中國人喜歡讀書,但是需要想清楚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讀書?而到了博士這個階段,很多人都是隨大流、求虛名,——反正最高學歷聽起來酷酷的,花個四五年讀一個吧!
但是,你想過沒有?當你選擇了讀博,你是在為自己選擇一條學術路線,這條路線非常非常非常狹窄。除去高校、科研院所以外,能選擇的也就是有限機構和企業的研發部門。在這個社會,需要用到博士知識、學識、技能的職位和工作少之又少。那么,你當初想清楚為什么讀博了嗎?
中國歷史和文化中對讀書的追求近乎癡狂
問一個大多數人無法理解、覺得書呆子虛偽假大空的問題:
你有學術理想嗎?你愿意付出生命來探索世界的真理嗎?
如果不愿意,顯然學術這條路壓根就不適合你,選擇讀博更是個錯誤。如果你連想都沒想過這個問題,我只能說你這么多年的書都白讀了。
博士學位是人類社會最高的學位,這意味著當你在某一個領域博士畢業的時候,你已經是這個領域里某個課題的資深學者了。按照正常的培養要求,你現在需要具備的素質包括:
(1) 該領域很強的知識背景和儲備;
(2) 該領域各類話題討論的深度解析能力;
(3) 該領域很強的學術態度和批判能力;
(4) 該領域知識和理論繼續創造的學術能力。
按道理,當你博士畢業的時候,你是具備在你所在的領域跟世界上任何人叫板的底氣和能力。然而, 這里必須要強調的是按道理,因為現實情況還是跟理想有差距的,無法排除很多學校和博士畢業生并不具備應該有的素質。但是再不濟,一個合格的博士畢業生也應該在畢業之后能夠獨立承擔、進行、并合格完成該學科的學術科學研究的課題和項目(也就是上面所覆蓋的素質都要具備)。
那么,從學術的角度來說,完成博士學位并獲得全世界和社會的認可,是一項極高的榮譽。能夠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數在全世界總人口比例上還是屈指可數的。那么,博士學位本身所代表的能力、素質、智力、成長、挫折、進步、努力、榮譽等等的一切對于一個個體來說其實已經是很大的財富,——盡管它并不能夠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我讀博期間一位畢業的師姐給我講她的故事震撼到我:
她博士論文通過審查等待畢業的那段時間她非常緊張,生怕出了意外生病被車撞什么的。她覺得明明已經完成了生命很重要的一步,不希望在正式頒發博士學位之前掛了、使得生命變成巨大的缺陷和遺憾。
她的故事告訴我們,讀博本身對人生來講已經具備不可衡量的價值,而博士學位又代表著世界和社會對個人受教育程度和學術水平最高的認可。你應該感到很光榮啊!
至今無法忘記博士畢業典禮壓軸出場時全場經久不息的掌聲,那是對一個人學生生涯最大的肯定
再進一步說,博士學位本身代表著:從思想上,一個個體從簡單適應社會的人類進步成長為能夠認識、總結、改造這個世界的高級個體。人類的進步需要兩大類人群,——一大類不斷學習總結知識理論,另一大類在前一類的基礎上引領創新帶領人類向前邁步。而博士所代表的是第一大類的過程,博士之后的路應該是另一類的過程。
換句話說,從博士學習開始向前,前方就沒有道路,需要你披荊斬棘,開拓疆土。這其中因為要探索未知事物,因此必然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失敗的幾率也非常高。比如英國有個華人博士生題目是論證為什么英國永遠不會脫歐,搞了幾年,你猜現在怎么樣?在他畢業之前英國脫歐了!所以換題目重做。之前的時間都白費。而即便你能夠一帆風順、智商超群、運氣極佳,你窮盡畢生能夠為人類社會和這個世界貢獻的在宇宙長河中也微乎其微。但走上學術這條路,就是要做好這種覺悟。
總的來說,學術是一條孤獨、漫長、不保證成果的一條艱辛的路。能堅持下去,必須要有一定的學術理想。回到前面的問題,你有學術理想嗎?你愿意付出生命來探索世界的真理嗎?你愿意把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在這樣一個枯燥辛苦的事業上嗎?很多時候做學術都是不近人間煙火、都得不到一般人的理解。這條路,是功利的反義詞。而要真正得到成長成為一個學術工作者,時間和精力是最最需要消耗也是最不值錢的東西。更重要的是,學術道路是與金錢絕緣的,跟所有正常人的生活都是矛盾體。我認識的一位有名的教授在招收學生時明確說過:窮人家孩子別來讀博。你讀了,以后沒有致富的希望。我的碩士導師在面試我的一個要讀博的同學時問她是不是單身,單身的話也不建議讀博,因為你的大部分時間都要貢獻給科研事業。
新世紀除愛因斯坦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沒有之一)楊振寧先生 他背后千萬默默無聞科研工作者在推動著科學發展
所以,如果你在考慮讀博,——
第一點,你有學術理想嗎?明白自己所將要放棄的是什么嗎?
第二點,請不要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博士的價值,不然這條路不適合你。這條路注定沒有錢途!賣豬肉收破爛的錢途都要更好。
第三點,碩士以前的教育是幫你在社會上立足,博士的教育是你想為世界做貢獻的自主選擇。請慎重選擇。
第四點,如果你肯堅持學術理想,我祝福你,希望你博士學習順利,也希望你對這個世界的發展能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