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詞人張先有一首《天仙子》,被歷代詞人稱為詞中名篇,也是張先的享譽之作。而這首詞之所以出名,是因為詞中有一句“云破月來花弄影”。根據陳師道《后山詩話》所引各家評論,都說到張先所創作的詞中以三句帶有“影”字的佳句為世所稱,人們譽之為“張三影”。
全詞曰:《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花應滿徑。
其實,詞人張先何嘗不想通過聽歌飲酒來解愁。可惜,詞人作這首詞的時候已經五十二歲。正因為如此,這首詞才與少男少女傷春愁緒有所不同。詞人在家里品酒聽幾首小曲以后,便覺心煩。于是吃了幾杯悶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覺醒來,日已過午,醉意雖消,愁卻未曾稍減。隨著時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記省”中去尋求。但尋求到了,也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煩惱。這也就是作者為什么連把酒聽歌也不能消愁,從而嗟老傷春,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會也不想去參加的原因了。
在這首詞末一句,作者蘊含的心情是復雜的:首先是“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春天畢竟過去了;其次,自嗟遲暮的愁緒也更為濃烈;然而,幸好沒有去赴宴會,居然在園中還欣賞了片刻春光,否則錯過時機,再想見到“云破月來花弄影”的動人景象就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