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邀請的學員是江西師范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楊鋆博,今年大三,高頓CFA菁英計劃在讀學員,小哥哥同時還有花旗銀行和太一證券的實習經歷!
一直到現在,我都經常被人問及,為什么你是工商管理專業的,卻選擇了考CFA?我想了想,大概能歸結為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我的專業是工商管理,它的應用型很強,本科階段專業課程主要為管理學、經濟學兩大類,專業知識偏基礎寬泛。將來從事企業管理類工作的話,需要有更專精的知識增強自己對于市場敏銳的觀察力。
而CFA作為一項高含金量的金融類證書,具有完整的金融知識體系,不僅涵蓋了基礎階段的金融投資和財務知識,還有專業階段更高級的職業和知識技能。這一完整的體系能讓我全面地學習和掌握金融基礎知識。
第二,學習CFA也是我對自我認知的一個過程,因為整個的本科專業上來說,工商管理很散,對自己的能力只是泛泛的了解,然后通過學習CFA的話,能夠更加準確地認知自己的能力在哪兒,到底是對金融經濟更敏感還是對管理更擅長。
第三,學習CFA是給自己設置的一個挑戰。CFA共有10門課程,大三下學期考試,我從大一就開始學習,每個周末上課。從個人角度而言,這樣的課程設置和時間安排能夠幫助我在大學期間有效地提高自律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適度的壓力是最好的催化劑,能夠極好地幫我進行自我約束。
大學期間迷茫的人占大多數,可怕的是大家缺乏擺脫迷茫的方法,在我看來就算你不清楚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但是也要付出有價值的實際行動去摸索。
以上就是我作為一個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在進入大學時選擇CFA的原因,也希望還在躊躇徘徊的新生們能夠找到自己的奮斗目標,讓自己的時間和大腦變得更充實飽滿。
我目前還在備考階段,明年6月份考一級,說到學習方法的話,可以給到跨專業備考同學一些建議,我們共勉。
首先如果是專業跨度很大,且剛開始學習CFA的同學,我是建議開始認真聽前導課,專業知識的前期導入非常重要,這也能幫助我們從一開始就形成系統的學習思維,搭建良好的學習框架。
另外CFA備考需要一定的數學和英語基礎,如果這兩方面比較薄弱的話,建議課下補補相關知識。后期CFA的學習涉及很多計算,相關公式的推導演繹,還有新增fintech科目,我自己課下會學習一些基礎的編程Python這樣的科目,增強自己的數學邏輯能力。
英語方面中英文轉換能力不好的話,理解CFA知識點會很難,推薦買本中英文教材,中英對照的時候學習理解會更快。
然后前導課學習后你就會對10門課程有認知,對于科目難度有了了解,根據科目難度排個序,適當分配自己的學習時間,這樣的效率會提高很多。
最后建議大家養成課后回顧復習的習慣,這是鞏固課堂內容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我一般習慣于在學完所有知識以后,看著目錄回想每一章節知識點的重點和細節,想不起來的再翻到后面查閱并做好標記,這也將成為下一次回顧的重點。
如果覺得光回想會有點混亂,也可以拿出筆記本按照章節順序把每個知識點的關鍵詞默寫下來,同時利用箭頭畫出知識點之間的關聯,這也是一個形成思維導圖的過程。
*楊同學的一部分思維導圖
總而言之,好的學習方法有很多,相信大家也看過很多大神不同學習方法的分享,但最關鍵的是把這些方法落實到每一天的學習當中,付諸于行動,才是真正的學習要領。
我的專業課壓力不大,除了周末學習CFA課程,所以很早開始就著手找實習工作,目前做過花旗銀行、太一證券的實習。在這里跟學弟學妹們分享一下如何在實習工作中學到更多東西。
實習是對自己目前學習能力的檢驗>>
因為在你學習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對自己認知不明確,就會感到迷茫。如果你去參加實習或者是實訓,能夠及時地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尋找彌補的方法;或者是通過你的努力得到實習的獎勵,我覺得是自身能力的認可,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比單純在學校學習收獲會更多。
海綿一樣吸收學習,尤其是領導的思維方式和邏輯>>
用心的觀察同事或者上司的工作內容、工作方式和與人的交流技巧,你會發現別人身上的很多可取之處。一個領導哪些特質使他成為領導?接到任務時他的處理思路是怎樣的?為什么會這樣處理?如果是自己來做的話會從哪里入手?這些東西也許只能靠自己琢磨了。
我會把我觀察到的東西快速整理記錄,反思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同時自己收到工作任務時會利用學習到的方法,不斷優化和提高自己工作效率和質量。
最后建議大家不要過于質疑自己為學習付出的努力,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漫長的過程,無論是在學校里還是在職場中,都需要不斷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