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老照片:“水淺舟大”的李鴻章百年前環球訪問真實寫照
李鴻章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與俄國沙皇二世合影(老照片)
李鴻章作為晚清重臣及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不失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偉人。其生平年表可簡述為:少年科舉、壯年戎軍、中年封疆、晚年洋務,權傾一時、謗滿天下。如何認識一個真實的李鴻章。毛澤東曾評價李鴻章:“水淺而舟大也。”孫中山評價說:“中堂從佐治以來,無利不興,無弊不革,艱巨險阻,猶所不辭。” 李鴻章自己說:清朝就像一個大房子,將要倒塌。他能做的只是往上面一層一層的糊紙!
1896年,李鴻章訪問德國-李鴻章在德國皇宮(老照片)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以后,由于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強烈抗議和反對,致使李鴻章從仕途的頂峰跌落下來。過去人們只知道馬關條約談判及李鴻章是大賣國賊,其實他更是晚清一位偉大人物和大改革家,是一個歷史上走得最遠、走得國家最多、真正看世界的中國文人與清朝官吏。
1896年在英國,李鴻章與英國首相兼外交大臣索爾茲伯里(左)英國外交副大臣寇松(右)的合影 (老照片)
李鴻章創建了中國第一支全部用洋槍洋炮裝備起來的步兵隊和洋炮隊;興辦了中國第一家大型綜合工業企業——上海江南機器制造局;創建了中國第一家外文翻譯館;派出了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電報局;組建了中國第一支遠洋海軍;也是中國第一面國旗的創議者(奏改原兵船旗為國旗,稱龍旗);創造了中國第一家機器織布局;還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旅順海軍基地。
李鴻章向法國總統遞交國書(老照片)
在甲午戰爭失敗后,李鴻章沒有灰心喪氣,他繼承曾國藩的事業,周游世界,開啟了中國看世界的眼光。1896年3月28日,從上海出發,歷時190天,直到10月3日回到天津,整整半年多。其間,經過四大洲,橫渡三大洋,水陸行程9萬多里,訪問了俄、德、荷、比、法、英、美、加等8個國家,尤其是歐美五大強國:俄、德、英、法、美。他是清代大臣中第一個進行環球訪問的外交特使。至今,在紐約一座公園里,還有李鴻章的塑像和他當年親手植的樹。
1896年8月29日,美國總統克利夫蘭在惠特尼寓所接見李鴻章,李鴻章轉交中國皇帝給美國總統的信(老照片)
100多年前,李鴻章訪問歐美八國,場面隆重,陣勢宏大,媒體也進行了大量報道。到達紐約時,美方的歡迎辭:“就像一個國際大家庭的大哥哥探訪遠方的弟弟”8月28日上午9時,乘載中國外交使團的“圣.路易斯”號郵輪一出現在地平線時,岸上的人們清楚地看到桅桿掛的大清國旗:黃色襯底下一輪紅日升起,深綠與大紅交織而成的龍在昂首飛舞。紐約港四面人山人海,汽船、拖船、汽艇都載滿了歡迎人群。
李鴻章一行訪問費城時的歡迎場面(老照片)
《紐約時報》說:“人們都想一睹清國總理大臣的風采,因為此人統治的人口比全歐君主們所統治的人口的總和還多。”美國官方在港口排列了幾十艘裝飾一新的白色軍艦,隊形威武,當中有“邁阿密號”“得克薩斯號”“聯盟號”……而艦隊司令邦斯將軍在旗艦“紐約號”上指揮。當“圣路易斯”從艦隊前駛過時,艦隊發出19響禮炮。李鴻章受到了“史無前例的禮遇”--(《紐約時報》。
1896年8月28曰李鴻章訪美抵達紐約(老照片)
李鴻章出訪行程:1896年2月28日,慈禧召見李鴻章;3月3日,李鴻章離京南下,3月14日抵滬;3月28日從上海出訪歐美,10月3日返回到天津。
赴俄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 (老照片)
訪問俄國----當時,沙皇俄國正在修筑橫跨歐亞的西伯利亞大鐵路。1896年5月,又恰逢沙皇尼古拉二世將要舉行加冕典禮,屈于俄國壓力,又基于“聯俄制日”的戰略考慮,清廷派李鴻章赴俄作為特使致賀。 3月28日,李鴻章帶領隨員共45人,在俄、德、法、英、美5國駐華使館人員的陪同下,乘坐法國郵船“愛納斯脫西蒙”號從上海出發。經過1個月的航行,于4月27日到達俄國港口城市敖德薩。
