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做人基礎,是中學德育的著眼點
教會學生做人,并使之成為國家有用人才,這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最終目的。要成才,先要成人,做人做不好,知識再多也不是好人才,而做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做人,則是教育的關鍵所在。為此,做人教育應著眼于培養學生規范的行為習慣和基本的道德素質,側重將學生所學的道德準則落實、內化合貫穿到每日生活和學習之中,規范他們的思想和言行,引導他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夯實做人的基礎。這就要求學校在進行做人教育時,第一,在做人目標設定上要注重基礎性,教育學生做一個"文明人、現代人、愛國的人、社會主義的人";第二,在教育內容的安排上明確層次性,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三,在教育方法的設計上要強調主體性,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改變那種"我教你學,我講你聽,我打你通"的被動局面;第四,在做人素質要求的確定上要注意實用性,做到簡明扼要,可操作性強:"做文明人"--講文明,懂禮貌,有道德,遵紀守法;"做現代人"--努力學習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具有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做愛國的人"--擁護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制度,樹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必勝的堅定信念;第五,在做人教育的途徑上要把握關鍵性,抓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關鍵點進行有的放失的德育工作,重視開展養成教育、自我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一些關鍵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