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六任皇帝乾隆 愛新覺羅?弘歷
(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
在乾隆皇帝收藏的眾多田黃石名品中,除了以陣容龐大而著稱的九讀《鴛錦云章》九件套外,名氣最大的要算以三條田黃石鏈所連接而成的田黃三鏈章了。
眾所周知,清代皇家藏有歷代藝術珍品無數,乾隆皇帝更是積極鉆研,親身參與藝術創作,留下不少書畫作品傳世。對于所得書畫,筑屋藏之,印鑒加之,是文人最重要的收藏方式,也是藏品流傳過程中最有文化韻味和考究價值之所在。乾隆皇帝以帝王之尊效仿文人之雅,在宮中有兩處著名的書房“三希堂”及“長春書屋”用來寶藏歷代名跡,而“乾隆御覽之寶”、“德日新”、“十全老人”及田黃三鏈章便是其收藏印鑒的代表。
田黃三鏈章,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套印章由三枚印章組成,三枚印章均為田黃石,并由三條田黃石鏈連接成一個整體,成為彼此不可分割的部分。三枚印章中,左邊一枚為正方形,高1厘米,邊長2.6厘米,印文刻陽文“乾隆宸翰”;中間一枚為橢圓形,高1厘米,長徑3厘米,短徑2.3厘米,印文刻陽文“樂天”二字,左右并刻螭虎紋;右邊一枚為正方形,高1厘米,邊長2.6厘米,印文刻陰文“惟精惟一”四字。三枚印章的篆刻風格均仿漢印,只是與當時的流派印不同,無論是篆書風格、印面布局還是鐫刻刀法都顯得更為雍容莊重,一派皇家的華貴氣息。
值得一提的是,三鏈章除取材頂級田黃石外,連接三枚印章的三條鏈條石環完全閉合,沒有任何裂縫黏合的痕跡——這就是令人贊嘆的鏈雕技法。此種技法最早為玉雕所使用,然而以田黃石展現則異常難得,因田黃石之硬度不如玉石堅韌,稍有不慎就會鏈斷石破,工藝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需要雕刻者具備絕佳的耐心和過硬的功夫。
此套田黃三鏈章色澤典雅,質地純凈,顯然當日是由一整塊田黃雕鏤而成;三枚印章雖然均作素章處理,但因有了三條雕刻細致的鏈條所連接,便在簡約大氣中透出精巧華麗的味道來,難怪會深受乾隆皇帝的珍愛。
偽滿洲國時期的末代皇帝溥儀
而1924年溥儀離開紫禁城時就曾將此田黃三鏈章作為壓箱寶隨身攜帶。此后,這件寶物隨溥儀輾轉日本、天津、長春、蘇聯,不僅被溥儀貼身保護而避免流失,也見證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末代皇帝淪為偽滿洲皇帝后再淪為階下囚,并在新中國成立后獲得特赦的波折經歷。1997年,中國國家郵電部將田黃三鏈章印制成小型郵票,這套印章的聲名逐漸為世人所熟知。
田黃三鏈章誕生在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盛世的頂峰——乾隆時期,至1950年抗美援朝時期溥儀將它交給國家保管,這中間的百年風雨滄桑巨變,想必不是乾隆皇帝當時能夠想見的。三鏈章上的印文“惟精惟一”、“樂天”都出于儒家經典《尚書》,意思就是需要居安思危,要順應天命,懂得自然之理。乾隆皇帝把這些文字刻在印文之中,顯然是為了表達其施政思想。 幸好,王朝的更迭、時代的巨變從來都未能影響藝術對后世的澤被,正是乾隆皇帝當日的奢侈用材和豪邁襟懷,才為我們留下了田黃三鏈章這曠世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