1896年5月,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隊伍走過克里姆林宮廣場。李鴻章也前往祝賀(老照片)
4月30日,李鴻章一行乘坐專列到彼得堡,和沙皇財政大臣維特舉行會談。5月3日,維特向李鴻章提出在中國境內“借地修路”問題,并把此舉以俄國“支持中國的完整性”作為承諾來誘騙李鴻章。在俄方的誘騙和李鴻章的退讓下,6月3日,李鴻章在《中俄密約》上簽了字。這一條約的簽訂,使沙皇俄國騙取了在中國東北修筑過境鐵路的特權。在俄期間,李鴻章參加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
1896年6月24日,李鴻章到達德國前首相--“鐵血首相”俾斯麥的家鄉福里德里斯魯(老照片)
訪問德國----6月13日,李鴻章乘火車前往德國,下榻于柏林豪華的愷撒大旅館。德國方面款待殷勤,甚至連李鴻章常吸之雪茄煙,常聽之畫眉鳥,也“陳于幾而懸于籠”。寢室墻壁上,高懸照片鏡框,左邊是李鴻章,右邊是德國前首相俾斯麥。6月14日他前往皇宮晉見了德皇威廉二世,呈遞國書,并致頌詞,對德國介入歸還遼東、幫助中國訓練軍隊、購械鑄船表示感謝。15日,李鴻章應德皇之邀,到行宮參加國宴。隨后德皇請他參觀德國軍隊。
1896年,在福里德里斯魯,李鴻章與德國前首相--“鐵血首相”俾斯麥會面在俾家的陽臺上。(老照片)
6月27日,李鴻章專門趕到漢堡附近拜訪了德國前首相俾斯麥。俾斯麥設家宴招待李鴻章。李鴻章笑對俾斯麥說,有人稱自己為“東方的俾斯麥”,俾斯麥則笑著說,沒有人稱自己為“歐洲的李鴻章”。
德國克虜伯兵工廠,李鴻章從克虜伯企業訂購大炮(老照片)
李鴻章訪德期間,受到德國商界的青睞。他曾是德國軍火器械的大主顧,德國商界盼望通過他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因而,商會宴請,工廠參觀,款待殷勤。
1896年,李鴻章出訪法國時,法國《小曰報》(Le Petit Journal)刊登的李鴻章(老照片)
訪問荷蘭----7月5日,李鴻章一行到達荷蘭海牙。當晚他出席了荷蘭政府為他舉行的歡迎宴會和晚會,品嘗著西方風味佳肴,欣賞歌舞,飄飄欲仙,即席賦詩,表達內心的喜悅和對荷蘭政府的感激之情。
1896年冬,李鴻章(坐輪椅者)到德國埃森的克虜伯射擊場訪問,拜訪克虜伯家族時的合影。(老照片)
訪問比利時----7月8日,李鴻章離開荷蘭到達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第二天,李鴻章晉見了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并同比利時國王商談了盧漢鐵路(今京廣鐵路北段)的修筑問題。當時列強正在爭奪盧漢鐵路修筑權,俄國支持法、比承修。在比利時期間,李鴻章觀看了比利時軍隊的軍事演習,參觀了軍工廠,看到了“克革烈”槍炮公司的最新產品。他對比利時軍隊的武器裝備表示驚嘆。
李鴻章出訪法國時觀看軍事表演(老照片)
訪問法國---- 7月13日李鴻章到達法國巴黎。其時恰逢法國國慶前夕,第二天他前往愛麗舍宮晉見法國總統富爾,應邀參觀了法軍為國慶而舉行的軍事表演,參加法國國慶活動。李鴻章同法國外交部長漢諾多就“照鎊加稅”(中方要求增加對西方列強關稅的計量辦法)一事進行了磋商,代表清政府要求增加對法國出口給中國物品的關稅。法國政府雖然答應,但提出更苛刻的條件,氣得李鴻章批評漢諾多“跡近要挾,頗礙交情”,但對法國的要求也徒呼奈何。隨后參觀了報社、學校、博物院和廠礦企業。在訪法期間,李鴻章與俄國的談判還在繼續,并同俄國政府代表羅啟泰簽訂了《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章程》。
1896年訪英時,李鴻章與英國首相格萊斯頓(老照片)
訪問英國----8月2日李鴻章結束對法國的訪問,然后乘坐法國政府派出的專輪渡過英吉利海峽,開始了對英國的訪問。到達英國后,李鴻章晉見了維多利亞女王,拜訪了英國前首相格萊斯頓,同英國首相兼外交大臣索爾茲伯里就“照鎊加稅”問題進行了會談。參觀了英國議院,考察了西方政治制度。他先到英國下議院,坐在特設的座位上,旁聽議員討論國事。隨后又來到上議院,觀看了院中特設的“君主御座”,并同議員“略談片刻”。
1896年,李鴻章與退休的英國首相威廉.格拉斯通并坐。(老照片)
在樸茨茅斯軍港,李鴻章參觀了英國海軍艦隊。英國每年舉行一次海軍大檢閱。李鴻章到達時,檢閱已結束,各艦陸續散歸到各駐防地點,但停泊在樸茨茅斯軍港的尚有47艘。李鴻章乘坐御舟,駛入艦隊,繞過兩周。李鴻章驚嘆:各艦“行列整肅,軍容雄盛”。他感慨萬端,嘆道:“余在北洋,竭盡心思,糜盡財力,儼然自成一軍。由今思之,豈直小巫見大巫之比哉?”
