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客大銅鼎
戰國。青銅器。1933年壽縣朱家集(今屬長豐縣)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現藏于安徽省博物館。
更多>>搖錢樹
東漢。青銅器。1990年四川省綿陽市何家山二號漢墓出土。現藏四川省綿陽市博物館。
更多>>淅川出土銅禁
春秋。青銅器。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現藏河南省博物院。
更多>>西漢銅印
西漢。青銅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更多>>銅車馬
秦代。青銅器。1980年出土于陜西臨潼秦始皇陵陪葬坑。現藏于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更多>>太保鼎
西周。青銅器。清朝道光、咸豐年間山東省壽張縣梁山出土。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更多>>三星堆金面罩
青銅時代。金銀器。現存四川三星堆博物館。
更多>>青銅神樹
商代。青銅器。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現藏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更多>>秦代銅印
秦代。青銅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更多>>齊王墓青銅方鏡
西漢。青銅器。1980年山東淄博大武公社窩托村南古墓五號陪葬坑出土。現藏于山東省淄博博物館。
更多>>呂不韋戈
秦代。青銅器。現藏國家博物館等。
更多>>晉侯穌鐘
西周。青銅器。出土于山西曲沃北趙村晉侯墓地。14枚藏于上海博物館,2枚藏于山西博物院。
更多>>東漢銅印
東漢。青銅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更多>>淳化大鼎
西周。青銅器。1979年出土于咸陽市淳化縣。現藏陜西歷史博物館。
更多>>博局紋人物畫像鏡
東漢。青銅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更多>>中山王鐵足銅鼎
戰國。青銅器。1977年河北省平山縣中山國王墓出土。現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更多>>銅屏風構件5件
西漢。青銅器。1983年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現藏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更多>>景云銅鐘
唐代。青銅器。原掛于西安鐘樓。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
更多>>建武二十一年斛
東漢。青銅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更多>>毛公鼎
毛公鼎通高54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徑47厘米,重34.5千克,由作器人毛公而得名。鼎為直耳,半球腹,足為獸蹄形,矮短而莊重有力……
更多>>渾源犧尊
渾源犧尊高33.7厘米、長58.7厘米,整體呈水牛形,水牛四足站立,牛腹中空,牛頸和背脊上有三孔,中間有一孔套有一個鍋形器,可以取出……
更多>>大盂鼎
大盂鼎是目前出土的最大的西周青銅器。此鼎鑄造于西周周康王23年,即公元前l003年,因其鑄造者大臣盂而得名,同時出土的還有一件小盂鼎……
更多>>子龍鼎
子龍鼎是我國目前發現商代青銅圓鼎中形體最大的一件,它重230公斤,通高103厘米,寬37厘米,腹深43厘米,雙耳高22厘米……
更多>>戰國宴樂漁獵攻戰紋青銅壺
戰國宴樂漁獵攻戰紋青銅壺高31.6厘米,口徑10.9厘米,腹頸21.5厘米,重3.54公斤。壺身的造型為縮口、斜肩、鼓腹、矮圈足……
更多>>王子午鼎
王子午鼎為一套七件的列鼎,根據規定,九鼎為天子所用,而七鼎則為諸侯所用。
更多>>散氏盤
散氏盤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其銘文是一篇轉讓土地的契約,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
更多>>蓮鶴方壺
蓮鶴方壺為一對兩件,只是在高度上有細微的差別,故宮藏高125.7厘米,稱“立鶴方壺”,河南博物院藏高126.5厘米,稱“蓮鶴方壺”。
更多>>虢季子白盤
虢季子白盤長130.2厘米,寬82.7厘米,高41.3厘米,重215.5公斤,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銅盤。虢季子白盤形似現代的浴盆……
更多>>大克鼎
大克鼎是西周晚期周孝王時期著名的青銅器,其最為著名的是內壁上長達28行290字的銘文。
更多>>大禾人面紋方鼎
大禾人面紋方鼎是全國唯一的以人面紋為飾的青銅鼎,這件青銅鼎最突出的特點是,鼎的四面每面都浮雕著一個醒目的人面作主題紋飾……
更多>>蔡侯申銅方壺
蔡侯申銅方壺高79.8厘米、口長18.5厘米、口寬18.3厘米,設計精巧,造型優美,是春秋時期青銅器的典型代表。
更多>>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是漢代青銅器,以其獨特的設計和精巧的結構成為漢代燈具中的杰作,被稱為“中華第一燈”。
更多>>利簋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利簋不僅是目前所知時代最早的西周青銅器,而且它見證了中國古代武王伐紂的歷史性事件,具有重大的史料價值。
更多>>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也稱司母戊鼎(2011年3月,被改名為“后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后期王室重器,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歷史。
更多>>四羊方尊
這件四羊方尊通高58.3厘米,邊口長52.4厘米,重34.5千克,是我國目前所見最大最精美的商代青銅方尊之一。
更多>>銅奔馬
銅奔馬又名“馬踏飛燕”,通高34.5厘米,長45厘米,寬10.1厘米,重7.15公斤,是漢代青銅器的精品,也是我國古代工藝品中的上乘之作。
更多>>陽陵錯金銅虎符
虎符的使用有著較為久遠的歷史,其本意為憑證、印信,因老虎為百獸之王,人們希望軍隊像老虎一樣威風凜凜,勇往直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