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過單位職工集資建房取得的房屋,尚未取得房產證的,離婚時如何分割?
金老師和李女士婚后一向租房居住,1999年金老師所在的單位在一塊當局劃撥的地皮上進行職工集資建房,金老師用家庭蓄積出資8萬元參與集資了一套3居室的住房。金老師和單位簽署的集資建房協議中約定,除了職工本人的配偶和嫡系親屬外,該房屋只能按集資成本轉讓給本單位的員工,不得對外販賣。該集資房于 2000年完工后,單位一向未給職工辦理房產證。現金、李倆人面臨離婚,問:房屋任何分割?
律師觀點:集資建房和合作建房一樣,行使的都是行政劃撥或單位自有地皮,都屬于經濟適用住房的組成部分。只有本單位的無房戶和吻合市、縣人民當局規定的住房困難家庭,才能參加集資、合作建房。對于取得了房產證的集資房可以對外轉讓,但轉讓時吻合與單位簽署的集資建房協議的約定。
本案中,金老師是用夫妻共同財產付出的集資房款,因此,金老師的集資房屬于其和李女士的夫妻共同財產。因為該房尚未取得房產證,金、李倆人離婚時只能按照如下體例處理該房產:1、雙方協議離婚,由一方取得房產,另一方給予對方補償,但取得房產的一方目前尚無法辦理房產過戶手續。2、雙方協議離婚,并約定各占一半的房產份額,房屋可由倆人共同使用。3、對房產暫不做處理,待取得房產證后再將其出賣給金老師單位的員工,然后,金、李倆人再就售房所得價款進行分割。
因為該集資房尚未取得房產證,因此假如雙方通過訴訟體例離婚,法院暫不會在判決中對房產的歸屬做出處理,而只會根據現實情況判決暫由一方使用。只有等到取得房產證后,雙方才能就房產分割另行提起訴訟。同時,集資房的轉讓首先必須遵循與單位簽署的集資建房協議。本案中假如雙方均不樂意取得房產,而同等贊成將房產對外出售,則出售的對象必須限于單位的員工,否則按照集資協議的約定,售房舉動是無效的。
二、以一方的名義購買的經濟適用房,離婚時可否分給沒有經濟適用房購買資格的另一方?
葉老師和羅女士1998年結婚,2002年夫妻倆用家庭蓄積出資20萬元在天通苑購買了一套經濟適用房。因為羅女士是江蘇省的戶口,不具有北京市的經濟適用房購房資格。于是購房時使用的是具有北京市戶口的葉老師的名義,房產證也辦理到了葉老師的名下。目前夫妻倆因性格不合決定離婚,羅女士想取得該套房屋的所有權,但葉老師以羅女士不具有購房資格,無法辦理過戶手續而拒絕。問:葉老師的說法是否有道理?羅女士能取得該經濟適用房的所有權嗎?
律師觀點:葉老師的說法是沒有依據的。雖然羅女士小我不具有購買北京市經濟適用房的資格,但羅、葉倆人組成的家庭卻具有經濟適用房的購房資格。倆人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共同出資購買的經濟適用房,即使房產登記在一方的名下,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在雙方離婚時,只要雙方協商同等,葉、羅倆人均可以取得該房產的所有權。假如通過協商或判決由羅女士取得房產,則雙方持房產證和離婚協議書或者民事判決書即可到房地產登記機關辦理房產過戶手續,且羅女士無需交納綜合低價款。
經濟適用房,是指當局提供政策優惠,限制建設標準、供給對象和販賣價格,具有保障性子的政策性商品住房。經濟適用房的價格之所以遠低于商品房的價格,重要是因為經濟適用房的建設用地由當局執行行政劃撥體例供給,經濟適用房建設和經營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執行減半征收,同時,項目小區外基礎設施建設費用,也由當局負擔。為了保證通過經濟適用房改善城市中低收入者的居住狀態,當局嚴酷限制了購買者的條件:只有吻合下列條件的家庭才可以申請購買或承租一套經濟適用住房:一有當地城鎮戶口含吻合當地安置條件的軍隊人員或市、縣人民當局確定的供給對象;二無房或現住房面積低于市、縣人民當局規定標準的住房困難家庭;三家庭收入吻合市、縣人民當局劃定的收入線標準比如北京市的標準為家庭年收入不超過6萬元;四市、縣人民當局規定的其他條件。
必要細致的是,對經濟適用房購買條件的限定只是一種行政管理措施,并不意味著夫妻購買的經濟適用房只歸吻合購房條件的一方。而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財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則是《婚姻法》這一民事法律的基本規定。況且,在取得房產證之后,經濟適用房的房屋產權是完全產權并非部分產權,因此,該房產除了對外轉讓具有肯定的限定條件外,在夫妻之間進行產權轉移并無停滯。
三、一方為婚外情人購買的房產,房產證登記在情人名下,在雙方離婚時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張某是一家民營公司的老板,2005年在一家酒吧熟悉了仳離不久的女青年陳某,面對容貌姣美、比本身年輕20歲的陳某,張某魂不守舍,而陳也對出手闊綽的張某情有獨鐘,倆人很快建立了情人關系。2006年初陳某提出想和張某結婚買房。于是張某二話沒說,瞞著妻子吳某先后從公司的財務賬上和本身的存折上提取 35萬元打到陳某的小我存折上。然而,陳某以本身的名義購房后不久,就以雙方年齡相差太大為由,向張某提出分手。張某多次索要購房款,陳某的回答都是“錢是你送給我的,房子的產權證也是我的,憑什么要還給你?”。就在張某人財兩空、懊悔不已的時候,妻子吳某發現了自家存折上的10萬元和公司帳面上的25萬元都不翼而飛。在妻子的厲聲追問下,焦頭爛額的張某只得向妻子坦率了事情的原形。吳某提出果斷要和花心的丈夫離婚,張某頻頻后悔,拒不贊成。于是吳某打算到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并要求將陳某名下的房產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問:吳某的打算是否可行?陳某名下的房產能否作為張某的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律師觀點:吳某的打算在法律上并不可行。由于陳某名下的房產在陳某不認可歸張某所有的情況下,是不可能作為張、吳倆人的夫妻共同財產來分割的。因此,吳某此時提起離婚訴訟只能解決倆人是否離婚的有關題目,而法院是不會解決陳某名下的房產歸屬題目的。
吳某精確的做法應當是先追回張某為陳某出資的35萬元的購房款。在解決這一題目之后,再考慮是否離婚、如何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題目。為此,吳某應當首先和丈夫張某配合,取得張某為陳某出資的響應證據。然后,吳、張倆人作為共同原告將陳某告上法庭,請求法院判令陳某返還35萬元的購房款。如許,是可以追回陳某拒不退還的35萬元款項的。
因為房產證登記在陳某的名下,假如想確認房產歸張某所有,難度特別很是大。但是因為張某掌握其提供應陳某35 萬元的資金的證據,因此,夫妻聯手通過訴訟追回購房款是特別很是可能的。雖然訴訟中陳某會提出該款項屬于張某贈與的主張,但因為張某出資的35萬元屬于張、吳倆人的夫妻共同財產,張在沒和妻子協商的情況下,擅自將共同財產贈與陳某,而陳某接受房款時打著結婚的由頭是為了占據他人財產,屬于欺詐舉動,并非善意有償取得,因此張某的贈與應屬無效。故法院一樣平常會判決陳某應將該35萬元款項返還給張某伉儷,而不會支撐陳某的主張。
四、借用他人名義購買的房產,房產證登記在他人名下,在雙方離婚時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岳老師和張女士結婚后想在回龍觀購買一套經濟適用房,因倆人都不是北京戶口,不具備購房資格,并以北京的同伙常某的名義買下了房屋。倆人入住新居后不久,該經濟適用房的產權證也辦理到了常某的名下。5年后岳、張倆人感情破裂,面臨離婚。問:該套房產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律師觀點:只要常某和岳、張夫妻對該房產的權屬均無爭議,則該房產是可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夫妻雙方可以在離婚協議中就房產的歸屬做出約定,并取得常某的簽字認可,然后由取得房產的一方給予另一方經濟補償。在常某出具書面證實的情況下,假如夫妻倆不能就房屋的歸屬達成同等,則可以在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時,請求對該房產一并做出處理。
因為房產證登記在常某的名下,因此,在未取得常某書面認可的情況下,岳、張倆人是不能將該房產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這種情況下,法院也是不會將房產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來處理的。在常某認可房產為岳、張倆人夫妻共同財產的情況下,岳、張可以進行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但在辦理房產過戶手續時,因為岳、張倆人均不具有購買北京市經濟適用房的資格,因此,在房產從常某名下過戶到岳、張其中一方的名下時,除了要繳納各項稅費外,還應按照北京市的規定交納房屋價格10%的綜合地價款
五、夫妻雙方為一方老人購買的房產,房產證登記在老人名下,在雙方離婚時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姜老師的怙恃均已年過七旬。因兩位老人不樂意到大城市生活,而老家的房屋又很破舊,姜老師在和妻子陳女士商議后,寄給老人10萬元購房款,讓怙恃在老家的小縣城里買了一套住房。房產證登記在了姜老師父親的名下。4年后,姜老師夫妻倆離婚,陳女士認為老人名下的房產是其夫妻雙方出資購買,故要求將該房產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而姜老師則認為10萬元款項是對其怙恃的贈與,故不贊成分割房產。問:該房產能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嗎?
律師觀點:假如雙方通過訴訟解決該房產爭議,則該房產是很難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首先,因為該房產登記在姜老師怙恃的名下,故在姜老師及其怙恃均不承認該房產屬于姜、陳倆人的夫妻共同財產的情況下,法院會將該房產作為案外財產不予處理。其次,夫妻倆為姜老師怙恃購房出資的10萬元款,因為在出資時約定不明,法院一樣平常會參照和借鑒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題目的詮釋二第二十二條第二款關于“當事人結婚后,怙恃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怙恃明確透露表現贈與一方的除外”的規定,本著怙恃資助后代和后代孝順怙恃的對等原則,認定該款項為夫妻雙方對老人的贈與。所以,就本案所述情形,法院是不會判決將房產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
夫妻雙方為一方老人購買的房產,在夫妻離婚時能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對此,我們可以上述案例做如下假設:
1、假設姜老師怙恃購買的房產登記在姜老師或陳女士的名下,則該套房產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詳細分割時,考慮到房產由姜老師的怙恃居住的現實情況,一樣平常會判決由姜老師取得房產,并給予陳女士經濟補償。
2、假設老人和姜老師均承認房產屬于姜、陳倆人的夫妻共同財產,只是登記在了老人的名下時,則在這種情況下,該套房產不應以登記產權為準而應以事實產權作為認定依據,故也是可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
3、假設老人當時曾向姜老師伉儷出具了10萬元的借條,則雖然房產不能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但是,夫妻倆出資的10萬元應作為對姜老師怙恃的10萬元借款。離婚時,陳女士應享有該債權的一半份額即5萬元。而10萬元的出資款屬于贈與的觀點只有在夫妻雙方出資時與怙恃約定不明的情況下,才能被認定。
4、假設在姜老師的怙恃去世后,倆人才離婚,則姜老師繼續的該房產一樣平常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除非老人另有遺囑。此時,無需考慮當時的出資是對老人的借款照舊贈與。
六、婚后參與出資購買,房產證登記在其他家庭成員名下的房產,在雙方離婚時能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2000 年汪老師弟兄倆看中了縣城商業街的一間商鋪,因手頭資金有限,汪老師和妻子董女士商議后,決定和哥哥各出資10萬元共同購買。出于對哥哥的信賴,兄弟倆購買商鋪時使用的是哥哥的名義,房產證也辦理在了哥哥的名下。買下的商鋪用于對外出租,租金由兄弟倆平分。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幾年后該商鋪價格也漸漸上漲到了40萬元。目前,汪董伉儷因感情破裂面臨離婚,董女士要求分割該商鋪,汪老師先是不贊成,后許諾給董女士5萬元補償。而董女士認為假如本身不要商鋪的話,汪老師最低也應補償其10萬元。問:該商鋪能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董女士的要求合理嗎?
律師觀點:從實體上說,汪老師兄弟倆出于共同所有的目的,而各出資10萬元購買的商鋪屬于兄弟倆的共同財產。假如兄弟倆對此并無爭議,則雖然房產證登記在哥哥的名下,但汪老師仍享有一半的房產份額。因為汪老師的房產份額系在與董女士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購買取得,故該部分房產份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對于房產增值產生的收益,亦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因此,董女士的要求是合理的。
從程序上來說,假如董女士通過離婚訴訟解決糾紛,則該商鋪作為一個團體是不能直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汪董夫妻倆首先必須和汪老師的哥哥就商鋪進行析產。在達成同等意見的基礎上,夫妻倆才能請求法院就汪老師享有的房產份額部分進行分割。
登記在其他家庭成員名下的房產,假如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其前提是必須取得該家庭成員的認可,即登記的名義產權人承認夫妻倆享有該房產的肯定份額。假如產權人不予認可,則必須先通過析產程序對此進行確認。就本案來說,董女士的最大風險在于汪老師兄弟倆相互通同,不承認汪老師享有任何房產份額。假如發生了這種情況,董女士必須舉證證實,購買該商鋪時,汪老師確實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了10萬元。否則,因為房產證登記在汪老師哥哥的名下,即使董女士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也不會對案外財產做出處理,董女士對該商鋪的權益將無法得到保障。
七、夫妻出資購買不銹鋼水利控制閥,房產證登記在孩子名下的房產,在雙方離婚時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唐老師和王女士目前面臨離婚,雙方就家庭唯一的一套房屋陷入了爭議。該房屋系4年前夫妻倆用家庭蓄積以兒子的名義出資購買,房產證登記在兒子小強的名下。小強今年12歲,其透露表現樂意追隨母親共同生活。因為雙方都想取得房產和對兒子的撫養權而辯論不下,唐老師打算通過訴訟解決房產的歸屬題目。問:該套房產能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律師觀點:該套房產不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因為該套房產登記在小強的名下,而小強又是未成年人,因此,該套房產應認定為小強的財產。雖然從購房資金的來源上來說,是小強的怙恃出資,但因為購房人和產權人都是小強,故購房款應視為怙恃對小強的贈與。在贈與實現后,非因法定事由不得撤銷。假如由于怙恃離婚,就把小強名下的房產過戶到怙恃一方的名下,如許做是不吻合我國《民法通則》和《未成年人珍愛法》的相干規定的。所以,法院是不會將小強名下的房產判歸其怙恃任何一方所有的。根據本案的現實情況,因為小強已滿10周歲,其又贊成隨母親生活,法院會判決王女士取得對小強的撫養權。如許,王女士作為小強的監護人現實上會取得房屋的居住權,并替小強管理該房產。當然,王女士除非為了小強的利益,否則,其不得處理被監護人小強的房產。
怙恃以未成年后代名義購買的房產,房產證登記在后代名下的,一樣平常不能視為家庭共同財產。為珍愛未成年人的利益,該房產一樣平常視為后代的小我財產。在司法實踐中,怙恃離婚時要求對該房產進行分割的,法院一樣平常不予支撐。此種情況下,現實上會由取得后代撫養權的一方取得對房屋的居住權和管理權。假如另一方往后發現該方擅自處理房產等舉動損害了被監護后代的利益時,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變更后代的撫養權。
八、對于一方婚后受贈的房產,在雙方離婚時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付老師的叔叔付老定居國外多年。1998年10月付老為參加付老師和夏女士的婚禮而回國投親。回國期間付老委托付老師幫其購置了兩套房屋。其中一套留給了付老師婚后居住,另一套預備未來歸國養老時居住。2000年付老因健康狀態惡化決定不再歸國定居,并從國外寄來了贈與書,決定把國內的兩套房屋奉送給付老師伉儷。昔時付老師將兩套房屋過戶到了本身名下。2003年付老去世。目前,付老師和夏女士因面臨離婚而在房產題目上產生了爭議。問:該兩套房屋應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律師觀點:該兩套房屋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首先,付老的贈與書中載明的受贈人是付老師伉儷而不是付老師小我。在贈與人意思透露表現明確的情況下應以贈與書中的受贈人確定房產的權利人。其次,付老師是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受贈的房產,因此即使是付老對受贈人意思透露表現不明的情況下,該房產也應認定為付、夏倆人的夫妻共同財產。而不能由于房產證登記在付老師名下,就認定該兩套房產是付老師的小我財產。
對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受贈的房產,只有在贈與人明確透露表現房產歸受贈人一方所有的情況下,該房產才屬于該方的小我財產,否則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當然,一方婚前和離婚后受贈的房產假如沒有分外約定,均屬于該方的小我財產。
九、一方尚未現實繼續的房產,離婚時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蘇女士的父親蘇老老師于2003年12月去世時遺留房產一套。該房產是蘇老老師在與喬大娘再婚前購買的。蘇老老師除了女兒蘇女士和再婚妻子喬大娘外沒有其他繼續人。老老師去世時未留遺囑??紤]到喬大娘孤身一人無親無故,蘇女士在父親去世后一向沒有辦理該房產的更名手續。2006年1月蘇女士與丈夫蔡老師因感情不和,雙方欲結束5年的婚姻。在協商分割財產時,蔡老師提出蘇老老師遺留的房產也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蘇女士則認為房產證不在本身名下而且本身的繼續權已過了訴訟時效,故不贊成蔡老師的要求。因為雙方協商未果,離婚事宜一拖再拖。問:蔡老師可否通過離婚訴訟分割該套房產?
