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
墳墓被冠稱為“陵”的公主;
那年她僅十七歲,
她是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孫女
她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
受封“永泰公主”。
▲永泰公主相貌復原圖
公元701年,永泰公主死于洛陽。關于永泰公主的死因一直有爭議!
大概有兩種說法:
1、一說根據《新唐書》、《舊唐書》和《資治通鑒》等史書的記載,論證永泰公主為武則天所害。史料記載,因與老公武延基和皇兄李重潤(懿德太子)一起“嚼舌頭”,議論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倆與皇帝奶奶淫亂后宮的事情,獲悉后的張氏兄弟將此事密報武則天,武奶奶一氣之下,將這三個不識好歹的孩子一起處死。
2、二說永泰公主死于難產。有專家根據永泰公主墓出土十一塊骨盆碎片,復原了永泰公主之骨盆。經科學測量與鑒定,認為“永泰公主骨盆各部位較之同齡女性骨盆都顯得狹小,并結合墓志銘“珠胎毀月”句,判定“永泰公主死于難產”的可能性較大。
說起永泰公主墓的發掘,源自一場烏龍。
1960年,陜西省準備發掘乾陵,后改為發掘“章懷太子李賢墓”,但在打開地宮后,卻找到了《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銘》。
在發掘之前,專家發現,永泰公主墓大概在清末或者民國初年曾被盜過一次。
進入墓道之后,斜上方有一個直通墓室的盜洞,在盜洞的下面,還有一個盜墓賊的骷髏,骷髏的手上緊握著一把斧頭,似乎還在和絕情的同伙作最后的拼搏。
永泰公主墓雖然被盜,但后來考古仍出土了壁畫、陶俑、木俑、三彩俑、金、玉、銅器等珍貴文物計1000余件。
▲考古現場
該墓地表有雙層覆斗形封土,周圍設圍墻,墓穴是用磚砌的,由墓道、過洞、天井、雨道、墓室構成,全長87.5米。南面有土闕、石獅、石小人、華表等。
墓道是一條寬約2米的斜坡,進入過洞直至狹窄的雨道,兩旁洞墻內有6個小龕,里面放著彩繪陶俑、騎馬俑、三彩馬及陶瓷器皿等隨葬品,造型逼真、工藝精湛。
▲陪葬陶俑
葬具置于后室,為廡殿式石槨,第一、二天井繪列12戟,這是皇帝才有的規格。外壁雕飾頭戴鳳冠的女官線刻圖,墓壁滿繪壁畫,保留約40幅。
這些手中拿著各種生活用品的侍女體態豐盈,神態各異,有的似乎在悄聲細語,有的似乎在點頭贊許,有的則在環顧四周,他們仿佛正行進在路上,準備去侍奉主人。
后墓室墓頂畫有天象圖:東邊是象征太陽的三足金鳥;西邊是象征月亮的玉兔;中間是銀河,滿天星斗,顆顆在天體中都有固定的位置。
▲永泰公主墓壁畫宮女圖
由于千余年來雨水帶著泥沙順盜洞而下,使許多精美的壁畫都遭到了破壞。然而,幸存的壁畫卻不失為唐代繪畫的精品。
后墓室停放著永泰公主與其丈夫合葬的廡殿式石槨,石槨內外均刻有線刻畫,姿態生動,線條流暢,刻工熟練,十分精美。石槨內的木棺因長期浸泡在淤泥中,早已腐爛。
盡管如此,但在永泰公主的殘骸上,考古學家竟然發現了一枚戒指,而且是翡翠制。
通過這枚翡翠戒指和參考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翡翠也以綠為美,雖然種質不算好,再加上常年埋于地下使得質地較干,但色澤還是十分鮮艷的。
▲玉棺槨
另外,合葬的棺槨也是用純正的和田墨玉制作的,大氣漂亮。可謂是美玉無瑕,稀世珍品啊!
我們再欣賞一些陪葬的玉器珍品:
永泰公主去世四年之后,李顯復位登基。四年前愛子愛女夭逝的一幕,對懦弱敏感的李顯來說,是刻骨銘心的傷痛。
于是,李顯追封李重潤為“懿德太子”,追封李蕙仙為“永泰公主”,并且空前絕后地特許他們的墳墓尊稱為“陵”,規格與帝王等同。永泰公主墓也從此成了“永泰公主陵”。
在撩開所有大張旗鼓的追封和喧嘩聲,千年之后,我們仿佛仍可看到李顯作為父親那暗淡哀傷無奈的心情,或許當時他的心里也在吶喊:下輩子,別再生于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