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愛新覺羅皇室成員罕見老照片
1871年,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
1912年:陸軍大臣載濤,載灃的弟弟,醇賢親王的兒子。
愛新覺羅溥儀(宣統皇帝)
愛新覺羅載灃,清末攝政王,宣統皇帝父,襲封醇親王。
被賜“紫禁城騎馬”的愛新覺羅溥杰(溥儀的胞弟)
川島芳子(金璧輝)的父親,鐵帽子肅親王愛新覺羅善耆。
第二代恭親王愛新覺羅溥偉,奕訢之孫。
清朝保慶皇帝愛新覺羅溥儁,端郡王愛新覺羅載漪的兒子,慈禧欲廢光緒而立他為帝,1899年封為大阿哥。
1885年,醇親王愛新覺羅奕繯攝于天津,光緒帝生父,時年47歲,光緒十一年受命任總理海軍事務。
1886年老醇親王(中)檢閱北洋水師與李鴻章(右)及善慶(左)之合影
1889年攝于什剎海醇親王府,愛新覺羅奕繯五十大壽。
醇賢親王,左抱載洵,右站載灃。
光緒八年(1882年),奕譞及其親屬攝于適園。
奕譞(右二)、壽莊公主(右三)、葉赫那拉氏(右五)、劉佳氏
光緒帝的生父——醇賢親王奕譞
光緒帝生父——第一代醇親王
光緒生母與生父合影
光緒十二年(1886)梁時泰為奕譞拍攝了立像一幅,身旁有一鹿相伴。
1860年11月2日,恭親王奕訢回訪額爾金勛爵留影。
恭親王奕訢
1904年美國圣路易斯世博會,欽命赴美賽會正監督貝子愛新覺羅溥倫。
愛新覺羅奕劻
慶親王
鐵帽子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
1901年,載灃(前排中坐者)在德國柏林,大清駐德國公使呂海寰(前排左坐)、原內閣大學士張冀(前排右坐)
1901年,載灃(左)出訪德國,途經香港時,與港督亨利·布萊克合影。
1901年載灃(中)與內閣大學士張翼(右四)副都統蔭昌(左五)離京赴德途經香港時的留影(載灃時年18歲)
第二代醇親王載灃半身肖像
1902年1月,肅親王善耆(前排右五)、恭親王溥偉(前排右七)、皇貝勒載濤(前排右八)、皇貝勒載洵(前排右)
光緒皇帝的三個親兄弟,老醇親王的三個兒子:攝政王載灃(中)與海軍大臣貝勒載洵(右)、陸軍大臣貝勒載濤
多羅貝勒加郡王銜——載洵
貝勒加郡王銜——載洵
1902年的載振,時年26歲,初襲鎮國將軍加封貝子銜,當年作為專使大臣出使英國賀英王加冕,并應邀訪問比、法 。
肅親王
17歲溥儀于大婚前
1917年7月1日,張勛康有為擁浦儀復辟時浦儀的朝服像。
1917年復辟后的溥儀坐在乾清宮寶座上
末帝溥儀
德宗景皇帝光緒(可憐了這個皇帝)
溥倫
良弼,宗社黨領袖,晚清的?;逝?,極力反對清帝退位。1912年1月被同盟會暗殺成員暗殺。
載灃的七弟愛新覺羅載濤,封授不入八分輔國公,奉旨過繼鐘瑞郡王為嗣,承襲多羅貝勒加郡王銜。統領軍諮府,掌陸軍部的軍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