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故宮博物院收藏古代玉石器約三萬件,主要源于清宮遺存。故宮博物院所藏玉器按時代可劃分為元代以前古玉、明代玉器、清代玉器三部分。
明代玉器多數為明宮遺存及清代宮廷的收藏,是研究明玉最重要的材料。大量的清代玉器主要為清代宮廷用玉及各級官吏進貢的玉器珍玩,囊括了清代玉器的方方面面,全面地反映了清代玉器的制造、使用和文化內涵。
明 青玉帶皮異獸
長8.2cm,高4.1cm
明 白玉微浸單耳荔枝匜
口徑11.5cmX6.5cm,底徑6.5cmX4.5cm,高6cm
明 青玉鏤雕枝葉葵花杯
口徑13.9cm,高8.8cm
明 玉臥鹿壽星山子
長8.5cm,寬5cm,高11.5cm
明早期 白玉蟠龍環佩
寬6.8cm,高6.7cm,最厚4.5cm
雖然明代的玉質普遍不是很好,但做工非常好。明代晚期的時候,中國文人特別注重內心的修養,要求大量的生活用具,尤其是文玩都非常有趣。所以明晚期的玉器,帶有明顯的生活情趣、強調和諧的內容就比較多。入清以后,當乾隆打開了新疆玉的通道之后,玉質馬上就提高了。
清 青玉甪端
高12.5cm,長19cm,寬8cm
清 白玉合符
直徑6.3cm,厚(合)1cm
清 白玉十二月令組佩
璧徑11.3cm,鐘形長6.4cm,寬5.5cm,厚0.6cm
清 黃玉荷葉式花插
高14.5cm,寬9cm,厚5.5cm
清乾隆 青玉召夫鼎
通高25,口徑13.8×20.9cm,足徑17.4×11cm
清乾隆 青玉臥馬
長13.3cm,寬7.8cm,高7.5cm
清嘉慶 玉羊首提梁壺
通梁高16.8cm,通蓋高10.1cm,口徑8.9cm,足徑6.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