1896年8月30日,李鴻章在美國拜祭格蘭特墓 (老照片)
李鴻章還先后參觀了英國的造船廠、槍炮廠、鋼鐵廠、電報局、銀行等,英國先進的科技和機械化生產,令他感嘆不已,說:“天下不可端倪之物,盡在英倫!”李鴻章對英國政教也進行了一番考察,他說,對于歐洲政教,自己過去只是“心領而未由目擊”,這次“則見所見而去,尤勝于聞所聞而來”。
1896年,李鴻章訪問德國前往科隆大教堂(老照片)
訪問美國----8月22日李鴻章一行結束了在歐洲考察訪問的最后一站英國,乘船橫渡大西洋前往美國訪問。經過6天的海上航行,于8月28日抵達紐約。
1896年8月28日,李鴻章一行通過華盛頓拱門 (老照片)
為迎接李鴻章的到來,正在海濱度假的美國總統克利夫蘭特地趕到紐約會見李鴻章。雙方討論了“照鎊加稅”問題。美國談判代表更為狡猾,對李鴻章說:“各國如允,美無不從。”9月3日,李鴻章會見了美國基督教教會領袖,就美國來華傳教士的活動和“孔子之道與耶穌之道”的異同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1896年8月28日,李鴻章一行抵達紐約港時歡迎人群。(老照片)
離開紐約后,李鴻章到達費城,在那里參觀了美國獨立廳、自由鐘,接著又到華盛頓,參觀了美國國會和圖書館。在美期間,李鴻章還接受了十幾家美國媒體的采訪。
1896年9月1日,張燈結彩歡迎李鴻章的紐約唐人街(老照片)
訪問加拿大----9月5日,李鴻章一行離開華盛頓前往英屬加拿大。路經美加邊境時,他參觀了尼亞加拉大瀑布,盡情觀賞了這里的自然風光,然后前往多倫多。在多倫多稍事停留后,李鴻章一行來到加拿大西海岸城市溫哥華。至此,李鴻章訪問歐美的活動全部結束。9月14日,他及隨行人員搭乘美國太平洋輪船公司的輪船回國。途經日本橫濱時,他因“馬關議約之恨,誓終身不履日地”,而沒有從橫濱登岸,轉乘招商局的“廣利”號輪船回到天津。
1896年8月,李鴻章在紐約(老照片)
李鴻章這次出訪歐美,一方面與俄國建立了聯盟,也以實業做誘餌,博得了英,比,德,法等國的好感,來華投資者漸多。考察了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和文化,深切地體察到中國和西方的差距,希望中國能趕上西方列強,在思想上也產生了對資產階級維新派的同情,曾在演講中再三疾呼:“五洲列國,變法者興,因循者殆!”回國后,面臨方興未艾的戊戌變法運動,李鴻章慨然以“維新之同志”自許。另一方面,他肩負的外交任務,代表清政府和俄國簽訂了《中俄密約》,有損中國主權,也造成了嚴重后患。
1896年5月,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李鴻章也前往祝賀 (老照片)
在福里德里斯魯,李鴻章與德國前首相俾斯麥 (老照片)
李鴻章在俾斯麥家的陽臺(老照片)
1896年7月1日,李鴻章在照片上題寫“奉贈好友克羅卜”,克羅卜即克虜伯。該公司展覽館至今還保存這張照片
1896年李鴻章到德國克虜伯炮廠參觀。這是該廠全景
李鴻章在紐約
李鴻章訪美在紐約
1896年,李鴻章出訪美國時,紐約世界報(New York World)刊登的李鴻章到訪的情景
1896年李鴻章訪問美國的場面
“紐約時報”上的李鴻章--李鴻章在美國受到了美國總統克利夫蘭的接見,并和美國一些要員及群眾見面,受到了“史無前例的禮遇”(《紐約時報》)。9月2日上午9時許,李鴻章在紐約華爾道夫飯店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李鴻章訪問費城時的留影
1896年李鴻章訪問美國的場面
1896年,李鴻章出訪美國時,紐約曰報(New York Journal)用李鴻章在美國受歡迎的程度來打響廣告:“李鴻章從來沒有錯過星期天的報紙
當時美國的《哈潑斯》(Harpers)雜志,刊登了一則廣告,大幅的李鴻章肖像下,以自述的口吻,為美國一家保健品公司JOHANN HOFF推銷麥乳精。英文為:“我是JOHANN HOFF公司麥精的長期用戶,吃了麥精后身體很好,精神很旺。”
“我之老矣,不能效力國家,將來伐謀制敵,御侮保國之重任皆落諸位雙肩。”——在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李鴻章的眼中,這些“師夷長技”、留洋學習西方軍事技術的青年將成為重振海防、抵御外敵的主力。
李鴻章與外國使節共進午餐
日本出版的明信片,上有“世界五大偉人之(第三位)(清國)李鴻章”字樣
西人之“當世三杰”圣殿:從左到右為德國首相俾斯麥、李鴻章、英國首相格萊斯頓。
洋務運動成果--1880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國電報總局
洋務運動成果--1886年,中國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李鴻章到唐山火車站觀察時與鐵路官員合影
洋務運動成果--1901年的上海外灘輪船招商局大樓
洋務運動成果--江南機器制造局翻譯館
洋務運動成果--江南機器制造局炮廠
李鴻章和他的兒孫們
我們都生活在太陽剛好能照射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