律師觀點:從實體上來說,該套房產系蘇老老師再婚前購買,故屬于其小我婚前財產。在蘇老老師去世后,該套房產應悉數作為其小我遺產由其法定繼續人繼續。在蘇老老師沒有設立遺囑的情況下,蘇女士和喬大娘應按法定繼續各享有一半的房產份額。因為蘇女士的房產份額系在和蔡老師的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繼續,故在蘇女士離婚時,該部分房產份額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從程序上來說,因為遺產尚未分割,因此蔡老師盼望通過離婚訴訟分割該房產的想法是不能實現的。蔡老師必須首先督促蘇女士或喬大娘分割遺產。在取得遺產的分割證實后,蔡老師才能通過離婚訴訟解決蘇女士已繼續房產的二次分割題目。至于蘇女士所說的其繼續權已過了訴訟時效的題目是站不住腳的。繼續訴訟時效的肇端時間,是從繼續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繼續權被侵害之日起計算,而不是從被繼續人死亡的時候開始。在喬大娘并沒有將房產過戶到本身名下的情況下,不能認為蘇女士的繼續權受到了侵害,故不應從蘇老老師死亡之日計算蘇女士繼續權的訴訟時效。
律師提示: 尚未現實繼續的房產是不能直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來分割的。此時的房產涉及到兩個法律關系,即財產繼續的法律關系和財產夫妻共有的法律關系。這兩個法律關系必須通過房產的兩次分割才能解決。在離婚訴訟中,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只能以已確定的夫妻共同財產為準。在確定夫妻共同財產的過程中,假如涉及到一方是否應在離婚訴訟之前的繼續關系中分得遺產的題目,則因為該題目不屬于離婚訴訟的標的范圍,故不可能在離婚訴訟中用列第三人的方法來解決。假如離婚訴訟已經開始,則必要離婚訴訟中的一方在離婚訴訟審結之前,另行提起一個繼續之訴。此種情況下,因為離婚訴訟必須以該繼續遺產之訴的審理效果為依據,故法院會裁定中斷離婚訴訟。當然,根據詳細案情,假如法院認為沒有需要就全案中斷訴訟,也會就財產分割以外的、事實已經清楚的離婚訴訟請求部分先行判決,如許做也是比較適宜的。
十、一方婚后按照遺囑繼續的房產,離婚時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金老師自幼怙恃雙亡,由爺爺撫養長大。1999年金老師不顧爺爺的反對與仳離后的蔣女士結了婚。2000年金老師的爺爺在向律師咨詢后辦理了遺囑公證,將包括房產在內的悉數遺產指定由金老師小我繼續,并在遺囑中申明該房產不得作為金老師和蔣女士的夫妻共同財產。2002年老人去世后,金老師將房產過戶到了本身的名下,繼續的其他錢物用于家庭開支。2005年底金老師和蔣女士開始發生矛盾并漸漸升級,現雙方面臨離婚。問:蔣女士有權分割金老師繼續的房產嗎?
律師觀點:從金老師爺爺設立的公證遺囑的內容看,其已將遺產指定由金老師小我繼續,故根據我國《婚姻法》第十八條的規定,金老師繼續的房產屬于小我財產,不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律師提示:如果金老師的爺爺去世時沒有設立遺囑,則適用法定繼續。因金老師的怙恃早逝,故由金老師按照我國《繼續法》的規定,代位繼續其爺爺的遺產。因為此時金老師繼續的房產屬于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按照我國《婚姻法》的規定,應作為其與蔣女士的夫妻共同財產。而本案中,因為老人設立了遺囑且明確透露表現遺產只歸一方所有,故金老師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繼續的房產仍應視為其小我財產。
十一、一方婚后繼續的房產,離婚時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江某的父親去世多年。江某在母親的供養下讀完了中專,并與郭某結了婚?;楹蟛痪靡蚬辰挥烟珡V、時常夜不歸宿引發夫妻矛盾,倆人口角賡續。原本希望獨生女兒有個好的歸屬的江某的母親對此憂心如搗,在一天夜里因心臟病突發而去世。摒擋完母親的兇事后,江某果斷要與郭某離婚。郭某提出離婚可以,但江某繼續的其母親去世時遺留的房產應作為夫妻共同房產分割。問:郭某的主張有依據嗎?
律師觀點:假如江某的母親在去世前未留有將房產指定為只歸江某本人所有的遺囑,則江某在其與郭某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繼續的房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在雙方離婚時該房產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因此,此種情況下,郭某的主張是有依據的。
在被繼續人沒有指定遺產只歸繼續人一方小我所有的情況下,繼續人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繼續的房產屬于繼續人的夫妻共同財產。因此,本案中江某的母親在看到女兒、女婿婚姻存在危急、而本人身體又不好的情況下,應當及早通過設立遺囑的體例,將房產指定為歸江某小我所有,如許,才不至于出現江某繼續的房產又被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效果。
十二、一方婚前繼續的房產,離婚時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王某和杜某相戀一年后計劃在五一節前結婚。然而就在倆人預備辦理結婚登記的前幾天,王某的怙恃在外出時因遭遇車禍不幸雙雙罹難。作為獨子的王某繼續了包括兩套房產在內的怙恃的悉數遺產。倆人的婚期也推遲到了次年的國慶節。后來倆人結婚后沒幾年,雙方便因種種緣故原由決定分手。杜某認為倆人在登記結婚時已同居了近兩年的時間,故要求分得王某怙恃遺留下的一套房產,但王某拒不贊成。問:王某繼續的遺產是否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律師觀點:王某是在其登記結婚前繼續的怙恃的房產,故該兩套房產屬于王某的小我婚前財產,不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雖然杜某認為在王某的怙恃去世的時候倆人已經開始同居,但是,因為此時雙方并未領取結婚證,而且雙方在次年國慶節也是新領結婚證而不是補辦結婚證。因此,倆人的婚姻只能從次年國慶節起算,而不是從同居之日起算。所以,杜某的主張是得不到支撐的。
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繼續的房產一樣平常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這里,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是一個緊張的法定概念。它指的是從雙方結婚登記時起,至雙方婚姻關系依法解除或因一方死亡而天然停止所經歷的期間。它包括雙方領取結婚證后尚未共同生活的期間、離婚糾紛中分居期間、已向法院起訴但尚未判決離婚的期間、已判決離婚但判決尚未生效前的期間。但對于未領取結婚證而同居的期間,由于沒有法律確認的婚姻關系,因此不屬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
十三、婚前由一方怙恃承租的公房,婚后以雙方共同財產購買的,離婚時如何分割?
小麗和大濱結婚后一向租房居住。小麗的怙恃退休后打算到國外兒子家安度暮年。臨行前兩位老人決定把其承租的單位公房留給小麗夫妻倆居住,并告訴倆人下一步單位可能會進行承租公房的出售,到時倆人就把房子給買下來。小麗的怙恃出國后不久,單位房改進行公房出售。小麗和大濱便以10萬元的價格買下了這套公房,并以小麗的名義取得了房產證。3年后倆人感情破裂決定離婚。在分割該房產時,小麗認為該房屋的市場價達50萬元,倆人之所以能以這么低的價格買下來完全是由于該房是其怙恃承租的公房,且房產證也在本身名下,故房產歸己,其只需把購房時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的10萬元房價款返還一半給大濱即可。大濱對此拒不贊成。問:房產應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公房對職工的出售價之所以大大低于市場價,其中一個緊張緣故原由是由于該價款中包含了職工的工齡、職稱等可以享受優惠的抵扣因素。因此,小麗以其名義購買的其怙恃承租的公房,應包括其怙恃以優惠條件所享受的份額。但是,該房產系小麗婚后用夫妻共同財產購買,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詮釋的規定精神,其怙恃的份額已視為對小麗夫妻雙方的贈與而主動轉移。所以,該套公房在已經取得了房產證的情況下,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而由倆人分割。小麗認為該房是其小我財產的觀點是得不到支撐的。
公房出售的政策各地各單位都不盡雷同。但對于夫妻雙方購買的一方怙恃承租的公房,只要以一方或雙方的名義取得了房產證,就可以直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此種情況下,除非各方另有約定,否則,怙恃享有的貨幣扣頭部分一樣平常視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對于沒有取得房產證的售后公房,則法院一樣平常暫舛錯產權歸屬做出處理。對于后代和共有的售后公房,假如房產證上產權份額明確的,可將后代享有的份額部分作為夫妻共同財產處理。假如房產證上沒有明確怙恃后代的房產份額,則必要各方先輩行房屋析產后,法院才會就夫妻享有的份額部分進行處理。
十四、雙方怙恃均為婚后后代購房出資的,后代離婚時房屋如何分割?
蔣某和郭某結婚后一向在蔣某的怙恃家居住,雖然蔣某是獨生子,但小夫妻倆仍想搬出居住,于是便購買了一套50萬元的房屋。購房時因倆人的蓄積不足,蔣某的怙恃提供了10萬元的購房資金,小倆口又到郭某的怙恃家借了20萬元,為避免郭某的兄弟故意見,蔣某當場出具了借條。入住新居兩年后,倆人面臨離婚,此時房產價值70萬元。問:房產應如何分割?
因為倆人沒有向蔣某的怙恃出具借條,蔣某的怙恃出資時意思透露表現也不明確,因此,蔣某怙恃出資的10萬元應視為對蔣某夫妻倆人的贈與。而蔣某向郭某的怙恃出具借條的20萬元款項,應作為蔣某伉儷為共同生活而欠下的夫妻共同債務,應由夫妻倆承擔連帶還款責任。據此,蔣某怙恃贈與雙方的10萬元已作為倆人共同付出的房價款的一部分,該款項無需償還。雙方購買的房屋為夫妻共同財產,房屋的增值收益歸夫妻雙方共同所有。對于所欠的20萬元債務,應由雙方共同償還。據此,假如郭某取得住房并承擔20萬元債務的話,則其應補償蔣某25萬元。
本案中之所以一方怙恃的出資被視為贈與,而另一方怙恃的出資被視為借款,重要是由于一方沒有借條而另一方有借條。在有借條的情況下,不能將怙恃的出資視為意思透露表現不明并推定為贈與的性子。但必要細致的是,在司法實踐中對借條進行審查判斷時,一樣平常要求借條是訴訟到法院之前形成的,并且是后代夫妻雙方或后代配偶出具的。假如到了離婚訴訟中怙恃才否認是贈與而又提不出上述證據的,則是得不到法院的支撐的。
十五、怙恃為婚后后代購房出資的,后代離婚時房屋如何分割?
吳男與周女結婚后一向沒有本身的房屋。夫妻倆決定從明日家園購買一套50萬元的住房。因家庭蓄積不足,購房時吳男的怙恃提供了20萬元的出資款。后雙方入住新居未滿兩年便因感情變故而決定離婚。在分割該房屋時,吳男認為其怙恃的出資應為對其小我的贈與,而周女認為該20萬元應為其怙恃對夫妻雙方的贈與,故主張房屋應各半分割。問:吳男怙恃的出資款應作為對吳男的小我贈與照舊對吳男夫妻倆的贈與?對該套房屋應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因為吳男的怙恃在出資時,既沒有注解出資款是對吳男伉儷的借款也沒有注解是對一人的贈與照舊對雙方的贈與。在吳男怙恃意思透露表現不明的情況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詮釋的規定,吳男怙恃對后代婚后購房的出資款應視為對吳男夫妻雙方的贈與。因此,該房屋應各半分割。周女的主張是能得到法院支撐的。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詮釋,怙恃為婚前后代購房提供的出資一樣平常視為對其后代小我的贈與,為婚后后代購房的出資一樣平常視為對其后代夫妻雙方的贈與。但是適用該詮釋的前提是怙恃在出資時意思透露表現不明,假如有證據證實怙恃在出資時關于借款或贈與對象的意思透露表現清楚的情況下,則仍應以怙恃當時的意思為準,而不適用此種推定。為了更正確地適用司法詮釋,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出臺了解答,按照該解答的規定,可以就以下情形得出如下結論:
1吳男與周女結婚后購房,吳男怙恃出資,且房產證記載于吳男一人名下的,吳男怙恃的出資應認定為贈與吳男一人所有;
2吳男與周女結婚后購房,吳男怙恃出資,且房產證記載于周女一人名下的,若周女不能證實出資為對其一人的贈與,吳男怙恃的出資應認定為對夫妻倆人的贈與;
3吳男與周女結婚后購房,吳男怙恃出資,且房產證記載于吳男、周女倆人名下的,該出資仍應認定為對吳男夫妻雙方的贈與為宜,這也吻合社會常理。
上述結論對于其他地方解決類似案件也具有肯定的參考作用。
十六、雙方怙恃均為婚前后代購房出資的,后代離婚時房屋如何分割?
李男與趙女戀愛兩年后預備買房結婚。在倆人分別出資10萬元后,因資金不足,李男的怙恃又出資20萬元,趙女的怙恃出資10萬元。李趙倆人購置了一套50萬元的房屋。結婚四年后,房屋價值升至80萬元,此時倆人面臨離婚。問:該房屋應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詮釋,怙恃為結婚前的后代購房出資的,一樣平常認定為對其后代小我的贈與。因此,李男和趙女怙恃的出資部分應分別計入倆人的出資價款,即李男的出資總額為30萬元,趙女的出資總額為20萬元。如許,在倆人離婚時,李男和趙女應按照3比2的比例分割該套價值80萬元的房屋。
上述分割效果是在雙方怙恃的出資既不是對其后代的借款也不是對雙方贈與的情況下得出的結論。否則,應按以下情況處理:
1若上述出資均系怙恃對倆人的借款,比如出資時李男和趙女都作為借款人以倆人的名義分別向雙方的怙恃出具了借條,則倆人為夫妻共同生活所欠下的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在倆人離婚時,李男和趙女應按照1比1的比例分割該套價值80萬元的房屋。同時,李男和趙女應共同償還對雙方怙恃20萬元和10萬元的還款任務,并承擔連帶責任。
2若上述出資均系怙恃對倆人的增與,比如雙方的怙恃在出資時都明確透露表現其提供的出資款是贈與李男和趙女倆人的,則在倆人離婚時,李男和趙女應按照1比1的比例分割該套價值80萬元的房屋。同時,李男和趙女無須向雙方的怙恃承擔還款責任。
十七、一方怙恃為婚前后代購房出資的,后代離婚時房屋如何分割?
