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覺地圖”可不可信?
今天,偶得一瓶上好的紅酒,特地邀請好友一同品鑒。古語有云:“金尊清酒斗十千, 玉盤珍羞直萬錢。”可見,能夠小酌幾杯美酒,讓酒香在舌頭上翻滾留下的回味是千金萬金也不能換來的。這時,豆ZI提出了幾點品酒理論,她認為人們的舌頭上存在一個“味覺地圖”,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感,而舌兩側,則負責品嘗酸味和咸味。所以,品酒時應當將舌頭翻卷成筒形,美酒的味道才會被味蕾更充分的感受。寡人在此心存疑惑,人們的舌頭上存在“味覺地圖”,這個說法是真的嗎?
“味覺地圖”的說法確實流傳了幾十年,長盛不衰。人們根據這個理論還衍生出許多民間說法,比如喝酒的時候盡量讓舌頭每個敏感部位都接觸到美酒才能更好品鑒,或者人們認為喝藥的時候最好別把藥放在舌根,這樣藥味就沒有那么苦。寡人嘗試了幾次,不知是精神作用,還是理論使然,總之不論用舌頭的哪個部位去碰觸味道,并未發覺其中差別。那么。“味覺地圖”真的存在嗎?
■健康問答:人們感知到的味道都是什么?
哺乳動物中,味覺的主要功能在于判斷食物的營養價值和避免食入毒物。對于人類來說,味覺功能又進化出了新的功能,那就是享受美味的食物帶給人們喜悅的心情。對于美食,人們享受的味道恐怕已有成千上萬種,而味道就如同顏色一樣,擁有五種原味?!拔逶丁睘槿藗兾队X識別的五種基本味道,分別為甜味、鮮味、苦味、酸味和咸味。近年來,一些研究也表示動物存在“脂肪味”的識別,然而這種脂肪味是否構成第六種基本味覺學界尚未達成共識。此外,人們識別的味道通常與食物物質成分有一定關聯,如甜味通常代表食物富含能量,鮮味代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分解后形成的氨基酸的味道),咸味使人能夠攝入適量的電解質而保持體內的水鹽平衡,而酸味和苦味則提示了具有毒性或潛在有害的化學物質。
■健康問答:人們通過什么來感知味道?
我們都知道,人們的味覺感官存在于舌頭上。那么,當我們對著鏡子吐舌頭的時候,可以清楚的看到舌頭表面布滿密密麻麻的小突起,這些突起就是人們感受味覺的器官,學名為舌乳頭。舌乳頭分為4種,那些直徑1mm左右的紅色圓形突起,因為在顯微鏡下看起來像一朵朵蘑菇,所以得名為菌狀乳頭;而舌根盡頭處舌界溝附近的舌乳頭比菌狀乳頭大很多,每個突起周圍還有一圈環形結構,故稱為輪廓乳頭;菌狀乳頭和輪廓乳頭之間被圓錐形的突起填滿,這種舌乳頭因形態細長,故稱為絲狀乳頭。當然,還有一種乳頭稱為葉狀乳頭,在食草動物的舌頭上多見,人類舌頭上的葉狀乳頭幾乎都退化了。
人們的味覺是通過味受體細胞(taste-receptor cell, TRC)產生的,味受體細胞集中在味蕾中,而味蕾主要分布在舌、上腭表面和咽喉部粘膜的舌乳頭上。人們的每個乳頭中有一個到上百個味蕾,每個味蕾中有50~150個味受體細胞,味蕾的頂端是味孔,開口于舌頭表面,通過味受體細胞接受和識別不同的味覺刺激并編碼形成神經電信號,再將這些信號承載的味覺信息通過特殊的感覺神經被傳送到大腦皮層,最終變成味覺感覺。
■健康問答:“味覺地圖”或是錯誤說法
科學證明,一個味蕾是可以同時辨別五種基本味道的,并且人大概有約3000個味蕾,分布在人們口腔各處,所以人們對味覺的感知應該是不分部位,或者說任何一個部位都能夠感受出食物的味道。
有些人還會指出,人們對味道的感知都有一定的主觀成分,且每個人又存在個體差異,會不會人們舌頭的不同部位對味覺的敏感性有所差異呢?研究發現,人們的每個舌頭區域都能夠嘗出五種原味,只是人們舌頭每部分分辨化學物質的最低濃度不同。然而,這個嘗出閾在人體中的差距非常小,當人們在生活中接觸的美食物質濃度相對較大的情況下,并沒有顯示出實際的意義。總之,寡人總結到一個結果,人們的味蕾是多功能體,每個部位都有感知味道的作用,就算用舌尖舔檸檬,一樣能酸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