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展館誕生的西方背景
19世紀是當代文化濫觴的時代,每一個偉大時代的孕育都需要鋪墊與積累,而這一時代的積累與鋪墊甚至可以說是具有神話般色彩的過程。這一時期的歐洲誕生了近代文明的核心元素,平等的人道主義以及對不同文明世界敢于進行且愿意進行探索的思潮。那時候的歐洲考古學學者,或者我們應該稱之為博物學者,他們帶著西方文明的結晶,放大鏡以及種種西方現(xiàn)代學科的哲學思想來重新發(fā)現(xiàn)世界。從東方的土耳其黑海之濱的古希臘遺址,一直到遼遠的東方。都有他們的足跡。依附于這一時代的思想,社會大眾的認識,以及財富的積累,這三個方面的積淀才有了今天諸如吉美、塞努奇等一批在在西方核心文明地帶的東方展館。
賽努奇博物館的誕生
塞努奇就是描述最早一批博物館由來的最好范例,它的出生是一個社會開放程度,以及物質財富積累到一定層次的標志。塞努奇閣下是一位收藏家,由這位意大利銀行家的私人展覽為奠基,將藏品加以豐富,并且逐漸積累學術,最終經國家保護形成的現(xiàn)代博物館。這是一個最富古典氣息的老歐洲博物館故事﹕精英積累的所屬變得公眾化、國家化,在精神上為一個民族共有,最終走向世界化。
19世紀的西方正是如此,在那一時代是他們是人類的先驅,他們思想上最尖端的觸角進入了一直視為被他們視為秘境的夢中的東方;以及一直被他們視為禁忌的穆斯林文明地區(qū)。塞努奇的展覽就是一個西方自行解夢的過程,中古時代人類文明之間的隔閡是深刻的,且被種種誤解以及迷信傳說所掩蓋,在風靡二戰(zhàn)時代的漫畫丁丁歷險記中藍蓮花一書中偵探兄弟對中國有著荒謬的認識,而這些認識從何而來?正是由歷史積淀的偏見與傲慢,視非同質文明為異己的人類原罪。但是在這一時代,人類頭一次嘗試拋棄這些成見,由個人收藏演化來的,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批近代博物館正是近代社會教化大眾的一大創(chuàng)舉。一個系統(tǒng)化、學術化的機構,將屬于未知或者不了解的文明以現(xiàn)代人文社科的手法分析、展示。公開在整個人類面前。
博物館藏品介紹(中國)
在這座不大的博物館里,收藏了1.2萬件中國古代藝術品,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漆器到秦漢時期的石像、佛像,隋唐時期的彩塑,及至宋代的瓷器,明、清、民國時期的中國畫等,是歐洲中國文物收藏最精深的博物館之一。
主 講 內 容
本次主講圍繞賽努奇博物館最為精華的館藏部分——中國展品(從商朝到清朝)。由于賽努奇博物館在藏品選擇方面不求全面,但講精絕。每一個類型都力求找到最好,最佳的物品去表現(xiàn)。所以本次講解也會圍繞不同展品做重點突破。
正因為此次博物館講解注重個體展品的特點,為保持神秘與新鮮性,在此只做縮略版劇透:
虎抱人卣
唐樂師(帶彩傭人 全套)
遼銀絲鎏金葬具
除了以上感官可知的展品外,還有諸如:北魏做佛、金銀錯代鉤、水銀沁色銅鏡等稀世珍品。
而更多種種大量精美收藏以及精彩講解就等著各位看官,現(xiàn)場揭曉~
活動主講人
孫僖
EPHE考古,二年級博士在讀生。主攻方向,商周玉器。喜愛古典文化,辨器識物。
(以上介紹太官方,聽過他前幾次講解的朋友都知道這位是一談到歷史與古物就兩眼放光,口若懸河的歷史達人啊~)
主講人心語:
塞努奇先生的審美意趣是在當時的巴黎是如此的小眾,我想他該是承接來了古羅馬帝國文化的深沉厚重,因他如此鐘愛青銅器與中國漢唐時代的文物。雖然我不知道常設展區(qū)到底有多少東西是先生本人收藏的,畢竟現(xiàn)在藏品比當年多了7000件,但一位上古偉大帝國的遺民必然看重帶有厚重歷史的重器。這些收藏品的意向與西方古典審美相比是那么的大相徑庭,而作為一個西方人有如此情懷胸襟,不單是體現(xiàn)藏家本身的社會精英價值,也是對當時歐洲社會風尚最好的反映:一個真正贊許文化的時代,容許并存且懂得包容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