王男與張女經過一段時間的戀愛后各出資10萬元預備買房結婚。倆人在月光花園看中了一套30萬元的精裝修房屋。因購房資金不足,王男的怙恃又當著倆人的面拿出了10萬元的蓄積交給了王男。湊齊購房款后,倆人聯名購買了房屋,然后辦理了結婚手續。三年后,王男和張女離婚,雙方對該房產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并無貳言,但對王男怙恃資助的10萬元購房款部分,張女認為應作為王男的怙恃對雙方的贈與而進行分割,即每人仍享有一半的房產份額,而王男則認為該款項應作為其怙恃對其的小我贈與,即其應享有三分之二的房產份額。問:該房產應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因為王男的怙恃在資助倆人購房時,既沒有聲明提供的購房款是對倆人的借款,也沒有明確透露表現是對雙方的贈與。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詮釋的規定,王男怙恃為其后代婚前購房的出資應視為對王男的小我贈與。故在分割房產時,應視為王男享有三分之二的房產份額,張女享有三方之一的房產份額。
對于怙恃為后代婚前購房出資的,首先應確認該款項是否是對后代的借款,若系借款則應根據現實情況確認債務人是一方照舊雙方,然后按債權債務處理。若確認該款項并非借款,則除非怙恃明確透露表現贈與雙方的外,一樣平常推定為系對其后代的小我贈與。在怙恃提供資助時意思透露表現不明的情況下,實踐中一樣平常可區別如下情況分別處理:
1王男與張女結婚前購房,王男怙恃提供資助,房產證記載于王男一人名下,王男怙恃的出資應認定為贈與王男一人所有;
2王男與張女結婚前購房,王男怙恃提供資助,房產證記載于張女一人名下,王男怙恃的出資應認定為對夫妻倆人的贈與為宜;但若王男有證據證實房產證記載于張女名下并非其怙恃出資贈與雙方的意思透露表現的,則仍應認定為對王男一人的贈與。
3王男與張女結婚前購房,王男怙恃提供資助,房產證記載于王男、張女倆人名下,王男怙恃的出資應認定為對王男一人的贈與。
十八、婚前一方出資以雙方名義購買的房屋,離婚時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韓老師與曹小姐相戀已久,因曹小姐提出要先買房后結婚,于是韓老師拿出了60萬元交給曹小姐買房,并囑咐曹小姐把產權證辦理到倆人名下。曹小姐據此購買了一套55萬元的房屋,余款5萬元用在了房屋裝修上。之后倆人結婚,三年后雙方離婚。問:該套房屋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律師觀點:雖然該套房屋的購房資金悉數由韓老師承擔,但房產證辦理到雙方名下的事實注解,韓老師已與曹小姐就原本屬于本身的小我婚前房產作了特別約定,因此,該套房產應屬于雙方的夫妻共同財產。假如房產證上已經載明了各自的房產份額,則雙方應按此份額分割房產。假如房產證上沒有載明各自的房產份額,則該房產應作為共同共有財產,由雙方各半分割。
因為房產證是注解房產所有人的最緊張的證據,因此,若無足以顛覆房產證記載的相反證據,一樣平常情況下均應以房產證的記載確認房產的歸屬。同時,我國婚姻法規定了雙方可以就婚前財產和婚后財產進行自由約定?;诖耍环皆诨榍俺鲑Y并以雙方的名義購房的,因為此時房產證也會響應地辦理到雙方名下,故應視為雙方已將一方的婚前財產約定為夫妻共有財產。這就提示現實出資人在以雙方的名義購房時,肯定要對因此產生的法律后果有一個清醒的熟悉,并在做出決定前能夠從內心確認:我已經想好了,就如許辦!
十九、雙方婚前共同出資以一方的名義購買的房屋,離婚時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范老師于2001年6月購買了一間60萬元的商鋪。當時因資金不足,范老師向其女同伙岳女士借款20萬元,并出具了借條,但未注明還款時間。2002年10 月范、岳倆人結婚后,雙方均未再提歸還借款一事。2006年7月倆人因感情破裂面臨離婚。此時商鋪價格升值到100萬元。岳女士以其參與出資為由,要求將商鋪作為共有財產分割。而范老師認為,商鋪產權在本身名部屬于其婚前小我財產,岳女士的借款也已過了2年的訴訟時效,故該商鋪應歸本身所有,并無需給岳女士補償。問:該商鋪應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律師觀點:因為該商鋪是范老師以其小我名義購買并在婚前取得了房產證。從范老師當時向岳女士出具借條的情形看,范岳倆人并沒有出于共同所有的目的而購房的意思透露表現。因此,該商鋪應屬于范老師的小我婚前財產而非夫妻共同財產。在雙方離婚時,范老師應將岳女士的20萬元返還給岳女士并補償其響應的利息損失。至于范老師所謂的該筆借款已過訴訟時效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緣故原由是,按照法律規定,訴訟時效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計算。
判斷由雙方出資、以一方的名義在婚前購買的房產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重要是看雙方出資時是否基于共同所有的目的而買房。假如有證據證實雙方是基于共同所有的目的而買房,比如是雙方為購買結婚用的新居而共同出資等情形時,一樣平常來說,法院大都是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來認定婚前購置的房產的歸屬的。當然,在產權人不承認是基于共同所有的目的而買房的情況下,其配偶對此負有舉證的責任。
二十、婚前共同出資以雙方的名義購買的房屋,離婚時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賀老師和吳女士婚前分別出資40萬元和10萬元,聯名購買了一套精裝修商品房。之后倆人在新居內結了婚?;楹蟮诙陚z人即因性格不合宣告分手。問:該套房屋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律師觀點:首先,倆人共同出資、聯名購房所取得的房屋屬于雙方的共同財產。在賀吳倆人結婚后,該房產當然也是雙方的夫妻共同財產。其次,財產共有分為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夫妻財產的共有,有約定的從約定而按份共有,沒有約定的則按共同共有,一樣平常每人可分享一半份額。賀吳倆人購房時尚未結婚,雙方并無法律上的夫妻關系,此時房屋登記主管機關在頒發房產證時一樣平常會要求倆人就房產份額做出明確約定。因此,假如房產證上已經載明了倆人的房產份額,則該份額視為夫妻約定的按份共有份額,房產應按此比例進行分割。最后,假如房產證上沒有約定雙方的房產份額,則對該房產可按照共同共有由每人一半進行分割。當然,假如此時賀老師能夠證實本身的現實出資比例的話,法院一樣平常會考慮到雙方現實的出資比例懸殊過大、而婚姻存續的時間又較短的因素,按賀吳倆人的現實出資比例來劃分雙方應享有的房產份額。
夫妻雙方婚前共同出資聯名購買的房產當然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對于房產證上已經載明房產份額的,應當以載明的房產份額為正確定雙方的產權比例。這也吻合認定夫妻共同財產約定優先于法定的立法精神。對于房產證上沒有載明房產份額的,則推定為共同共有。但考慮到雙方是以婚前小我財產出資購房的,因此,假如存在雙方出資比例懸殊,而婚姻持續時間較短或者根本就沒有共同生活的情形,法院一樣平常會按現實出資比例酌情決定房產的分割比例,而不肯定拘泥于夫妻共有財產的各半比例進行分割。當然,此時出資多的一方就必須向法院提供能夠證實本身當時現實出資情況的證據。
二十一、雙方婚前共同出資以一方的名義按揭購買的房屋,離婚時是否作為共同房產分割?
夏軍與葉倩相戀三年后預備結婚,考慮到倆人都是租房居住,在葉倩的建議下,倆人分別出資8萬元和6萬元共同購買了一套56萬元的商品房作為新居。購房時使用的是葉倩的名義,并用其名義做了42萬元的按揭貸款。月供款和裝修款都是由倆人共同承擔的。房屋裝修完成后倆人即共同搬入了新房,葉倩取得了房產證,不久倆人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婚姻持續二年之后,倆人面臨離婚,此時房屋市值為70萬元,貸款余額為40萬元。問:該套房屋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律師觀點:雙方買房時雖然使用的是葉倩的名義,但從雙方當時購房的目的看,重要是為了雙方的結婚居住必要。雙方為此共同出資、共同負擔月供又共同裝修,由此可以推測出雙方是在出于房屋為共同所有的前提下進行出資的。因此,該套房產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紤]到倆人的出資比例大致相稱,故在分割房產時,可以按照每人享有一半的份額進行處理。當然,對于剩余的按揭債務,也應當由倆人按照夫妻共同債務各承擔一半。假如葉倩取得房屋的話,則其應向夏軍付出15 萬元的經濟補償70萬元的房屋現值減去40萬元債務后的余額的一半,并承擔剩余悉數債務。
在雙方協商不成發生訴訟時,假如雙方對上述出資情況均無貳言,則夏軍并無風險。但如果葉倩對于夏軍的出資情況不予承認,而夏軍又提供不出其確實參與出資、還款和裝修的證據時,則該房產就會被認定為葉倩的小我婚前房產。此外,假如有證據注解當時雙方并不是出于共同所有的目的買房,夏軍只是在葉倩買房時提供資金支撐的,該房也會被認定為葉倩的小我婚前房產,對于夏軍的出資和負擔的月供款部分,則由葉倩返還給夏軍。
二十二、一方婚前按揭購買的房屋,婚后取得房產證并共同還貸的,是否作為共同房產分割?
張老師2002年2月首付12萬元購買了一套60萬元的商品房。余款48萬元張老師做了按揭貸款,銀行月供款為3000元。2003年5月張老師取得了房產證,2003年4月張老師與王女士結婚,并共同用工資交納月供款。2006年4月倆人離婚。此時房產市場價值為100萬元,貸款余額為46萬元。問:該房產應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為便于比較,該案在取得房產證的時間上存在不同婚后取得,其他條件兩個案例均雷同。那么,我們仍以上海和江蘇所代表的兩種觀點進行分析,可以得出該案的如下兩種處理效果:
上海法院一樣平常認為,夫妻一方婚前以小我財產購買房屋,并按揭貸款,房產證登記在本身名下的,該房屋仍為其小我財產。同樣,按揭貸款為其小我債務。婚后配偶一方參與清償貸款,并不改變該房屋為小我財產的性子。故在離婚分割財產時,該房屋為小我財產,剩余未歸還的債務,為小我債務。對已歸還的貸款中屬于配偶一方清償的部分,應當向對方予以返還。據此,此種情況下,該房產和46萬元剩余債務均歸張老師所有和承擔。王女士可以分割到3年來月供款總額的一半,即 54000元。
而江蘇法院一樣平常認為,夫妻一方婚前以小我名義辦理房貸,且用小我財產付出首期房款,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假如婚后取得房屋所有權的,無論產權是登記在一方照舊雙方名下,均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對于一方婚前付出的首期房款,由另一方返還一半;尚欠的貸款,作為夫妻共同債務,由雙方返還。因此,此種情況下,該房屋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假如張老師取得該房產,則王女士可獲得房產現值的一半50萬元,扣除王女士應當承擔的23萬元債務和應返還給張老師的6萬元首付款后,張老師仍應付出給王女士21萬元經濟補償也可用100萬減去46萬元得出房屋扣除剩余債務后的凈值54萬元,其中凈值一半歸王女士即27萬元,再減去王應歸還張老師的6萬元后,可得出王女士可獲得的經濟補償為 21萬元。該數額略高于婚前取得房產證的情形。
因為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婚姻法司法詮釋的解答中認為誰付款則產權歸誰,而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征求意見稿中則認為應以取得房產證的時間作為認定按揭房屋是否屬于夫妻共同所有的判斷標準。由此導致該案假如在不同的兩地法院處理時,可能會出現上述兩種不同的效果。這也代表了實踐中關于這一題目的兩種重要觀點。
必要細致的是,在購房時間和結婚時間兩個時間點的認定上,購房時間應以交納購房首付款的現實出資時間為準。而結婚的時間應以到民政部門登記取得結婚證的時間為準。諸如訂婚、舉辦婚禮、請吃喜宴、未婚同居等舉動都不具備法律上的意義,不能作為婚姻正當成立的證實。此種案例的觀點有待進一步探究。
二十三、一方婚前按揭購買的房屋,婚前取得房產證并在婚后共同還貸的,是否作為共同房產分割?
張老師2002年2月首付12萬元購買了一套60萬元的商品房。余款48萬元張老師做了按揭貸款,銀行月供款為3000元。2002年12月張老師取得了房產證,2003年4月張老師與王女士結婚,并用雙方的工資交納月供款。2006年4月倆人離婚。此時該房產的市場價值為100萬元,貸款余額為46萬元。問:該房產應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該案在司法實踐中大致有兩種觀點并導致兩種處理效果。上海和江蘇可以分別作為這兩種觀點的代表。假如該案發生在上海,則法院一樣平常認為:該套房屋系張老師婚前小我出資購買,因此系張老師的小我財產,不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房屋發生的增值部分也屬于張老師小我所有。對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付出的月供款,不論是哪一方的工資付出的,都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故該房屋和46萬元剩余債務均歸張老師所有,王女士可以分割到3年月供款總額的一半,即54000元。
假如該案發生在江蘇,則法院一樣平常認為:該套房產雖然屬于張老師的小我財產,但王女士除了有權取得三年月供款總額的一半外,還有權分割房屋增值產生的收益部分。該收益應為房屋現值100萬元減去原值60萬元再減去幾年來的利息付出約 9萬元后的余額在已向銀行付出的總計約11萬元的還款總額中,僅有2萬元為貸款本金,剩余為歸還銀行的利息,該部分利息應作為購房成本從房屋增值額中減去,否則,對方有可能獲得比將房產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時更多的收益,這對產權人是極不公平的。如許王女士將分得房屋增值收益的一半155000元,加上婚姻期間月供款總額的一半54000元,共可獲得199000元的經濟補償。
對于離婚案件中按揭房屋的分割認定,最高人民法院目前尚未出臺針對性的司法詮釋。對此,在法學理論上也存在肯定爭議,由此導致了司法實踐中對于統一類型的案件可能會因審理法院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判決效果。比如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頒布了關于適用婚姻法司法詮釋的解答。該解答認為即使夫妻共同還貸,婚前房屋的增值部分亦應歸房產人所有。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則形成了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及司法詮釋若干題目的討論紀要征求意見稿。該紀要認為在夫妻共同還貸的情況下,婚前房屋的增值部分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江蘇省的紀要雖未正式頒布,但客觀上會被江蘇省各級法院審理案件時作為參考和借鑒。這就是對于統一個案例必要給出上述兩種不同的解決效果的緣故原由。
二十四、一方婚前購置的房屋在婚后出售,房屋增值部分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嗎?
朱老師于 2002年4月出資78萬元購置了一套商品房。2003年10月朱老師和徐女士結婚。2006年4月朱老師和徐女士感情破裂,徐女士搬出居住。在倆人分居期間,朱老師將該房屋出售,得款110萬元。徐女士聞訊后,要求將其中的32萬元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問:徐女士的要求有法律依據嗎?
