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欣呈「天馬行空」系列,由一位慧眼藏家搜集而成,印證以上所言不虛。此收藏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逐漸成形,這位白手興家的企業家受到先輩藝術家和夢想家啟迪,憑信念放手一搏,集腋成裘,藏品的作者都是在各自的年代里挑戰權威的勇者。
藏品聚焦在現代主義的「黃金時期」。當中不少是夏加爾和雷捷的畫作,彰顯兩位大師自成一家的獨特才華。另有一幅1932年的畢加索水彩作品,令人神迷目眩。珍藏還囊括馬格利特、莫內、德加、布拉克和格里斯的油畫和紙本精品,以及亨利?摩爾、林布蘭?布加迪、雅各?理普希茨和阿爾伯托?賈柯梅蒂的重要銅雕。
這個收藏將于11月12-13日,在紐約上拍,部分精選亦將預先于10月24至25日在臺北作巡展。
我若從心創作,就幾乎無所不成;
若用頭腦創作,就幾乎一事無成。
馬克?夏加爾
這位收藏家能夠薈萃菁華,也是歸功于這種前衛的思考方式,對何謂藝術和藝術的價值提出詰問。
《圣讓卡佛爾拉的花》是夏加爾的戰后創作,畫面呈大片翡翠綠及艷紅色彩,當中不少圖案是夏加爾晚期作品的核心主題。此時,夏加爾所創作的掛畫作品更為明亮,風格煥然一新,刻畫情侶、花卉和動物,漸漸取代了以往較為黑暗、有關宗教及大屠殺的主題。
畫幅下半部分刻畫了標題所述的城市——圣讓卡佛爾拉的平靜海岸,這個城市位于尼斯東南半島,風景秀麗如畫,是夏加爾在1949年重提畫筆之地。一如夏加爾筆下其他色彩豐富、如夢似幻的作品,《圣讓卡佛爾拉的花》糅合了這位藝術家浪子曾到過或居住過的不同城市風貌,集其今昔創作意象之大成。
如果圖像的表達有所轉變,那是由于現代生活的驅使。
費爾南?雷捷
幾何大師費爾南?雷捷察覺到,感受藝術比了解藝術更加重要。
從1920年代后期到1930年代早期,雷捷筆下原本的精確排列,慢慢轉向較為有機的美學,以和諧的構圖,小心翼翼地平衡畫中各個半抽象形體,《靜物:橙色背景上的煙斗》正是出于此時期。
克勞德?莫內畢生對諾曼底及其壯觀海岸線的熱愛源自他的童年時代。他的父親在勒阿弗爾的貿易行經商,當地有陡峭石崖環繞,海浪波濤洶涌,而莫內就是在這個地方成長。
諾曼底海岸從不缺扣人心弦的景色,而埃特雷塔則是藝術家與旅人的集中地,以其雄偉壯麗的白色海崖見稱。本作描繪埃特雷塔海岸的三座海蝕門之一──阿瓦爾門,展現太陽落到地平線下的景象。淺海岸線上波光粼粼,與天邊一抹金光形成對比,為畫作注入明亮光彩。莫內同一主題的其他作品描繪當地的帆船、游人或商業活動,本作與這些畫作不同,不見任何人跡,以大自然的原始之美為焦點,描繪雄偉石崖、寧靜大海與超脫動人的夕陽光芒。
1948年8月,夏加爾從美國返回巴黎后大受歡迎,被譽為法國現代藝術巨匠,與畢加索、馬蒂斯齊名。這次回歸亦見證他的作品風格變得柔和。隨著流亡生活結束,夏加爾漸漸從喪妻之痛中釋懷,決定在圣保羅德旺斯定居,在當地買下一間臨海寓所,南法陽光和色彩美得讓他無法抵擋,而這里成為他晚年的主要居住地。
如夏加爾自述:「當我接近蔚藍海岸的時候,就有一種重生的感覺,我自童年以后就不曾有過這樣的感受。花香、一股新力量貫注我全身。?
年幼的夏加爾受本能驅使而爬上高墻或屋頂,只為看到更美的家鄉景致。終其一生創作,他與生俱來對天空的著迷有跡可循,而《燃燒的天空》是他不斷探索形而上世界的成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