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景德鎮(zhèn)青花瓷已經走向成熟,
制瓷原料已由傳統的瓷土“一元配方”改為采用瓷土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
并在青花器燒制上有了新的突破,
在胎體上用鈷料描繪紋飾,然后施影青釉、白釉、卵白釉等釉料,
在高溫1200℃左右一次燒成。
元青花瓷以它獨特的制作工藝和精美的紋飾風格,為收藏界所珍重。
元青花云龍紋獸耳蓋罐 高安博物館藏
堅持只賣真貨,承諾假一賠十
喜歡精品壽山石的朋友,請加下面小惠微信
微信號:13599555585
近年來,專家鑒定過不少仿制的景德鎮(zhèn)元青花瓷器。
據初步統計,仿制元青花的中、低檔水平瓷器占有97%左右,
高仿、精仿的青花瓷占3%左右。
認為這類瓷器有一個共性特點,
那就是器身的釉面顯色無法達到景德鎮(zhèn)元代真品的程度。
當代仿元青花
元朝是景德鎮(zhèn)陶瓷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
特別是元代至正期燒制了各類精美的瓷器,大體上分為:
1、早期釉面瑩潤透亮,微帶淡青色。瓶、罐類釉面亞光居多。
2、至正中期釉色白中泛青,光潔滋潤。
3、晚期則較白,稱卵白釉。這是含鐵比例不同所致。
元代青花八卦紋香爐
元 青花纏枝花卉紋高足把杯
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大內參》 下面精彩繼續(xù)
元代早期因鐵含量較高,故釉色微閃青藍。
到元代中、晚期隨著陶瓷釉藥技術的進步,釉中鐵含量漸漸減少,
器物釉面白度也相對提高。
元代青花瓷早期釉料的結構也由宋代的石灰釉變?yōu)殚L石釉,
這種改變使胎和釉之間的成分差距縮小了,
在同一高溫還原氣氛下,胎與釉能夠相互構成良好的整體。
同時由于窯火溫度的提高與還原氣氛的穩(wěn)定,釉層中的氣泡也增加了。
元青花瓷的釉色以白中閃青者居多,
瑩潤透亮,有的釉層會出現厚薄不均的現象,
厚的地方呈鴨蛋青色,有的釉色含青顯淡牙黃色。
元代青白瓷的釉色溫潤中略帶淡淡的藍色,好像鴨卵一樣,故又稱卵白釉。
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家大圈子》 下面精彩繼續(xù)
對景德鎮(zhèn)宋元湖田窯標本測試發(fā)現:
元代釉中氧化鈣的含量從宋代的15%左右減少到8%~9%,
而鉀、鈉等含量從宋代的3%左右增至6%左右。
成分的變化使釉的燒成溫度提高,也使釉的濃度增高。
因燒制的溫度不同,釉面的顯色也相應地改變了。
宋 湖田窯 青白瓷 鏤空球花香熏
景德鎮(zhèn)瓷釉料宋代以前采用釉果摻入釉灰配制。
釉果是一種風化較淺的瓷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
釉灰的主要成分是石灰石。
元代時增加了釉果,減少了釉灰的用量,
這樣,釉層的三氧化二鋁增加而氧化鈣減少,
改變了釉面狀態(tài),釉表光澤柔和。
用高倍放大鏡觀察部分標本的釉層,
在密布的霧狀大小氣泡中無中等氣泡過渡,同期的早期青白釉也稱透明釉。
元代影青釉堆塑龍紋高足杯
元青花瓷的三種釉面
1、青白釉,又稱影青釉。
元末青花瓷的青白釉是影青釉的衍生物,
同元代早中期青花的影青釉或青白釉有所區(qū)別,
釉面泛灰或泛黃,釉層光澤較強,或為亞光。
元期青花瓷施青白釉,瑩潤透明,
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細密的皮殼層,釉面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感。
元青釉單耳杯
元景德鎮(zhèn)窯影青瓷水月觀音,首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