律師觀點:徐女士的要求是沒有法律依據的。該套房產屬于朱老師的小我婚前財產,且一向用于自住,并沒有效于投資。房屋的增值是因為房地產市場行情的轉變所造成,徐女士對此并無貢獻。按照物權的基本法理,原物產生的孽息當然歸屬于原物所有人。故在這種情況下房屋出售后的增值部分仍應歸原物所有人朱老師所有,不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小我的婚前房產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出售,其因市場行情轉變、原物交換價值上升而產生的增值部分,只是小我財產的形態轉變而已,在性子上仍為小我所有之財產,故應依原物所有權歸屬為小我所有。對此,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已做了明確規定。因此,在確認小我房產出售后的增值部分歸屬時,必要從該增值是基于原小我房產的天然增值照舊基于夫妻共同經營舉動所產生的增值來判斷,前者原則為小我所有,后者原則為共同所有。
二十五、一方婚前投資的房屋,婚后由雙方經營出售,所得收益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馮老師在1998年投資310萬元購買了6套房產。1999年12月馮老師和張女士結婚?;橐銎陂g馮老師將該6套房產交給張女士打理。伴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張女士賡續地將房屋賣出、買入。經過一系列的“炒房”操作,原來的6套房屋已在張女士手中變成了9套。2006年3月就在房屋價格再次大幅上漲時,張女士預感到國家將會采取新一輪的調控措施,在和馮老師商議后,倆人將窩在手中的9套房產悉數拋出,扣除稅費后得款960萬元。同年8月馮、張感情破裂,面臨離婚。問:售房所得的960萬元價款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律師觀點:馮老師的6套房產雖然是小我婚前房產,但該房產并非用于自住,而是用于投資。在馮、張倆人結婚后,上述房產繼承由張女士用于投資經營。因此,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的司法詮釋二中關于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以小我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屬于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的規定,該6套房產產生的收益應當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故可以將960萬元扣除馮老師310萬元的小我財產后,將650萬元的收益部分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詳細分割時,馮、張倆人可就馮小我房產的價值和張的小我貢獻做進一步的協商或由法院酌情判決。
雖然“婚前小我所有的財產經過若干年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的觀點,已在 2001年4月28日修正后的婚姻法及厥后的兩個司法詮釋中遭到了放棄,但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詮釋中也明確了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用小我財產投資所得的收益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這就提示我們,在將婚前房產用于非自住的投資用途時,另一方是完全有權利就投資收益主張權利的。
二十六、一方將婚前購置的房屋用于婚后出租,所得收益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陳老師從前做生意積累了肯定財富??紤]到房地產的升值潛力,陳老師將大部分資金購買了房產。1998年4月陳老師結束了多年的單身生活和劉小姐結了婚?;楹螅惱蠋熀蛣⑿〗愠俗宰∫惶追课萃?,將本身剩余的九套房屋一向用于出租,一年的房租達32萬余元。2006年7月倆人的婚姻宣告結束。在分割財產的過程中,劉小姐先提出分割這十套房產,但被陳老師以該房產系其小我婚前財產為由拒絕。劉小姐繼而提出分割8年來被陳老師躲避的250余萬元的房租款。但陳認為小我財產所得的收益仍屬于其小我財產,故不贊成分割。問:上述房屋的租金收入應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律師觀點:該十套房產雖然是陳老師的小我婚前財產,但陳老師將其中九套房產用于出租的舉動屬于一種經營舉動,且在這一出租過程中,劉小姐也發揮了肯定作用。按照我國婚姻法第十七條關于“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生產、經營的收益歸夫妻共同所有”的規定,陳老師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將房產出租所取得的租金收入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因此,劉小姐要求分割結婚后8年來的租金收入是有法律依據的,應該能得到法院的支撐。
雖然在離婚時,一方無權分割另一方的小我婚前房產,但該房產在雙方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產生的租金收入屬于經營所得。按照法律規定,因此取得租金收入應當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就上海市而言,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司法詮釋的解答中對于此類房屋的租金歸屬題目,確立了一個推定原則。即一方婚前所有的房屋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所得的租金首先推定為夫妻共同所有。但若房屋所有人有證據證實房屋出租的經營管理僅由一方進行的,則婚姻存續期間的租金收益應歸房產所有人小我所有。比如說,發布租賃信息、探求租戶、帶人看房、簽訂房屋租賃合同、催收租金等均是由房屋所有人負責,另一方從始至終沒有參與,對于經營出租房屋并無任何貢獻。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上海市的各級法院認定房屋租金歸屬房產人所有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長。
二十七、由一方婚前購買、另一方出資裝修的房屋,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韓女士婚前購買了一套20萬元的商品房并取得了房產證。不久其和汪老師相戀并預備結婚。考慮到汪老師并無本身的房屋。韓女士決定將其新購買的房屋作為新居。于是汪老師自動出資8萬元對房屋進行了精裝修。之后倆人完婚。兩年后,倆人決定離婚。問:該套房屋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律師觀點:該套房產系韓女士的小我婚前房產,汪老師出資對房屋進行裝修的舉動,現實上通過添附使韓女士的房產得到了升值。因為雙方并未約定房產歸夫妻共同所有,故在倆人離婚后,該房產仍作為小我財產歸韓女士所有。此時韓女士的獲益已失去了法定依據,因此,韓女士應將汪老師的8萬元裝修款作為不當得利之債務向汪老師返還。
婚前一方出資購買、另一方裝修的房屋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處理,不可一概而論。上述案例只是作為詳細個案的處理情形。假如雙方在談婚論嫁時出于往后共同所有的目的買房,并由一方出資購房、另一方出資裝修的,此種情形下的房屋照舊應該作為夫妻共同財產處理的。當然,假如雙方出資比例懸殊,且以后的婚姻持續時間較短,則法院一樣平常會根據雙方出資的現實情況,決定房產的分割比例,而不是簡單地按雙方各半的比例分割。
二十八、一方婚前使用對方資金購買的房產,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黃老師從2001年開始尋求葉小姐。2003年3月倆人確立戀愛關系不久,葉小姐提出想買房,黃老師便自動拿出30萬元交給葉小姐作為購房資金。葉小姐用該筆款項購買了一套商品房,并取得了房產證。同年10月倆人結婚,該房被葉小姐用于對外出租。目前,因黃老師移情別戀,倆人面臨離婚。該房產已升值到50萬元。黃老師認為該房產系其出資購買,房產應歸本身所有。葉小姐認為購房資金是黃老師對本身的婚前贈與,且房產證在本身的名下,因此房產應歸其所有。問:該套房產應如何處理?
律師觀點:該套房產是否能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關鍵是看雙方當初購買該房產時是否達成了該房產屬于雙方共同所有的同等意見。因為雙方目前爭議較大,均不承認是出于為共同所有的前提下進行購房,且葉小姐在婚前已取得了房產證。故應認定該房產屬于葉小姐的小我婚前財產。但葉小姐提出的30萬元購房款是贈與的說法在黃老師不承認的情況下是難以成立的,在司法實踐中一樣平常也不會被法院所支撐,所以,假如葉小姐不能對其主張提供響應證據,則該筆款項應作為其對黃老師的債務由其返還。
對于黃老師而言,比較榮幸的是葉小姐還承認30萬元購房款是其出資的。假如葉小姐不承認購房時黃老師曾經出資,而黃老師又不能提供響應證據證實其出資的話,則該房產只能認定屬于葉小姐小我的婚前財產,且雙方亦不存在債權債務關系。此時,黃老師無論是在房產上照舊在對葉小姐的債權上都是無法得到珍愛的??梢?,在黃老師出資的情況下,其保留當時從銀行提款或將款項打到葉小姐帳戶上的銀行憑證等證據照舊特別很是需要的。
二十九、一方承諾婚前房產經過肯定年限即轉化為共同財產的,離婚時該房產是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趙剛1998年6月購買了一套住房。2000年1月趙剛和丁嵐結婚。2006年6月倆人的婚姻走到了終點。在雙方協議離婚時,丁嵐提出,在雙方結婚時趙剛為透露表現其愛情的忠誠,曾向其承諾結婚5年后,住房即屬于雙方共同所有,現雙方結婚已滿五年,故要求將房產作為共同財產分割。趙剛認為,本身當時是有過口頭承諾不假,但那是由于本身不懂法律而隨便說說而已,如今本身反悔了,故房產照舊本身的婚前財產,不應分割。問:該套房產能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律師觀點:假如丁嵐確有證據證實比如對方的書面承諾,雙方曾約定過,在雙方的婚姻持續5年后,趙剛的婚前房產即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則雙方的這種約定依法是受法律珍愛的。在雙方的婚姻存續5年后,雙方約定的條件已經成就,該套房產即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趙剛后來的反悔并不能改變房產已共同所有的性子,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丁嵐有權要求分割該套房產。
對于丁嵐而言,關鍵是要舉出雙方曾就房產有過約定的證據。目前趙剛對于當時的承諾是承認的,這對于丁嵐比較有利。丁嵐應捉住這種有利態勢,將趙剛的表態通過筆墨協議的情勢固定下來。在通過筆墨協議固定證據之前,為了防止趙不簽字認可,丁嵐可以采取錄音的辦法記錄趙剛認可的內容。如許,一旦雙方協商不成而走上法庭時,上述錄音或筆墨材料是可以作為雙方就婚前房產另有約定的證據的。
三十、一方婚前購買、婚后取得房產證的房屋,能否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柳老師于2003年9月通過一次性付款體例購買了一套預售商品房。2004年1月柳老師和江女士結婚,同年11月柳老師取得了所購房屋的房產證?,F柳、江倆人因感情不合決定離婚,雙方在房產題目上發生爭議。問:該套房產可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嗎?
律師觀點:該套房產是柳老師婚前用其小我財產購買的,雖然房產證的取得是在其和江女士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但該房產不過是柳老師小我婚前財產在物質形態上的轉化即由動產貨幣轉化為不動產房屋,因此,該套房產仍屬于柳老師的小我婚前財產,故不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在雙方通過訴訟來解決上述房產爭議時,柳老師必須提供該房產確系其婚前用小我財產出資購買的證實材料,比如購房合同、購房發票、資金來源證實等。否則,假如柳老師對此舉證不能,則法院很可能會通過比較結婚證的時間和取得房產證的時間,來直接認定該房產屬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夫妻共同財產。這是此種情形下柳老師必須細致提防的潛在風險。
三十一、以雙方名義通過按揭貸款購買的房屋在雙方離婚時如何分割?
孫男和李女結婚后以雙方的名義在龍城花園小區購買了一套商品房。房屋總價款為66萬元,雙方共同付出了16萬元的首付款,余款50萬元通過夫妻共貸的體例向銀行做了按揭貸款。三年后房產市值升值到90萬元,倆人已向銀行還款10萬元含提前還款部分,即貸款余額為40萬元。此時倆人面臨離婚。孫男因為在外埠工作,故透露表現可以不要房產,但對李女提出的按購買價給予其補償的方案果斷反對。李女目前現實居住該房屋并盼望取得該房產,但又透露表現無力按房產市值給予孫男響應補償款。因雙方僵持不下,孫男憂慮李女私自轉賣房產,打算向法院起訴離婚并對該房產申請財產保全。問:該套房產應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首先,李女提出的補償方案是沒有依據的。該套房產作為夫妻財產分割時,應將房屋的增值額部分計算在內,即應按房產市值90萬元而不是原購買價66萬元予以分割,否則對另一方而言是顯失公平的,也不吻合物權的基本原理。
其次,孫男的顧慮也是沒有需要的。因為該套房產是以雙方的名義購買,因此,房屋行政主管機關的登記和頒發的房產證上都會明確記載該套房產屬于倆人共同所有。未經孫男出具書面贊成,李女是無法將房屋出售的。即使李女將房屋轉賣他人,房屋行政主管機關也是不予辦理房產過戶手續的。況且,未還清貸款的按揭房產辦理過戶手續還必要取得銀行的贊成。因此,孫男申請對該房產進行財產保全是沒有需要的,否則白白虛耗了一筆保全費用。
再次,該套房產分割的基本原則是,按照房產市值90萬元減去債務40萬元后,根據財產的凈值50萬元,由取得房產的一方給予另一方25萬元的經濟補償,并承擔剩余悉數債務。
最后,因為孫男不樂意要房產,而李女又難以負擔補償款和剩余債務,因此雙方可以協商將房產予以出賣,在還完剩余債務后雙方再就就剩余價款予以分割。
未還完貸款的按揭房屋出售時,買受人向出賣人付出房價款的體例有三種。其一是由買受人一次性付款。為了保證買受人的資金安全,買受人可將房價款打入共管帳戶,在中介公司的監管下先由出賣人還完剩余貸款,然后涂銷抵押登記后,即可辦理房產過戶手續。其二是由買受人通過按揭貸款體例付款。此體例類似于出賣人購買開發商的預售商品房時的按揭付款。此種體例必要中介機構配合先向銀舉動買受人提供階段性保證,在貸款銀行向買受人發放貸款并打入出賣人的帳戶后,出賣人歸還銀行的貸款余額,涂銷抵押登記并將房產過戶到買受人名下,然后買受人再就該房產為其貸款銀行設定抵押,之后中介機構解除擔保,悉數交易結束。其三是由買受人通過轉按揭的體例付款。買受人必須向出賣人的貸款銀行提出轉按揭的申請,在取得銀行贊成轉按揭和贊成房產過戶的書面證實后,買賣雙方即可辦理房產過戶手續,此時買受人需向出賣人付出雙方議定的房價款扣除轉按揭的部分,并承擔出賣人的貸款余額。轉按揭的實質是貸款合同中借款人的主體變更,即合同權利任務的概括轉移,目前開辦此項營業的銀行還不普遍。
三十二、以一方名義通過按揭貸款購買的房屋在雙方離婚時如何分割?
張男和趙女伉儷2003年購買了一套88萬元的商品房。倆人用家庭蓄積付出了26萬元的首付,剩余62萬元以張男的名義申請的按揭貸款。每月3000余元的月供款都是由張男從本身的工資卡中直接扣劃交納。目前倆人因感情不合決定離婚,此時貸款余額為60萬元。雙方在如何分割房產上產生了爭議。張男認為買房和貸款都是以本身的名義,而且還款也是以本身工資付出的,因此,要求房產歸本身所有。但趙女認為房產目前已增值到120萬元左右,故亦要求取得該房產。問:該套房產應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首先,因為按揭房產在取得房產證的同時要為銀行設定抵押權,法院通常將其作為所有權不完全的房產對待,在雙方就產權歸屬不能達成協議時,一樣平常暫不直接判決房產歸屬,而是根據現實情況先判決由一方使用,待還完銀行貸款并涂銷抵押登記后再根據一方的起訴判決房產的歸屬。因此,目前情況下,雙方只能通過協商體例解決房產的歸屬題目。
其次,張男提出的房產應當歸本身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該房產雖是以張男名義購買,但購房的首付款卻是夫妻雙方共同出資。而且購房時處于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以張男的名義貸款時,趙女也承擔連帶還款責任,故該房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此外,月供款雖然是從張男的工資中付出,但其工資同樣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故其還款也應視為夫妻共同還款。
再次,因為房產的升值,本案中雙方現實上均盼望取得房產?;诖?,雙方可以參考房屋的市場價通過競價的體例進行協商,由出價高的一方取得??紤]到張男現實收入較趙女高,且房產歸其所有后亦不必要再辦理過戶手續。因此,假如張男贊成房屋按市值作價120萬元的話,雙方可以在離婚協議書中明確約定該房產歸張男所有,由張男給予趙女30萬元120萬元減去60萬元債務后的一半經濟補償,并由張男繼承承擔悉數銀行債務。采取這種體例因為不涉及到房產過戶,故不必要銀行贊成,所以是比較簡便快捷的分割體例。
假如雙方協商由趙女取得房產的話,則雙方必須書面關照貸款銀行,并取得銀行贊成辦理轉按揭手續后,方可辦理房產過戶手續。而在一樣平常情況下,銀行每每憂慮貸款人的還款能力降低而不予贊成房產過戶。如許,會導致房產分割在沒有還清貸款前臨時無法進行。
夫妻關系存續期間通過按揭貸款的體例購房時,即使是以一方的名義辦理的借款手續,銀行也會要求另一方出具承擔連帶還款責任并贊成就所購房屋設定抵押的書面承諾。因此,在未還清按揭房屋的貸款前,夫妻雙方因離婚而分割房產的,即使雙方通過協商的體例確定了房產歸一方所有,并由該方承擔剩余貸款的還款責任,但對于另一方而言,依然存在肯定的風險。由于,一旦取得房產的一方往后不能履行還款責任時,銀行是有權要求另一方履行還款的連帶責任的。該連帶責任并不因雙方的離婚而主動撤銷。
三十三、夫妻雙方分別向他人借款共同購買的房屋在離婚時應如何分割?
