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在我們身邊似乎越來越常見。
2020年,在我國
每一分鐘就有近9人被確診癌癥,
全年因癌癥死亡的人數高達300萬例。
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漸升高,
癌癥成為名副其實的“殺手”。
很多人都非常疑惑:
為什么癌癥說來就來,
讓人沒有一點點防備?
實際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功”,
癌癥的發生也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除了腫瘤基因遺傳的因素,
一些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也可能會導致癌癥,
尤其與“省”和“懶”這2個字密切相關!
01
蔬果壞了不舍得丟!
花生、玉米、蘋果……很多食物買回家里后,放著放著就壞了。這時總有不少人為了節省食物,選擇將腐爛發霉的部分切掉繼續吃.
但,這樣真的安全嗎?
比如花生、玉米等淀粉類食物腐敗變質后,可能會滋生黃曲霉菌,長期食用,可導致DNA改變,誘發肝癌;蘋果、香蕉等水果腐爛,多是由鏈格孢霉菌、擴展青霉等微生物侵染導致的,輕則可能引起代謝功能紊亂、腎臟水腫,重則可損傷神經、呼吸、泌尿系統,甚至導致肝臟癌變。
更重要的是,這些病菌的殺傷力往往比肉眼可見的要大,當腐爛達到一定范圍時,可能整個水果都已經“有毒”了。
花生、玉米、豆類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應干燥密封儲存,可用花椒+干海帶制成除濕包,有助于防蛀防霉。一旦食物發生霉變,最好整包丟棄。
水果盡量挑新鮮的,現買現吃;如果腐爛了,哪怕看起來影響不大,也最好不要食用。
02
日常用品不舍得換!
有些人為了省錢,廚房里的砧板、竹木筷往往一用就是好幾年。殊不知,就是這并不起眼的地方,很容易藏污納垢!
砧板長時間使用后上面往往有較多的刀痕,而竹木筷長時間使用后往往會出現開裂的情況,容易隱藏食物殘渣并導致發霉,可能產生致癌物——黃曲霉毒素,甚至隨著進食攝入,增加肝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卵巢癌等癌癥的風險。
此外,廚房的環境往往比較潮濕,尤其是梅雨季節,木質的砧板和筷子很容易滋生霉菌,因此及時換新很重要。
砧板、筷子使用半年后就要進行更換,如果已經出現發霉的情況,一定要扔掉,不要再繼續使用了;
在用砧板時也要注意,生食和熟食分開切,并且要定期消毒。
03
隔夜菜不舍得倒掉!
我國的老百姓,特別是一些農村人口,都有吃隔夜菜的習慣。吃不完的飯菜,第二天、第三天繼續吃,不放到變質發餿絕不倒掉。其實,這種“節省”也容易讓身體“遭殃”。
一方面,隔夜菜不僅會流失大量營養,還容易滋生細菌,對于胃腸功能本來就弱的人,吃后易腹瀉;
另一方面,隔夜菜放置過久,會產生亞硝酸鹽,當它進入胃里,會跟蛋白質反應產生具有致癌作用的亞硝胺,長期食用就可能導致細胞突變,誘發胃癌。
吃不完的菜應該及時密封冷藏,并在27小時內食用,但更建議現做現吃;
剩飯菜吃前一定要高溫加熱。
04
做飯不舍得開油煙機!
現在,城鎮家庭一般都安裝了油煙機,但有些節省慣了的老人,總擔心它費電,做飯時能不開就不開。
但食用油在高溫下性質會改變,能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比如:
130℃時,不飽和脂肪開始分解,會逐漸形成苯并芘、二硝基苯酚(DNP)等可能致癌物;
150℃時會產生“丙烯醛”,會刺激眼、鼻、喉等部位,導致眼睛干澀、咽喉發干、胸悶頭暈、有嘔吐感等不適癥狀;
200℃以上會產生氮氧化物等強毒性物質,長期過量吸入會影響到呼吸系統,可能引發鼻咽喉炎、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等。
數據顯示,長期接觸油煙的人群,患肺癌的風險比普通人高2~3倍!這也是女性肺癌高發的一大重要原因。
開火前就要打開油煙機,做飯結束后等上幾分鐘再關;
油煙機更推薦下吸式、吸力強的,更能吸走油煙,降低危害。
05
能坐著就不站著
很多人平時不是久坐辦公,就是在家臥床休息;偶爾出門一趟,也是能坐車絕不走路,將“能躺著就不坐著,能坐著就不站著”的理念貫徹到底。
殊不知,這種“懶法”會悄悄埋下癌癥風險。
研究發現,久坐的人患腸癌的風險會增加約44%!久坐會直接導致腸道的蠕動速度變慢,長年累月便會增加腸炎,甚至是腸癌的風險,另外久坐也會導致肥胖,肥胖是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的高危因素。
建議
每坐1小時就站起來活動活動,勾勾腳尖、踮踮腳,或者按摩一下膝關節,促進血液循環;
每天堅持30~4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即保持運動心率=(220-年齡)*50%~(220-年齡)*70%),可以充分調動棕色脂肪,燃燒白色脂肪,幫助控脂減肥。
06
懶得吃早餐
早餐是一天中非常重要的一頓飯,人體每日所需能量的30%左右都來自早餐。然而,許多學生和上班族,在工作日為了多睡會,常常不吃早飯;即使到了周末,也經常一覺睡到中午,直接將早飯連著午飯一起吃。
首先,長期不吃早飯會導致營養不良,容易出現頭暈、乏力、昏厥等低血糖癥狀;
其次,甲狀腺等內分泌系統會失調,身體的免疫力也會下降,增加便秘、胃炎、膽結石等多種疾病的風險。德國埃朗根大學對7000人長期跟蹤調查后發現,40%的人習慣不吃早餐,比其他人的壽命平均減少了2.5歲!
每天一定要按時吃早餐,且時間最好不要晚于9:30;
早飯還得吃得有營養,盡量吃到3類食物:包子等淀粉類主食,雞蛋、牛奶等優質蛋白,1~2種新鮮蔬果,以保證營養均衡。
07
懶得體檢,錯過癌癥最早的發現期
許多癌癥只要發現的早,完全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很多人缺乏早篩意識,懶得去醫院,懶得體檢,忽視了身上的癌癥信號,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硬生生將其“拖”成了不治之癥!
以結直腸癌為例,早期腸癌的五年平均生存率高達90%以上,而晚期生存率僅為14%。因此,樹立定期體檢意識非常重要,尤其是高危人群,要注重癌癥篩查,早發現、早診治。
乳腺癌篩查:一般情況下,年輕女性可以做乳腺B超檢查;40歲之后則最好1~2年進行一次鉬靶檢查。
胃癌篩查:建議普通人40歲做第一次胃鏡,一切正常后每兩年做一次;有基礎疾病或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
肺癌篩查:50歲以上的人群,應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有助于早期發現肺癌;有肺癌家族史的人、長期吸煙的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建議提早開始檢查。
結直腸癌篩查:普通人群建議40歲后每年體檢時做一次肛腸檢查;而有家族性息肉病的人群,有炎癥性腸病的人、飲食不良的人都是高危人群,建議提前到30歲,每年進行腸鏡檢查或糞便DNA檢測。
肝癌篩查:慢性肝炎病史、家族史的人,以及糖尿病、肥胖、酗酒人群都是肝癌高危人群,建議每半年做一次彩超,同時抽血化驗甲胎蛋白,檢查肝功能以評估肝臟狀態。
文章
文章來源:醫聞焦點,綜編BTV我是大醫生官微、健康圈、醫世象、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