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讓孩子們從小就學習編程,這與學習語言一樣重要,它能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性新方法,學習解決問題的技能。'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
大家都知道,單純培養數學能力已經落后于這個時代了。
鍛煉孩子邏輯思維能力,不僅僅需要數學思維,還要培養孩子的編程思維。
常言道:'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這句話背后的含義是:學好數理化→培養系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容易找工作。
數學強調的是邏輯思維,過程更嚴謹。
就當前我們所處的大環境來說,整個社會已經進入了人工智能時代。
人工智能時代是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時代,它的核心是編程思維。
很多人以為以后不從事編程工作就不需要學習編程了,那你就錯了。
編程思維是鍛煉孩子的計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動手操作和表達能力的關鍵。
所以現在不再是只學數學的時代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將數學能力與編程思維結合起來學習,讓孩子變得更強大。
在國家教育層面,我國教育部會在中小學階段逐步推廣編程教育。
美國政府將投入40億美元為K12階段的學生提供完整的電腦科學教育。
由此可見,只培養數學能力會導致孩子被未來社會給淘汰掉。
不難發現,國內很多家庭,都讓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像編程和奧數一類的興趣班,不僅是培養孩子對于數字的敏感度,還培養孩子的一個編程思維。
所以,在AI時代最正確的做法就是——學編程,準確地說是學習'編程思維'。
數學好的人學編程會更加容易,因為編程所需要的很多能力和數學是相通的,比如邏輯完備性、模式識別等。
掌握編程思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大大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能夠理性分析利弊,不會被艱巨的困難嚇倒,因為他們清楚: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在培養編程思維方面,中外教育行業從業者和科研人員都做過無數科學研究和實證研究。
他們發現一條顛簸不破的真理:'培養編程思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對編程有正確的認知。'
也就是說,孩子只有經過大量的閱讀、練習、再到不斷的深入閱讀,再加上大量的練習,這樣不斷的實踐才能讓孩子更自信、大膽地進行編程實驗。
伴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人與計算機協作的更加緊密,所有人在未來的工作中雖然不一定是成為軟件工程師,但都必須對編程和計算思維有認知。
雖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編程教育需要依托于編程語言,但是少兒編程絕對不等于敲代碼!
一般而言,我們認為少兒編程中的『少兒』對應于少年、兒童兩個人生段落。
在『中國教育體系』中屬于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范疇,所以少兒編程的教育對象主要是5到18歲的孩子。
少兒編程教育需要匹配孩子的年齡特征、知識結構和生活經驗。
遵循特定年齡階段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切忌生搬硬套面向成人的職業編程技能培訓內容。
一般而言,應該選擇一些趣味性的編程游戲用作低齡兒童的編程啟蒙;
隨后通過圖形化的編程語言、積木拼搭式的編程工具,以動手實踐的方式體驗編程樂趣并逐步掌握模塊、控制、執行等編程概念。
最后,在尊重孩子身心和諧發展的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面向高齡少年引入生產型的高級編程語言,強化計算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這里按照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把少兒編程粗略劃分為啟蒙、體驗、拓展三個階段,分別羅列一些備選的編程教學內容。
少兒編程更多的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編程背后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