李強和任娟于2000年結婚,2004年倆人購買了一套28萬元的二手房,并以任娟的名義取得了房產證。因買房時正趕上住房貸款利率進步,為了減輕還貸壓力,倆人沒有向銀行貸款,而是各自向本身的親朋摯友借了一部分款。其中,李強出面借了8萬元,任娟借了6萬元。剩余14萬元房價款系用倆人的家庭蓄積付出。 2006年8月倆人面臨離婚,此時借款均未歸還。問:該套房屋應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首先,該套房產屬于倆人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故屬于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不論房產證辦理在哪一方的名下,原則上均應由李強和任娟各享有一半的房產份額。其次,李強借的 8萬元和任娟借的6萬元均系夫妻雙方的共同債務,倆人就上述債務對外向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即雙方均應向債權人承擔還款任務。對內而言,該14萬元債務一樣平常應由雙方平均分擔,即各自承擔7萬元。
按照上述處理原則,任何一方取得房產后,均應按照房屋價值減去14萬元債務總額后余額的一半給予對方補償,并承擔悉數債務。假設雙方離婚時房產作價30萬元,若李強取得房產,則李強應給予任娟8萬元補償,并承擔悉數債務。但是,在李強不能歸還14萬元債務時,假如沒有取得債權人的贊成,任娟對于該14萬元債務仍要承擔連帶責任。當然,任娟在承擔債務后,有權向李強予以追償。
夫妻雙方為了購房各自出面進行的借款,屬于夫妻的共同債務。因此,一方借款較少并不意味著該方往后的還款責任就較輕,雙方的還款責任在倆人之間一樣平常是相稱的。對外而言,無論雙方在離婚時是否做出約定,則其都應對債權人承擔連帶還款責任。
三十四、以一方的名義借款購買的房屋在雙方離婚時應如何分割?
徐老師和黃女士婚后第三年購買了一套住房。房價款為32萬元,其中12萬元是徐老師跳槽到目前的公司工作時,作為其跳槽的條件,由公司向其提供的無息借款。徐老師在借款時與公司同時約定,公司每月從徐老師的工資中扣除1000元,直到12萬元借款還完為止。徐黃倆人現面臨離婚,房產證已取得,但徐老師尚欠單位10萬元借款未還。在分割房產時,徐老師認為是本身向公司償還的債務,該筆借款應屬于本身的小我住房投資,故要求多分得房產份額。黃女士拒不贊成。問:該套房產應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首先,該套房產系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由雙方共同出資購買,屬于夫妻的共同財產。夫妻雙方對該房產形成共同共有關系,一樣平常情況下應當各享有一半的份額。其次,徐老師向公司的借款屬于夫妻的共同債務。該筆借款雖然情勢上是徐老師小我對公司的借款,但系為夫妻共同生活購買房產所欠下的債務,故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徐老師以本人工資償還債務的舉動,屬于夫妻雙方共同還債。徐老師要求多分得房產份額的理由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綜上,該套房產和剩余的10萬元債務均應由徐黃倆人各享有和負擔一半。假設徐老師以34萬元競得該房產,則徐老師應付出黃女士17萬元,此數額減去黃答允擔的5萬元債務,則徐老師現實付出黃12萬元,然后由本身繼承償還該10萬元債務即可。
因為婚姻期間任何一方的工資、新金所得均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因此在雙方沒有特別約定的情況下,任何一方用本身的工資償還雙方購房借款的舉動,均應視為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還債的舉動。
三十五、家庭成員共同投資建造的房屋樓盤圍擋制作,在夫妻離婚時如何分割?
李女士于1999年5月嫁到丈夫王老師所在的小王莊村。婚后夫妻倆與王老師的怙恃共同居住,并一路從事本家庭所辦的私營企業的經營。李女士擔任該企業的會計工作。當時夫妻恩愛,家庭友善。2001年6月王老師一家決定翻建新居。全家從經營所得中出資30萬元在老宅基地上建造了三層樓房的別墅一幢。2005年 9月王老師在外跑營業期間,染上了吸毒的毛病,導致王李倆人感情破裂,現面臨離婚。問:該套別墅可否作為王李倆人的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律師觀點:該套別墅是李女士和王老師及王老師的怙恃在家庭共同生活期間寄托共同經營所得而投資建造的房屋,故屬于家庭共有財產,不能直接作為王李倆人的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因此,在王、李倆人離婚時,應由全體家庭成員首先對屬于家庭共有的別墅進行析產,從中確定出王李倆人夫妻共有的份額。然后再就作為王李夫妻共同財產的部分按照本章所述的分割原則和分割體例進行分割。假設各方仍認為該別墅的價值為30萬元,則王、李可享有其中一半的份額,即15萬元。假如李不要房產,則離婚時王老師應補償李女士75000元。
對于家庭共有房屋的分割,首先應由全體家庭成員進行析產并達成同等意見。假如不能就夫妻共同財產份額部分達成同等意見,即使李女士在離婚訴訟中要求分割該房產,法院也是不予處理的。這時,法院或者先就離婚題目做出判決,或者告知李女士就家庭共有房屋的分割題目另案起訴并中斷離婚訴訟的審理。待析產訴訟結束后法院將恢復對離婚訴訟的審理并就離婚中的財產分割題目一并做出判決。假如李女士采取將王老師的怙恃追加為共同被告的體例,在一個離婚訴訟中盼望徹底解決房產題目,是不會得到支撐息爭決的。
三十六、夫妻雙方已經購買但尚未進行產權過戶登記的公房,在雙方離婚時可否分割?
馬老師與趙女士1992年結婚。1996年倆人花費3萬元以房改時的標準價從馬老師的單位購買了一套公房。如今倆人面臨離婚,房屋的市場價已達30余萬元,可是倆人手頭僅有馬老師單位出具的3萬元的購房收據一張,房屋的產權證仍沒有辦下來。問:這套房屋可以進行產權分割嗎?
律師觀點:房屋的產權以登記為準,單位出售的公房在沒有辦理產權過戶前,仍歸單位所有,故該套房屋尚無法進行產權分割。假如雙方訴至法院,法院也只能根據現實情況判決由一方居住,待取得房產證后再通過協商或訴訟進行產權分割。當然,本案中馬趙倆人完全可以通過離婚協議的情勢約定該房產歸一方所有,并由另一方參照房屋的市場價給予對方適當補償。假如約定歸馬老師所有,則因為馬老師本人就是公房單位的員工,故往后辦理產權證時會比較方便。假如約定房產歸趙女士所有,則雙方應同時約定馬老師負有幫忙辦理產權過戶的任務。
三十七、以按揭體例購買的房屋在夫妻雙方離婚時還沒有還清貸款的,房產能否分割?
丁某、王某伉儷于2003年8月在某小區購買了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屋。房屋總價款為80萬元。倆人首付20萬元,剩余60萬元辦理了20年的按揭貸款。銀行月供款系倆人用工資共同付出。2005年1月倆人搬進新房并取得了房產證。2006年6月,丁王倆人因性格不合,夫妻感情破裂。雙方協商離婚時就該套房產歸屬一向不能達成同等。問:該房產應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該套房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在離婚時無論由哪一方取得該房產的所有權,均應由該方給予另一方房產價值一半的補償。因此,假如雙方能夠協商解決房產歸屬題目,該房產的分割并不困難。比如由一方取得房產付出對方補償金并承擔銀行剩余債務即可。
假如雙方不能協商同等而通過訴訟解決房產歸屬的,因為該套房屋雖然取得了房產證但尚未還清貸款,銀行對該房屋享有抵押權,故通常認為此種房屋屬于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權的房屋。法院一樣平常不會對房產的歸屬直接做出判決,而是判決該房屋歸一方使用通常是登記的產權人即借款人,并告知當事人在還清銀行貸款,涂銷抵押登記后再通過訴訟解決房屋產權的歸屬。
在我國內陸人們一樣平常風俗地把預售商品房抵押貸款稱為按揭貸款。其實,這只是借用了我國香港所使用的按揭一詞,就其法律性子而言,并不具有按揭之實。香港地區所使用的按揭一詞指的是,在借款人沒有還清銀行貸款之前,房屋的所有權歸貸款銀行所有,借款人在還清銀行貸款之后即通過回贖的辦法從銀行取得了房屋的所有權。而在內陸,按揭貸款本質上是一種由階段性保證和抵押所擔保的銀行貸款。在商品房的買受人在向銀行借款時,首先由開發商向銀行提供階段性保證,在買受人取得房產證并就房產為銀行設定抵押之后,開發商的保證責任結束,此時假如買受人不能還清銀行貸款,銀行可以利用抵押權,就房屋出賣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因此,將內陸的按揭貸款稱為住房抵押貸款更為名副其實,不過出于人們的風俗,本書中仍采用了按揭貸款這一約定俗成的說法。
對于按揭購買的房屋,在沒有還清銀行貸款前,假如進行房產過戶,必須由借款人關照作為抵押權人的銀行,在取得銀行的贊成后方可辦理。而假如沒有關照銀行并取得其書面贊成,房地產主管機關是不予辦理房產過戶的。實踐中銀行因為憂慮借款人的還款能力降低,出于提防風險的考慮,一樣平常是不贊成辦理轉按揭和房產過戶的。這就帶來了按揭房屋分割上的難題?;谏鲜鼍壒试?,在離婚訴訟中為珍愛作為善意第三人的銀行利益,避免造成新的紛爭,法院一樣平常不會對未還清貸款的按揭房屋做出產權上的分割,只判決房屋由哪一方先行居住。
三十八、離婚時尚未取得房產證的預售商品房如何分割?
章老師和孫女士婚后共同出資,以章老師的名義通過一次性付款體例購買了一套商品房。房屋尚未交付時,倆人的婚姻便走到了終點。此時,房產證尚未辦理,而倆人均要求取得該套房屋的產權。問:該套房產應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假如雙方能夠就房產的歸屬題目協商同等,比如確定房產歸孫女士所有,則可以達成離婚協議,在婚姻登記機關取得離婚證后,再到房地產登記主管機關辦理預售房屋的買受人更名手續。如許即可由孫女士取得房產證,同時孫女士給予章老師房屋價值一半的補償。假如雙方協議由章老師取得房產,則無需更名,由章老師直接將補償款付出孫女士即可。
假如雙方不能就房產歸屬協商同等,而通過法院訴訟解決的,則因為該套房屋尚未取得產權證,因此法院不會就房產的歸屬做出判決。此時法院會告知雙方當事人,在取得房產證后,再單獨就房產分割題目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屆時會對該房產的歸屬做出判決。
1、從購買預售商品房之日到現實取得房產證必要較長的一段時間。盡管買受人負有申請辦理房屋產權證的法定任務,但因為辦理房屋產權證所必要的地皮使用權證、建設用地規劃允許證、建設工程規劃允許證、施工允許證、房屋完工驗收資料以及其他有關的證實文件均必要開發商提供,假如開發商欠缺該類文件沒能辦理初始登記即通常所說的沒有取得大產權證的話,買受人的房屋產權證即小產權證是根本無法辦理的。從現實情況看,開發商無論是否代為買受人申辦產權,其為了避免承擔違約責任,一樣平常會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把辦證期限約定的較長,大都在360天到720天之間。
2、在沒有取得產權證之前,法院一樣平常不會就房產的歸屬做出判決?;谏鲜鲛k證時間上的緣故原由,夫妻雙方在離婚時想立即取得預售商品房的房產證是特別很是困難的。這種情況下,雙方只能就房產的歸屬進行協商。假如協商不成也只能等待房產證辦下來之后,才能通過訴訟的體例對房屋進行析產分割。否則,即使貿然提起訴訟,按照相干司法詮釋的規定,人民法院也不會在這種情況下就房產歸屬題目做出的判決。
三十九、房產證上載明的夫妻雙方的房產份額不均等,離婚時如何分割該房產?
小張和小王夫妻倆婚后第二年購買了一套房屋。當時是夫妻聯名購房,倆人取得的房產證上載明小張的房產份額為70%,小王的房產份額為30%。現夫妻倆面臨離婚,小王認為該份額是雙方辦證時隨便填寫的,故要求對半分割該房產,小張則認為由于本身掏錢多才約定了本身的份額多,因此要求按載明的房產份額分割。問:該房屋應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該房屋應按照房產證上載明的份額分割,而不應均分。理由如下:首先,夫妻財產制分為法定財產制和約定財產制。在雙方有約定的情況下,優先適用的是約定財產制而不是法定財產制。其次,房產證上載明的房產份額是房產登記機關依據夫妻雙方的書面申請材料來辦理的。故該記載的份額應視為夫妻雙方對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外約定。因此,假如小王不能證實登記有誤的話,法院只能將房產證的記載的份額作為夫妻財產分割的依據,一樣平常不會判決將房產均分。
本案的關鍵是如何區分夫妻法定財產制和夫妻約定財產制。根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在夫妻雙方對共有財產有書面約定的情況下,適用約定財產制。只是在雙方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情況下,才適用夫妻法定財產制。而房產證上記載的產權份額說明雙方對該房屋這一夫妻特定的財產已經有了事先約定。由于假如沒有書面約定,房產登記機關是不可能注明房產份額。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房產天然按照雙方的約定處理。這就提示我們:夫妻婚后購房假如注明了房產份額,那么就會按照房產份額分割,除非一方提出反證。而假如產權人記載于一方名下,則在雙方事先沒有明確進行約定的情況下,該房產照舊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在離婚分割時,原則上應當平分。
四十、夫妻同時擁有多套房產時,離婚時應當如何分割?
鄭老師和胡女士結婚后用經營所得購買了多處房產,現后代均已成家立業,倆人因種種矛盾無法調和而面臨離婚。目前倆人在北京擁有兩套房產,分別價值150萬元和250萬元;在上海擁有一套房產,價值150萬元;在廣州擁有一套房產價值100萬元。問:倆人結婚后房產應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鄭老師和胡女士分割房產的條件大致相稱。在這種情況下,假如雙方均認可上述房產的價值,并能就分配方案達成同等,則只需互相找補差價即可。比如由胡女士取得北京的兩套房產,鄭老師取得上海和廣州的房產時,則胡女士應補償鄭老師75萬元。若由胡女士取得北京的小套房產和上海的一套房產,鄭老師取得北京的大套房產和廣州的一套房產,則鄭老師應補償胡女士 25萬元。
假如雙方能就房產分配方案達成同等,但不能就房產價值達成同等,則可采取作價補償體例,即就四套房產的價格委托評估機構做出評估后,由獲得較高價值房產的一方按照房產差價的一半給予對方經濟補償。
假如雙方不能就房產分配方案達成同等,且均不樂意摒棄房產所有權,則可采取競價取得體例,由對各套房產出價高的一方取得該套房產,在四套房產通過競價分配結束后,按照競價時的價格由一方給予另一方補償。比如鄭老師以155萬元和245萬元競得北京的兩套房產,而胡女士以160萬元和120萬元競得上海和廣州的房產,則鄭老師應補償胡女士60萬元。
假如雙方均不樂意取得個別房產,則對于該部分房產可采取拍賣分割體例,由雙方平分所得價款。比如,對于雙方均不樂意取得的廣州的房產予以拍賣后,若扣除拍賣費用后所得價款為90萬元,則鄭、胡每人可分得45萬元。
在分割作為夫妻共同財產的房屋時,首先應當遵循本章第一節中所述的房產分割的幾個基本原則,即照顧扶養后代的一方、無過錯的一方、生活困難的一方等,按照這些原則確定房產的歸屬,并由取得房產的一方給予另一方房產價值一半的補償。從這一意義上說,確定了后代的扶養權歸屬和雙方的過錯責任每每直接影響到房產的最終歸屬。
假如雙方的條件大致相稱,按照上述原則不能確定房產的歸屬,而雙方又無法就房屋的價值和歸屬達成同等時,則應區別情況采取競價取得、作價補償和拍賣分割三種體例對房產進行分割。在采用這三種體例處分房產時應當細致以下題目:
1、適用這三種體例分割房產的前提是雙方無法就房屋的價值和歸屬達成同等。在雙方能就這兩個題目達成同等的情況下,則人民法院按照契約自由的原則,尊重當事人的意思透露表現,一樣平常不做自動干預。
2、適用競價取得體例時,雙方的條件應大致相稱,并且均贊成采取競價體例。假如雙方的條件不同,比如一方有過錯,則因按照分割原則即能確定房屋歸屬,故不適用競價取得體例。
3、在分割一套房屋時,只能適用一種體例,而分割多套房屋時,三種體例可以并用。假如夫妻雙方離婚時只有一套房屋必要分割,則根據雙方對共同所有的房屋的不同態度,即要么雙方均主張;要么一方主張,另一方不主張;要么雙方都不主張;其效果分別是或競價、或評估、或拍賣,三種體例在統一案件中不可能同時適用。而假如有多套房屋必要分割時,對于雙方均主張的房屋則可以競價取得;對于均不主張的房屋則可以拍賣分割;對于一方主張房產而另一方不主張的,則可以評估作價。
4、在訴訟中采取這三種體例分割房產時,一樣平常必要雙方的申請或贊成。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一樣平常并不自動確定訟爭房屋的價值。而目前隨著房地產市場價格的上漲,很多房產在雙方離婚時的價格已遠遠超過了當初的購買價格,因為房屋已成為公民的生活必須品,其價值在夫妻共同財產中的分量特別很是之重,每每成為爭議的焦點。因此雙方在協商不成時,應及時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由人民法院組織競價、評估或拍賣,從而達到按照房屋的真實價值分割房產的目的。
四十一、夫妻同時擁有兩套房產時,由哪一方取得價值較大的房產?
