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貌美牙為先,齒白七分俏”,擁有一口健康潔白的牙齒,能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但生活中常會有一些朋友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牙齒發黃、發暗、顏色不均勻而缺乏自信。我們先來看看有哪些原因會導致牙齒發黃。
牙齒發黃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一是不注重口腔衛生,牙面上軟垢以及牙石沉積,甚至導致蛀牙、死髓牙,使牙面顏色變深;二是吸煙,使牙面煙漬沉積,牙面顏色變深、變黑;三是喜歡吃深顏色的食物或飲料,使牙齒著色;四是隨著年齡增長,牙齒顏色也會逐漸加深;五是長期戴牙套后,由于牙套覆蓋部位不能得到很好的清潔,久而久之,也會出現顏色加深;六是牙齒發育階段受到四環素等藥物的影響而形成四環素牙,或者飲用水氟含量過高而導致的氟斑牙等。
不管何種原因引起的牙齒變色,絕大部分是可以通過人為方法來改變的。首先,對于口腔衛生差導致的牙結石、抽煙引起的煙漬、食物等引起的色素沉著等,最簡單的方法是正確刷牙及定期潔牙;其次,對于輕中度氟斑牙、四環素牙,或是因年齡增長、戴牙套引起的牙面發黃,可以通過“冷光美白”達到美白效果,此方法簡便有效,對牙齒無損傷;而對于一些重度的氟斑牙、四環素牙者,可以考慮通過貼面來恢復牙齒白皙。最后,對于牙齒缺損較多,發暗的死髓牙,可以采用全冠的方法修復,既可以恢復牙齒的形態,維持牙列的完整性,又可以達到美白牙齒的效果。
大部分汗腳者會伴有異味,想要使腳不臭,最好每天用肥皂洗一次腳,或用溫水、鹽水泡腳10-15分鐘,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用一些殺菌劑,如酒精、硫磺藥水等,劇烈運動后及時洗腳。平時盡量少吃辛辣食品,放松心情。
我們經常說“笑掉下巴”,其實,這并非夸張,若不注意,下巴真的會“掉”。
“掉下巴”,醫學上稱顳下頜關節脫位。顳下頜關節位于雙側耳屏前方,是人體唯一的雙側聯動關節,當大笑、劇烈咳嗽或長時間張嘴之后,髁突滑出關節窩,不能自行復位,就會發生顳下頜關節脫位。該病是口腔科常見病、多發病,咀嚼肌紊亂、關節內結構錯亂、炎性疾病和關節器質性病變等都是該病的常見病因,主要癥狀為關節張閉口彈響、疼痛,張口困難,甚至頭痛、耳鳴、頸肩痛。
顳下頜關節脫位可分為急性前脫位、復發性脫位和陳舊性脫位等三種類型。急性前脫位好發于女性,主要表現為不能閉口、語言不清、唾液外流、關節區疼痛;復發性脫位為反復出現急性前脫位;陳舊性脫位的表現與急性前脫位相似,但顳下頜關節和咀嚼肌無明顯疼痛,下頜有一定的活動度,可進行開閉口運動。
急性前脫位可通過手法復位,但復位后要用專門的繃帶對下巴加以固定,兩周內不要做大的張嘴動作。復發性脫位的復位較容易,有些患者甚至自己在家就能用手把下巴給托回去。針對陳舊性脫位,目前主要有三種治療方法:一是注射療法,向關節囊內注射強化劑,使關節囊纖維化,不再松弛;第二種是微創關節鏡;第三種是開放性手術,如關節囊及韌帶加固術、關節結節切除術以及關節結節增高術等。
對于習慣性“掉下巴”者,平時要限制張口的輻度,避免進食大塊硬食,在打哈欠、大笑、打噴嚏時,應及時用手托住下頜,以避免過度運動而造成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