李老師和王女士在結婚時共同購買了兩套房子,一套小戶型價值30萬元,另一套大戶型價值60萬元。倆人離婚時,雙方均要求扶養孩子并分得大戶型的房子。在后代扶養題目上,11歲的女兒透露表現愿隨母親生活。問:這兩套房產應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詮釋,雙方對10周歲以上后代扶養題目爭議不下時,應當考慮該后代的意見,故本案中王女士取得對女兒的扶養權。在這種情況下,假如雙方就房產分割題目發生爭議,一樣平常要本著照顧扶養后代的一方。因此,應由王女士分得大戶型的房子,李老師分的小戶型的房子。同時,王女士應補償李老師15萬元的房屋差價款。當然,該筆費用在詳細付出時可以抵扣李老師應當承擔的后代撫育費部分。
四十二、雙方條件大致雷同的情況下,離婚時如何分割房產?
范老師和郭女士結婚后共同出資25萬元購買了一處房產,并已取得了房產證。該房產如今價值50萬元,目前倆人面臨離婚,因倆人婚后一向未要孩子,故房產題目成了雙方的重要爭議題目。問:該套房產應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該套房產首先可由雙方協商解決。假如雙方均認可房屋價值為50萬元,并且贊成由一方所有的,可由取得房產的一方給予對方25萬元的經濟補償。假如雙方不能就房屋的價值和歸屬達成同等意見,則按如下三種體例處理:
1、競價取得體例。即雙方均主張房屋所有權并且贊成競價取得的,由出價高的一方取得所有權。比如范老師和郭女士都要求獲得房子所有權,這時可通過叫價體例,由一方報出給予對方補償金的數額,誰的出價高則由誰獲得房屋的所有權。假如范老師樂意給予郭女士27萬元補償,而郭女士贊成給予范老師26萬元,則由范老師取得房屋所有權。
2、作價補償體例。即一方主張房屋所有權的,由評估機構按市場價格對房屋作出評估,取得房屋所有權的一方應給予另一方響應補償。比如范老師要求取得房屋所有權,并贊成給予郭女士20萬元補償。郭女士雖不樂意要房子,但認為范老師給予的補償太低,此時可由評估機構對房屋的市場價格做出評估,假如評估價為50萬元,則由范老師給予郭女士25萬元補償。這也是目前房產分割中法院常常采取的體例。
3、拍賣分割體例。即雙方均不主張房屋所有權的,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拍賣房屋,就所得價款進行分割。假如范、郭倆人均不樂意取得房屋所有權,此時雙方可以在離婚前將該套房屋出賣,然后就所得價款平均分割。假如雙方是在離婚訴訟的過程中,出現該種情形,則雙方可申請法院拍賣房屋,然后就拍賣所得的價款進行分割。
四十三、離婚時扶養后代的一方和無過錯的一方可否優先取得房產?
劉女士和李老師婚后先在李老師的怙恃家居住,后倆人在李老師怙恃家附近購買了一套一居室并搬入居住。在孩子一周半時,因劉女士發現李老師存在外遇而導致雙方決定離婚。但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因為雙方均要求取得房產而相持不下。問:該套房產應分給誰所有?
律師觀點:該套房產應分給劉女士所有為宜。理由是:首先,該套房產不適合雙方分割使用。因為該套房產為一居室,因此在雙方離婚后不再適合共同居住,而應確定為一方所有。
其次,劉女士是撫養孩子的一方。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詮釋,兩周歲以下的后代一樣平常判歸女方撫養。為了保證孩子的居住條件,在夫妻分割房產時應對撫養孩子的一方予以照顧。
最后,李老師的住房題目可以通過在其怙恃家居住得到解決。從雙方的現實住房情況看,李老師與其怙恃居住在統一城市,將房產分給劉女士所有后,不至于造成李老師住房困難。
我國的夫妻財產制度執行的是共同共有制,它原則上不考慮各方對財產貢獻的大小和收入的高低。離婚時一樣平常均等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因此,在雙方離婚進行房產分割時,首先應當確認房產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然后,應當確認該房產能否分割使用,假如可以分割使用,則可以由雙方進行產權分割,各自使用。假如不能分割使用,則應確認歸一方所有,獲得房產的一方應按房產價值的一半給予對方補償。在確認由哪一方取得房產時,應按照如下原則進行:、考慮雙方的住房情況。一樣平常情況下應照顧無處居住的一方。如許做有利于社會的穩固,也是構建協調社會的必要。、照顧撫養后代的一方。夫妻離婚,每每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極大的危險。為確保孩子有一個穩固的居住環境健康某長,將房屋的所有權判給撫養孩子的一方,合情合理。、照顧無過錯的一方。所謂“過錯”,重要指因誰的緣故原由造成了夫妻離婚。在實踐中,“過錯”的重要情形有:一方有婚外情、荼毒家庭成員、吸毒、賭博或存在其他不良癖好,或道德品質敗壞的其他情形等。、照顧身體殘疾或生活困難的一方。扶貧濟弱作為中華民族的良好傳統,也是在雙方離婚時平衡雙方利益應考慮的因素。如許做也是避免激化社會矛盾的必要。、在劃一條件下照顧女方。因為在一樣平常情況下,離婚對女方的危險和襲擊要比男方大,所以我國法律給予了女性在離婚時的分外珍愛。
四十四、再婚夫妻如何把本身名下的房產悉數留給本身的后代繼續?
首先,這份協議只是確認了該套房產屬于許老師的小我財產。根據雙方協議的約定,可以認為許老師婚后購買房產的悉數產權屬于許老師所有,秦女士不享有任何份額。即該套房產屬于許老師的小我財產。
因此,該份協議起到的作用是,把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購買的房產通過約定明確為許老師的小我財產。假如許老師先于妻子死亡的話,根據協議該套房產應悉數作為其遺產由秦女士和許老師的后代共同繼續。而假如沒有這份協議,則在許老師去世后,該套房產只能先分割出一半給秦女士,剩下的一半再作為許老師的遺產由秦女士和許老師的后代共同分割。
假如再婚夫妻的一方想在本身去世后把房產悉數留給本身的后代,可以采取如下做法:
然后,再通過設立遺囑的體例,將該房產指定由本身的后代繼續。
四十五、孫老師在京打拼多年,最近剛與女同伙領取了結婚證。
面對不堪重負的房價,倆人決定購買一套經濟適用房。可是倆人均不是北京市戶口,孫老師申辦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證》也還沒有辦下來。于是孫老師想了一個冒名買房的主意,讓具有北京市戶口的同伙王某為其買房。在王某贊成后,由孫老師伉儷倆出資,以王某的名義購買了一套萬元的經濟適用房。可是在住進新居后,孫老師伉儷倆卻感到很不扎實:房產證上是王某的名字,本身的權利有保障嗎?
律師觀點:孫老師伉儷的房產權利很難從法律上得到保障。因為房產作為不動產,其權利的確定以登記公示的房產證為準,在沒有取得房產證的情況下,以購房合同和購房發票為準。而從上述權利確認的憑證上看,孫老師伉儷都與該套房產毫無關系,因此,孫老師伉儷不是該套房產的所有權人,其對房產的所有權是無法從法律上得到保障的。
孫老師伉儷以王某的名義購房會面臨如下法律風險:
其次,孫老師伉儷與王某之間的債權債務不能實現的風險。雖然孫老師伉儷是房產的現實出資人,但是因為房產登記在王某名下,因此王某是房產的所有人。孫老師伉儷只是與王某建立了債權債務關系。假如雙方簽有書面協議,孫老師伉儷的萬元債權尚能得到保證。假如孫出資時沒有留下任何書面憑據,那么一旦王某拒不承認其出資的話,孫老師伉儷不僅房產得不到,而且連萬元的購房本金也很難要回了。
此外,假如往后孫老師必要把房產過戶到本身名下,轉讓的雙方都要交納稅費,這筆費用也將是孫老師的一個額外負擔。
四十六、父親出資購房后兒子負擔月供款的,在父親過世后該房產應如何在兄弟姐妹間分割?
其次,丁某付出的月供款應區別情況確認是對老丁的贈與照舊借款。老丁貸款買房后,其與銀行形成了借貸合同關系。雖然老丁每月應當向銀行交納的月供款是由丁某付出的,但因為銀行的債務人是老丁而不是丁某,因此只能將丁某每月付出的月供款作為其對父親的經濟幫助即贈與或是借款來處理。詳細是認定為贈與照舊借款,必要丁某來舉證。
假如丁某不能出示相干證據注解其已經付出的月供款為對父親的借款,則部分款項應作為兒子對父親的經濟幫助即贈與。此時房產仍為遺產,但被繼續人老丁遺留的債務僅為對銀行的剩余債務。
為避免日后產生糾紛,一家人共同購房時應事先簽訂書面協議。各方應在書面協議中就房產出資人、出資金額、房產登記人、各自的產權份額、按揭貸款的申請人、月供款的承擔與付出體例、裝修費用的負擔、各方存在的債權債務等題目,做出盡可能細致的約定。如許,才能有用避免因發生矛盾而導致親戚反目。
四十七、婚后一方用小我財產出資購買但登記在另一方名下的房產,能否約定為只屬于出資人所有?
婚后使用怙恃的資助款購買房產時應以哪一方的名義買房?
假如按照大剛的本意,該筆款項系借款,那么,大剛伉儷就應該與兩位老人簽署借款協議或出具借據,并由大剛夫妻共同在借據上簽名。如許做就排除了老人贈與的可能性。此時,無論以哪一方的名義買房都不會改變借款的性子。大剛與小梅結婚后購房,大剛怙恃出資,產權證記載于大剛一人名下,大剛怙恃的出資款應認定為贈與大剛一人所有。大剛與小梅結婚后購房,大剛怙恃出資,產權證記載于大剛、小梅倆人名下,該出資應認定為對大剛夫妻雙方的贈與。
四十、婚上后用孩子的名義買房必要何種手續?
在一次性付款的情況下:怙恃代理后代選房,然后帶上孩子的出生證或獨生后代證、戶口本、孩子和監護人的鈐記,就合同的各項條目與開發商協商后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并在買受人一欄和簽字的地方寫上孩子的名字,在法定代理人簽字的地方簽上本身的名字。如許,一個有用的房屋買賣合同就成立了。
雖然以后代的名義購房可能起到規避未來開征的遺產稅的作用,但是如許做也會使怙恃碰到下列題目:、處置未成年人名下的房屋有嚴酷的限定。從孩子當上了業主,到其成年必要若干年的時間。這期間,孩子的房產處置權要由其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利用。這時,處置房產就會涉及到未成年人權益珍愛題目。按照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除非為了后代的利益,否則怙恃作為監護人不得處理被監護后代的財產。因此,怙恃必要出賣或抵押該房產獲得資金時,除非怙恃承諾將所獲得的款項用于孩子的讀書、留學、治病等事項,并辦理公證手續,否則登記機關是不給辦理過戶或抵押登記手續的。這對于怙恃而言,可謂買房容易賣房難了。、后代成人后,怙恃無權處分其房產。當小小孩童坐擁百萬房產時,因為其沒有通過自身努力便坐享其成,來之太易,孩子不僅對怙恃的拳拳愛心未必理解,還有可能因滋長的優勝感而弱化其刻苦奮斗的心志。在后代長大成人之后,怙恃想變賣、贈與、抵押房產,也只有在兒女委托的情況下,怙恃才有權處理。一旦后代倚仗產權在握而對怙恃不孝,怙恃可就更為鬧心了。、以孩子的名義買房躲避債務并不可行。本案中唐女士認為以孩子名義買房可以躲避夫妻倆人做生意欠下的債務。其實,按照法律規定,家庭經營的債務,應當以家庭財產承擔。而家庭共同財產并非僅指夫妻共同財產,以孩子名下的購買的房產同樣屬于家庭共同財產。因此,孩子名下的房產并不能起到躲避家庭債務的作用。
四十一、婚后用一方名義購買的房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3
認定房屋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并不是以房產證上記載的是雙方姓名照舊一方姓名為標準?;楹笾灰怯霉餐敭a購買的房產,不論是登記在雙方的名下照舊丈夫或者妻子一方的名下,都屬于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房產登記在雙方名下和一方名下,在法律后果上存在的重要區別。登記在夫妻雙方名下的房產發生對外轉讓時,必要夫妻雙方作為轉讓方共同簽字認可。在辦理房產過戶時,必要雙方共同到場。而登記在一方名下的房產對外轉讓時,只必要一方作為轉讓方簽字認可。登記過戶時,一方到場即可。從這個意義上說,將夫妻雙方一并登記為產權人,雖然在往后房產轉讓時,手續要繁瑣一點,但可以有用地避免一方以較低的價格惡意轉讓房產,從而有助于增強夫妻雙方對房產的共同控制力度。
四十二、同居關系的一方通過何種途徑可以繼續另一方的房產?
其一,苗大娘與劉大爺立即登記結婚,如許,雖然房產仍屬于劉大爺的小我婚前財產,不屬于雙方的夫妻共同財產,但在劉大爺去世后,苗大娘作為其配偶,即和劉大爺的三個后代共同成為第一順序繼續人,至少享有四份之一的房產份額。
其二,苗大娘與劉大爺登記結婚,劉大爺立下遺囑將房產指定悉數由苗大娘繼續。因為苗大娘作為其配偶,系劉大爺的法定繼續人,因此,此種情況部屬于遺囑繼續。
按照司法部、建設部規章的規定,遺囑人為處分房產而設立的遺囑,應當辦理公證。遺囑人死亡后,遺囑受益人須持公證機關出具的“遺囑公證書”和“遺囑繼續公證書”或“接受遺贈公證書”,以及房產所有權證、契證到房地產管理機關辦理房產所有權轉移登記手續。因此,無論是劉大爺設立遺囑照舊苗大娘接受遺贈房產,都應該辦理響應的公證手續。這也是將房產作為遺產處理時分外必要細致的地方。
四十三、婚前雙方共同出資以一方的名義購房,產權人死亡后房產如何分割?
上述效果是在雙方對出資情況并無貳言情況下的房產分割方案。假如吳小姐的怙恃不認可王老師出資的說法,那么,對于王老師來說,將會面臨很大的風險。因為其和吳小姐并未結婚,而房產證又在吳小姐的名下,購房合同也是以吳小姐的名義簽署,這種情況自己就使王老師承擔了很大的舉證責任。因此,王老師必須提出其已現實出資的有用證據,比如從其小我帳戶上轉帳付款的書面憑證或電子記錄等。假如其不能對此進行舉證,則司法實踐上一樣平常將悉數房產作為吳小姐的遺產,判給作為其法定繼續人的怙恃來繼續。
四十四、婚前雙方共同出資聯名購房,一方死亡后房產如何分割?
雙方在戀愛、同居期間因為并沒有登記結婚,故不存在法律上的配偶關系,因此,一方是不能成為另一方的法定繼續人的。在這種情況下,除非另一方留有遺囑,將其房產遺奉送對方。否則,一方無權繼續另一方的房產
四十五、雙方先同居后補辦結婚證的,在同居期間購買的房產應如何分割?
首先,胡江倆人先前的同居關系經補辦結婚登記后可以轉化為事實婚姻關系。雖然年月倆人同居時未進行結婚登記,但此時倆人已以夫妻的名義共同生活并且也吻合結婚的實質性要件,因此雙方先前的同居關系在補領結婚證后即轉化為法律認可的事實婚姻。
倆人的婚姻效力應從年起算。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詮釋,男女雙方根據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補辦結婚登記,婚姻關系的效力從雙方均吻合婚姻法所規定的結婚實質要件時計算。因胡江倆人從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時起,均吻合結婚條件,故雙方婚姻效力應從年月起計算。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詮釋,對于年月日以后的同居關系,只有男女雙方補辦結婚登記后,才能將先前雙方吻合結婚的實質要件之日起的同居關系正當化,并以雙方吻合結婚實質要件時的同居時間點認可雙方婚姻的肇端時間。因此,從這一意義上說,也可以將雙方辦理結婚登記之前吻合結婚實質要件的同居關系視為事實婚姻。當然,這要以補辦結婚登記為前提,否則,對于沒有補辦結婚登記的同居關系,法律是不承認其婚姻效力的。由此可見,為了從法律上珍愛雙方的正當權益,同居雙方應及時補辦結婚登記。
四十六、雙方在事實婚姻期間購買的房產應如何分割?
吳男和趙女按照當地農村的習俗舉辦了婚禮,但沒有領取結婚證?;楹髠z人即到廣東打工,后在一鎮上定居并做起了小生意。在雙方的共同經營下,倆人先后在該鎮購置了處房產用于出租。但讓倆人感到遺憾的是,趙女因創業之初,工作繁忙而多次打胎導致后來一向未能生育。年倆人又來到深圳經商,在此期間,吳男結識了一女子并與之同居。趙女生氣之余提出離婚,并要求分割一半房產。但吳男竟然說,“我不熟悉你,離什么婚?房產都是我的名字,你憑什么分割?”。面對如許的負心漢,趙女欲哭無淚,決心通過法律手段維護本身的權利。問:趙女能夠分得房產嗎?
律師觀點:趙女和吳男的同居關系始于年,當時倆人均已吻合結婚的實質要件,故雙方構成法律認可的事實婚姻關系。倆人在事實婚姻關系期間的勞動所得均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雙方通過共同經營所購置的房產,即使登記在一方名下,也應視為夫妻的共同財產。因此,只要趙女證實了上述基本事實,其是完全有權利分得房產的。
事實婚姻從廣義上說,是指沒有配偶的男女,未進行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因為事實婚姻沒有履行法定的結婚程序,故本質上屬于違法婚姻,一樣平常不承認其法律效力。只是考慮到我國的實際國情,為了維持肯定范圍內的、分外是廣大農村人口婚姻關系的穩固,國家對未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男女,對其雙方之間的婚姻效力采取了有條件的予以認可,這就是法律認可意義上的事實婚姻概念本書以下所述的事實婚姻均指此種法律認可意義上的事實婚姻。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詮釋,構成事實婚姻必須吻合兩個基本條件。其一,以年月日《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的宣布實施為時間點,同居關系應開始于年月日曩昔,其二,同居時男女雙方已經吻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所謂結婚的實質要件包括:、男方已滿周歲,女方已滿周歲;、雙方志愿結婚;、雙方均無配偶;、雙方不屬于嫡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只有吻合以上條件的同居關系才能按事實婚姻處理。而對于發生在年月日以后的同居關系,雙方只有補辦結婚登記以后,法律上才能對吻合結婚實質條件以后的婚姻效力予以認可。
四十七、唐某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仳離后不久即開始尋求本公司秘書夏某。
得知夏某預備買房后,唐某自動拿出一張萬元的支票交給夏某,夏某說“送給我的?”唐某說“送給你就送給你?!毕陌腴_打趣地說,“那你得給我寫個字據,不然拿了我也還不起?!碧普f,“不用你還”,然后順手在一張白紙上寫下“志愿送給夏某萬元購房資金,無需償還。唐某”。夏某收下了支票和字據后不久網站關鍵詞優化,就以該萬元作為首付款并通過按揭貸款以其本人名義購買了一套萬元的商品房。倆人同居一年后夏某從公司辭職并提出分手,唐某惱羞成怒提出分割房產。問:唐某的要求有法律依據嗎?
律師觀點:唐某的要求沒有法律依據。從唐某出具的字據內容看,萬元是唐某奉送夏某的購房資金,夏某接受后,倆人之間即構成贈與關系。因為贈與的財產的所有權已經完成轉移,而且唐某的贈與并沒有對夏某附加任何任務,夏某也沒有緊張侵害唐某的舉動發生,因此,即使倆人分手,唐某也無權撤銷對夏某的贈與。在這種情況下,夏某用贈與款購買的房產屬于其本人所有,唐毅無權要求分割。
四十八、婚前一方委托另一方買房并透露表現該房產婚后歸雙方所有的,結婚不成時房產如何分割?
贈與是一種民事法律舉動,而民事法律舉動是可以附條件和期限的。故贈與人在做出贈與透露表現的同時可以附上條件和期限。所謂條件指的是未來在客觀上發生與否尚不確定的事實,而期限則是指時間題目,是未來必然要發生的。附條件的贈與,在條件成就時生效。附期限的贈與,在期限到來時生效。此外,雖然贈與一樣平常是無償的,但卻可以為受贈人附任務。假如受贈人沒有履行所附的任務,贈與人可以依法撤銷贈與。
王老師與李小姐相戀半年后,讓李小姐搬進了本身購買的新房,開始了同居生活。李小姐多次要求登記結婚,可王老師一向以工作太忙予以推諉。為了安撫李小姐,王老師自動透露表現:“雖然我們沒結婚,但在我的心中,你早已是我的妻子,如今我的房產也有你的一半”。李小姐認為其花言巧語,空口無憑。王老師當即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一句話的聲明,內容是:“我志愿將本身位于大地花園的房產奉送李小姐一半份額。立此為據,決不食言?!崩钚〗阕屍浜灹俗趾?,喜滋滋地把該聲明收了起來。但王老師既未將房產證交給李小姐,也未辦理房產的更名過戶手續。一年后,王老師移情別戀提出分手。李小姐拿出聲明要求其兌現承諾,分割一半的房產。王老師卻以倆人并未結婚為由拒不贊成。問:該套房產李小姐有權分割嗎?
律師觀點:李小姐無權分割該套房產。雖然王老師做出了向李小姐奉送一半房產份額的承諾,并立下了書面字據,但是,因為按照我國《合同法》的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是可以撤銷贈與的。因此,在王老師并未將房產證辦理到李小姐名下的情況下,該套房屋的權屬份額仍悉數屬于王老師所有,并未發生權利的轉移,王老師此時是有權撤銷贈與的。
依照法律規定,贈與合同為實踐合同,即只有辦理了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手續才發生法律效力。受贈人沒有交付贈與物的,受贈人不得請求交付,贈與人也無交付的任務。但是,對于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任務性子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請求交付。
四十九、康某與寧某在戀愛期間分別出資萬元和萬元開辦了一家有限責任公司。
康某任公司的實行董事,寧某擔任公司經理。公司開辦年時,康寧倆人因故分手。此時公司名下一套價值萬元的辦公用房成為雙方爭議的焦點。該套房產系倆人用公司經營積累的利潤所購買,在公司萬元的凈資產中,屬于最大的一宗財產??的痴J為本身是公司的大股東又是法定代表人,所以該套房產應歸本身所有,由其給予寧某適當補償。而寧某認為,公司的日常經營重要由本身負責,本身對公司的貢獻最大,所以該套房產要么歸本身,由其給予康某肯定補償,要么雙方各占一半份額。問:該套房產應如何處理?
律師觀點:該套房產屬于公司的固定資產,不屬于倆人的共同財產。在康、寧倆人共同出資,設立公司的情況下,公司自取得業務執照之日起便成為自力的法人實體??怠巶z人認繳的出資已轉化為公司的財產,不再屬于小我所有。與此同時,倆人按出資比例對公司享有響應的股權。因為公司作為自力的法人,享有自力的法人財產權,并以其悉數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因此,在公司經營中,由公司出資并以公司名義購買的房產屬于公司的自身資產,而并非一樣平常意義上的共有財產,即公司財產并不直接等同于出資人的小我財產。、房產是否進行分配決定于公司是否解散。假如康、寧倆人決定,在倆人分手后,公司繼承存續,則公司的悉數資產包括房產在內不發生分割的題目。當然,在公司按照決策程序決定對外轉讓該房產的話,此時康、寧倆人可以通過競價體例,由出價高的一方通過購買取得該房產的所有權。
公司的房產不能等同于股東的小我財產。在公司存續期間,公司的房產對外轉讓,必須經過公司章程所規定的程序。而分配公司房產只能在公司解散后,房產可以作為剩余財產的情況下,才能依照《公司法》的規定,按照股東的出資比例進行分配。
五十、婚前一方系另一方雇員的情況下,雇主用共同經營所得購買的房產應如何處理?
對于某某在共同經營中的支出,雙方應協商解決,由李某付出拖欠某某兩年多的工資款和提成收入。假如雙方協商解除勞動合同關系,李某應另外付出不低于某某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即每工作一年付出一個月。假如李某拒不付出該款項,某某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機關申請依法仲裁。假如對仲裁效果不寫意,可在收到仲裁裁決后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五十一、孤兒趙某與同村女青年小鳳是一對戀人。
在小鳳的建議下,趙某承包了村里的畝荒地,種起了樹苗。之后,小鳳又多次幫趙某聯系了樹苗的銷路。趙某的樹苗生意因此做得紅紅火火。兩年后小鳳提出想在鎮上買間門面房,待倆人來年結婚后本身在鎮上做生意用。考慮到小鳳對經營的貢獻,且倆人已有結婚的打算,趙某便把經營樹苗攢下的萬元和本身的身份證都交給了小鳳,讓小鳳在鎮上以倆人的名義購買了一間門面房。然而,天有意外風云,半年后,倆人因故分手,就在這時,又碰到了洪澇災難,樹苗被淹死大半,趙某因此欠下了萬余債務。趙某無奈想把門面房賣掉,預備還債。但小鳳認為房產有本身的一半,果斷不贊成。問:這套房產應如何處理?
律師觀點:農村承包經營戶的經營體例有兩種,一是小我經營,二是家庭經營。在趙某作為農村承包經營戶蒔植樹苗期間,雖然小鳳對其提供了幫助,但因為小鳳與趙某并未結婚,故以趙某小我名義承包的荒地仍屬于其小我經營。在這種情況下,趙某用經營所得出資以倆人名義購買的房產,應視為對小鳳的贈與或給予小鳳的報酬。在取得房產證后,該套房產屬于倆人共有。因為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債務,小我經營的,應以小我財產承擔。而倆人購置的門面房并非悉數是趙某的小我財產,而是屬于共同共有,在未經共同共有人贊成的情況下,一方是無權擅自處分房產的。因此,趙某無權單方決定把悉數房產賣掉。但是趙某有權出售本身的房產份額,此時,小鳳享有優先購買權,其可以和小鳳協商,由小鳳把該部分房產份額買下。假如小鳳不贊成購買,趙某可以把此部分房產份額轉讓給他人。 ,,,
假如雙方以共同經營所得買房,房屋權屬登記是確定房屋產權人的最基本依據。在沒有其他證據證實登記錯誤,或者有充分證據證實當事人之間就產權題目另有約定的,一樣平常只能以房產證作為認定房屋權屬的歸屬。因此,提供資金的一方在確定產權人的名稱時尤其必要慎之又慎。
五十二、年周某與謝某建立了戀愛關系。
年月某謝某發起,周某行使本身的專業知識搭建了一家網站,從事對外工藝品貿易。網站投入運營后由周某負責管理,謝某負責營業拓展和客戶聯絡。在兩人齊心協力的配合下,網站取得了不錯的經業務績。于是倆人均辭去原來工作,埋頭于網站的經營??紤]到謝某具備肯定的財務知識,周某把財務工作悉數交給謝某負責,營業往來款的存折也由謝某保管。年月謝某提出用本身的名義,在明日家園購買一套價值萬元的房產,作為未來結婚的新房。周某當時雖不太愿意,但照舊默許了,于是謝某從營業往來款的存折上支取了萬元,然后和周某一道去售樓處付出了首付款,并以其小我的名義辦理了萬元的按揭貸款。年月份房屋交付后,倆人即共同搬入新房,開始了同居生活。年月就在謝某拿到房產證后不久,倆人因故分手。此時,該套房產的市場價值已漲至萬元。周某認為該套房產系用倆人的共同經營所得購買,謝某雖以其小我名義貸款,但其并無其他收入,月供款現實上照舊來自于倆人的共同經營所得,因此要求與謝某平分房產。謝某對此拒不贊成。問:該房產應如何處理?
律師觀點:、周某和謝某共同經營的舉動屬于小我合伙。倆人行使各自的技術和專長,合伙經營、共同勞動的舉動已購成了事實上的小我合伙關系,因為倆人的出資情況不明,而且雙方在網站貿易中各自覺揮了上風,很難確定雙方在經營中的地位和貢獻大小,因此在倆人沒有簽署書面的合伙協議的情況下,雙方應按照各自%的比例分割合伙經營中積累的共有財產。這意味著,謝某從營業往來款的存折上支取的萬元,其中應有萬元屬于周某所有。、以謝某的名義購買的房產難以認定為共有財產。從物權的角度說,房產的歸屬一樣平常以房地產行政主管機關的登記為準。因此,除非周某能夠證實倆人曾就房產由雙方共同出資購買,屬于倆人共同共有已達成書面協議或曾達成口頭協議。否則,在謝某予以否認的情況下,既不能認定該套房產屬于倆人共有,也不能認定該套房產屬于合伙經營積累的財產,而只能認定為該套房產屬于謝某的小我財產。
在戀愛雙方合伙經營的情況下,應該首先簽署一份合伙協議,就雙方的出資金額、紅利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伙、合伙停止等事項,做出書面約定。如許才能使合伙經營有據可依,削減爭議。同時,也只有向工商機關提交合伙協議并辦理合伙企業的登記后,合伙企業的經營才是正當的。就本案而言,因為沒有如許的書面協議,不僅雙方會在所購置的房產上會發生爭議,而且因為倆人分手導致雙方共同經營的基礎喪失,此時雙方散伙已成為必然。因此,雙方在共同經營所得及其分配體例和比例上也將不可避免地面臨爭議。此外,因為合伙企業并沒有辦理工商登記,雙方還面臨著工商機關對其進行行政處罰的可能性。而現實上這些題目都是可以通過事情簽署合伙協議來加以避免的。
五十三、婚前一方怙恃以后代及其戀人名義購買的房產,應如何分割?
李某有權擁有房屋的產權份額,但無權要求兌現寶馬車?;谕瑯拥牡览?,因為王某父親向李某奉送寶馬轎車的前提條件是王某、李某倆人結婚,因為所附的這一條件后來并沒有實現,因此王某父親與李某口頭約定的贈與合同并未生效,李某無權要求其兌現贈與寶馬轎車的承諾。
五十四、婚前一方怙恃以其后代戀人的名義購買的房產,應如何分割?
首先,劉大爺購房的萬元是按照當地習慣應交付給女方的“小禮”和“大禮”錢,即“彩禮”款。劉大爺根據女方的要求,以女方的名義購買的房屋雖然不屬于“彩禮”,但屬于“彩禮”投資所形成的轉化形態,而不屬于對女方的贈與。
最后,因為在司法實踐中,返還彩禮一樣平常不包括彩禮形成的收益。而本案中劉大爺之所以購買房屋也重要是依據女方的指令,是女方對彩禮的使用體例,況且房產已經進行了產權登記。因此,該套房屋屬于小芹所有,小芹的怙恃應將劉大爺的萬元購房款和其代為交納的相干稅費款返還。
五十五、婚前雙方和一方的怙恃共同出資購房時,應如何約定房產份額?
其次,既然三人都現實出了資,完全可以按照各自的出資金額進行產權份額的約定??梢詫⒋髬尭冻龅娜f元裝修款計入總房款。如許,房款總額為萬元,劉大媽出資萬元,占房產總額的十一分之三;小菊出資萬元,占房產總額的十一分之一;大強連同借款在內共出資萬元,占房產總額的十一分之七。
最后,假如劉大媽將其萬元裝修款算做對小菊或大強的借款,則小菊或大強可向其出具萬元的借條,同時小菊或大強響應地增長十一分之一的房產份額,而劉大媽響應地削減該房產份額。
五十六、李某和劉某在大學期間相戀,年卒業后李某參加了工作,劉某則在統一城市繼承讀研。
倆人商議等劉某研究生卒業后就結婚。不久,劉某的怙恃決定出資萬元,讓倆人通過貸款購買一套價值萬元的房屋作為未來結婚用。考慮到公積金貸款利率較低,倆人決定用雙方的名義買房,以李某的名義辦理公積金貸款。年月劉某的怙恃通過銀行轉帳的體例,將萬元打到開發商的帳戶上,作為劉、李倆人聯名買房的首付款,剩余萬元房款則有李某辦理了公積金貸款,并由其承擔月供。同年底因李某移情別戀,倆人宣告分手。此時房屋尚未完工交付,問房產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干司法詮釋,劉某結婚前,其怙恃為其和李某未來結婚購置房屋進行的出資,應當認定為其怙恃對劉某的小我贈與。因此,劉某和李某聯名購房共同付出的萬元中,屬于劉某交納的購房款為萬元,屬于李某交納的為萬元。雙方應按此數額比例約定共有房屋的產權份額李某享有房產份額的三分之二、劉某享有三分之一,并在房屋完工驗收后申領房產證,按照各自份額分享房屋的增值或出租收益。此時,李某辦理的萬元公積金貸款屬于其小我債務,應由其小我繼承負責償還。在倆人分手后,可以按照市場價格將本身享有的上述房產份額轉讓給對方,使房屋權屬同歸于一人。
五十七、志某大學卒業后留在了城市工作,并與城市姑娘文某相戀。
文某的怙恃對這個用功樸實的小伙子特別很是喜好。兩年后志某的單位以房改成本價對職工售房,志某和文某的怙恃商議,打算把本身可以購買的一套兩居室買下來結婚用,考慮到志某蓄積不多,文某的怙恃爽快地拿出了萬元現金交給志某,說:“這點錢就由你倆結婚買房用吧!”有了這筆資助款,志某又湊了萬元,以其本人名義順利地交納了悉數購房款并辦理了產權證??墒前肽旰笾灸澈臀哪澄醇敖Y婚便緣盡分手。問:所購房屋文某有權分割嗎?6
律師提示:后代結婚前,怙恃為其后代的戀人出資購房時,最好讓其出具借據或收條,假如礙于情面不讓對方出具字據,也不要輕易將出資款通過現金體例交給對方。雖然本案在事實清楚的情況下,不難從法律上找到解決題目的答案。但在現實操作中,因為購房合同和房產證上都是其志某本人的名字,與他人并無關聯,文某怙恃的現金出資又無其他證據證明,一旦志某不承認文某怙恃的出資款時,因為空口無憑,文某怙恃的損失將會很難避免。
五十八、婚前由雙方聯名購買、一方負擔月供款的房屋如何分割?
其次,倆人向開發商交納的萬元房價款中有萬元系通過向銀行共同貸款交納,因此,這萬元屬于倆人的共同債務,倆人應按照與銀行簽署的《小我住房貸款借款合同》中的約定,共同向銀行交納月供款。而趙男銀行帳戶上的轉帳憑證注解,趙男已經交納的萬元中有一半是替周女承擔的債務,這萬元應由周女付出給趙男。
最后,假如雙方贊成將房屋的產權變更為一人,則雙方可通過房屋競價的體例,由出價高的一方取得房屋的所有權,并將對方按比例應得的價款付出給對方。舉例來說,如果趙男出價萬元,而周女出價萬元,則由雙方簽署《房產份額轉讓協議》,趙男作為受讓方取得周女轉讓的%的產權份額,并向周女付出萬元的對價款扣除周女應向其付出的萬元并承擔周女為買房而對銀行欠下的萬元債務后,實交給周女萬元,在辦理過戶手續后,由趙男享有房屋的悉數產權。5010
此外,在雙方共同貸款的情況下,假如月供款現實上由一方承擔,則該方只是替對方承擔了部分債務,其依法可以向對方進行追償,但并不會必然引起房產份額的轉變。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應細致保留還款的書面憑證,以備在爭議發生時向對方追償。
五十九、白某決定通過按揭貸款的體例購買一套商品房,婚后再將該套小戶型的房子出租出去以補貼家用。
在簽訂購房合同時,其男同伙陳某提出本身的單位可以報銷物業費和取暖費,不如把本身的名字也加上去,如許,往后物業公司開具的發票拿到單位報銷起來方便點。白某爽快地許諾了,考慮到陳某并沒有現實出資,白某為了避免財產糾紛,仍以本身的名義辦理了小我按揭貸款,房產證下來后,白某也并沒有把房屋共有權證交給陳某。沒想到后來麻煩照舊出現了,在倆人因故分手時,陳某竟然要求分割房產,這下可把白某氣的夠嗆。問:陳某有權分割房產嗎?
律師觀點:房屋作為不動產,在我國執行登記公示制度,即產權人以有權登記的縣級以上房地產行政主管機關的登記為準。因為白某所購房屋的產權證上是白某和陳某兩小我的名字,因此,盡管白某沒有把產權證交給陳某,但在主管機關的房屋檔案中,這套房屋仍屬于倆人所共有。至于白某以本身的名義辦理的小我按揭貸款,只能證實其通過銀行借款付出了購房款,而不能從根本上否定陳某的產權人地位。而且把陳某的名字列入購房合同中的房屋買受人后,在主管機關的預售備案登記中以及白某出具的房產份額的聲明等一系列材料中都會出現陳某的名稱,這對白某是相對不利的。所以,盡管從道義上說,陳某做法很無恥,但因為白某舉證困難,故很難把陳某從產權人中除名。而在房屋產權人名稱不變更的情況下,陳某是有權享有的房產份額的。
六十、張某和李某大學卒業后即共同承租了一套兩居室居住。
日久生情,倆人轉眼到了談婚論嫁的田地??紤]到目前承租的房屋離倆人單位較近,同時也是倆人愛情的見證,于是倆人決定把該套房屋共同出資買下來。經與房主協商,房屋作價萬元,其中張某出資萬元,李某出資萬元。在確定共有份額時,張某大度地透露表現各占%。房產證辦下來之后,由張某持有房屋所有權證,李某持有房屋共有權證。不久,李某調往外埠工作,倆人尚未及領取結婚證便因故分手。張某盼望按照現實出資額重新確定倆人的房產份額,或者由李某將差價款補給他,但李某不贊成。問:所購房屋應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因為倆人所購的房屋已經領取了產權證,現實上已經由房屋行政主管機關對雙方所購的房屋進行了產權登記和分割。而主管機關的這種登記正是依據張某和李某倆人的承諾或者關于房產份額的聲明。即使張某拿出了其萬元的出資證實,也不能因此改變其在房產登記部門的承諾和聲明。因此,雖然張某所提的要求比較合理,但在李某不贊成的情況下,除非張某有證據證實主管機關進行登記所依據的事實是錯誤的,而要求重新登記。否則,雙方的產權份額只能以產權證上的記錄為準。此時假如該房出售,房價款應由張某和李某平均分割。
六十一、李老師和劉小姐計劃國慶結婚,為此倆人決定共同出資購買一套新居。
五一節期間倆人看中了一套平米的精裝小戶型,于是李老師立即用現金付出了萬元定金。次日,劉小姐攜帶萬元現金,李老師攜帶萬元現金一齊來到售樓處。劉李倆人作為共同買受人和開發商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并交清了萬元房價款。兩個月后新疆人事考試中心網,李老師因在外出差期間出現外遇,劉小姐獲悉后不肯包涵導致分手。此時,房產證尚未辦理。問:如何分割倆人已購房產?
律師觀點:因為倆人尚未取得所購房產的產權證,爭議房產的大產權還屬于開發商,因此,該套房屋目前尚不能進行產權分割。假如此時倆人各自的出資情況均為對方所認可,則有兩種解決途徑,其一:通過合同權利任務概括轉讓的辦法,在征得開發商贊成后,一方將其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的權利任務悉數轉讓給另一方,然后進行合同買受人的主體更名,由一人獨自作為買受人。即:若由李老師繼承作為買受人,則其向劉小姐付出萬元,往后由李老師取得該套房產的產權證。若由劉小姐繼承作為買受人,則其向李老師付出萬元,往后由劉小姐取得該套房產的產權證。其二,假如雙方均不樂意摒棄產權,可由雙方按照各自的出資份額,繼承辦理產權證,對房屋按份共有。如許,在產權證辦下后,雙方可分別持有房屋所有權證和房屋共有權證,其中,李老師占據產權份額的%,劉小姐占據產權份額的%。當然,在雙方均想獨自一人取得房產的情況下,則可以通過競價體例,由出價較高的一人取得房產。
律師提示:在雙方聯名購房的情況下,戀愛雙方應當對各自的出資金額和產權份額做出明確約定。有的情侶可能會對此覺得不風俗,但現實上在向房屋行政主管機關申領房產證時,主管機關都會要求雙方提供關于產權份額的聲明或協議,并由雙方明確約定共有房屋的房屋所有權證和房屋共有權證分別由哪一方持有。因此,既然這份產權份額的約定遲早是要提供的,那么,倒不如在雙方決定聯名購房時就把相干事宜約定清楚了。如許,既知足了辦理產權證的必要,也可有用地避免爭議的發生。
六十二、張男與許女戀愛期間分別出資萬元,購置了一套萬元的房屋。
考慮到許女還有作為無房戶從單位承租公房的可能,于是,倆人決定以張男的名義購房。但許女感覺到如許做不太扎實,于是經其發起,倆人簽署了一份出資協議,約定以張南的名義購買的房屋屬于倆人共有,各占%的份額。一年后倆人未及結婚便告分手。許女向張男催要本身的萬元出資款時,張男一向拖著不辦。突然有一天張男電話告知許女房產已出售,得款萬元,許女緊接著收到了張男向李朋售房的《房屋買賣合同》的復印件和萬元匯款單。后經了解,該套房屋所在區段的同類房屋價格應在萬元左右。許女覺得特別很是蹊蹺,便打電話給李朋核實其現實買價,但李朋一口咬定就是合同上的價款。這讓許女惱火不已,難道本身的萬元就如許白白打了水漂不成,能不能通過訴訟請求判令張男的售房舉動無效呢?
因為許女和張男簽署的出資協議,證實倆人是共同出資購買房屋,而不是借款給張南購買房屋。故許女不能按照借款體例直接要回本身的出資款,而只能享有投資形成的收益。從許女挽回損失的援助體例上考慮,其只能從未經其他共有人贊成,擅自處理共有財產給其他共有人造成損失的角度,以財產損害賠償為案由向法院起訴張男,請求法院根據其提供的房屋價格評估報告判令張男賠償現實損失,但其必須提供有用證據。
六十三、王女士離婚后和趙老師確立了戀愛關系,并打算一年后結婚。
趙老師看中了在三環路旁新開盤樓盤中的一套商品房,盼望和王女士共同出資購買,用作兩人結婚的新居。王女士透露表現贊成,提出以雙方的名義共同購買。但趙認為,本身已用本人的名義和開發商簽訂了《認購書》,再更改姓名不太方便。王女士考慮到離婚時財產分割的痛楚經歷,堅持和趙簽署了一份出資協議,重要內容是“雙方分別出資萬元以趙的名義共同購買商品房一套,該商品房屬于雙方共同所有?!敝?,雙方到售樓處以趙的名義簽署了《商品房買賣合同》并交齊了萬元購房款。半年之后房屋交付,此時兩人卻因故分手。趙將新居出售后得款萬元,同時趙在售房時交納了業務稅等稅費共計約萬元。王女士要求趙退還出資款并付出增值部分價款,但趙只贊成退還其出資款并付出利息,不贊成付出房屋增值款。問:萬元購房款應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該套房屋系由雙方共同出資購買,且王女士提供的協議證實雙方明確約定了房屋屬于雙方共同所有,故王女士的萬元不屬于其對于趙老師的借款,而是共同出資款,房屋的增值系雙方共同的投資舉動所形成,因此,趙老師應將萬元售房款在扣除萬元稅費后,將悉數收入萬元分給王女士一半,即萬元。50
但是必要細致的是,在共同出資的情況下,以雙方共同的名義買房要比雙方簽署協議更有保障。由于,按照我國法律規定,房屋權屬是以房屋登記部門登記材料作為利用所有權、處分權等權利的依據。本案中王女士因為并不是產權人,故其和趙老師簽訂的協議雖然有用,但并不能在房產處理時對抗第三人。比如在趙老師遮蓋了其與王女士對房屋產權另有約定的情況下,將房屋出售給第三人時,王女士無權主張第三人和趙老師所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也無權要求第三人歸還房屋。而假如王女士被登記為共有產權人的話,則趙老師在對外出售房屋時必須取得王女士的贊成,否則,登記主管機關一樣平常是不給予辦理過戶手續的。如許,可以有用地避免一方與第三方惡意通同后低價出售房產的舉動。
六十四、婚前一方出資裝修另一方的房屋,房產如何分割?
律師提示:戀愛階段為對方裝修房屋應采取穩重的態度。假如完全由一方出資,最好用該方本身的名字簽訂裝修合同,如許在付出每筆裝修款時,裝修公司出具的發票與現實出資人符合,對于該方往后的舉證比較有利。假如裝修款系戀愛雙方共同出資,則雙方最好對各自的出資款做出書面約定,在沒有書面約定的情況下,非產權人的一方尤其應細致保留書面的交費憑據。如許,才有可能避免未來戀愛關系停止后,本身的利益無端受損。
六十五、倩倩與建國在大學期間相戀,年卒業后即共同租房居住。
年兩人用共同積攢的萬元作為首付款,以倩倩的名義購買了一套二手房。房產證剛拿到手不久,建國在廣州出差期間結識了新的女友。之后建國因調入廣州工作而決定與倩倩分手。倩倩傷心之余,拒不承認建國的購房出資。問:建國能分割該房產嗎?對于購房首付款中由建國出資的部分,應屬于倩倩對于建國的債務,應當由倩倩予以返還。在倩倩拒不返還的情況下,建國只能通過訴訟的體例起訴倩倩。但是,假如建國不能提供其現實出資的有用證據,而倩倩又不承認建國曾經出資,那么建國就會面臨敗訴的終局。
六十六、李老師在戀愛期間拿出本身積攢的萬元作為首付款,并通過小我按揭貸款體例購買了一套總價萬元的商品房。
李老師拿到新居鑰匙后,其女友王小姐也搬進新房,并在同居期間每月從本身的工資卡中出資元和李老師共同承擔了這套房子的月供款。一年后兩人因性格不合而分手。問:房產如何分割?
律師觀點:財產所有分為小我所有或共有。因為該房產系由李老師小我簽約出資購買,且李老師在購房時并未與王小姐領取結婚證建立婚姻關系,因此,該套房屋屬于李老師的小我財產,而非共有財產。因此,王小姐無權分割該房產。對于雙方同居期間王小姐出資負擔房屋月供的舉動,應視為王小姐為李老師承擔了對銀行的部分債務。假如雙方之間不存在其他的債權債務關系,并且王小姐亦未明確透露表現將該款贈與李老師,則該筆款項應有李老師償還給王小姐。
假如雙方因礙于情面不愿在同居時訂立協議,則作為代為還款的一方,應保留其每次還款的證據,比如從本人工資存折衷進行轉賬的憑證或到銀行交納還款的書面憑據等。如許,就不至于往后由于舉證不能而無法索要替對方交納的月供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