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財商呢?財商(FQ)是指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是理財的智慧。沒有理財的本領,你有多少錢也會慢慢花光的,所謂“富不過三代”就是指有財商的老子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錢,最多最后也會敗在無財商的子孫手中。
財商包括兩方面的能力:
一是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二是正確使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是美國19世紀的三大富翁之一。
洛克菲勒享有98歲高壽,他一生至少賺進了十億美元,捐出的就有七億五千萬。
他平時花錢十分節儉,近乎于吝嗇。又一次,他下班想搭公交車回家,缺一毛零錢,就向他秘書借,并說:“你一定要提醒我還,免得我忘了。”
秘書說:“請別介意,一毛錢算不了什么。”洛克菲勒聽了正色說:“你怎能說算不了什么,把一塊錢存在銀行里,要整整兩年才有一毛錢的利息啊!”
還有一件事。洛克菲勒習慣到一家熟識的餐廳用餐,餐后,給服務生一毛五分錢的小費。有一天,不知何故,他只給了五分。
服務生不禁埋怨說:“如果我像你那么有錢的話,我絕不吝惜那一毛錢。”
洛克菲勒笑了笑說:“這就是為何你一輩子當服務生的緣故。”
這位億萬富翁對金錢的看法是:我非但不做錢財的奴隸,而且要把錢財當作奴隸來使用。
大家都知道“積少成多,萬涓成流”的道理,可是沒有幾個人能做到,但約翰·洛克菲勒做到了,所以他成功了。勿以利小而不為,聚少成多,積累是成功的保障,節儉是成功的基礎。不要忽視一毛錢,這是一個人良好品質的表現。
財商不是孤立的,而是與人的其它智慧和能力密切相關的。一個人怎樣使用金錢——包括賺取金錢、存貯金錢、花銷金錢——或許是檢測他的才智高低的最好方法之一。
家庭消費賬單
為了幫助孩子走出消費的誤區,提高孩子的合理消費的能力,并初步樹立理財的意識,培養其應有的理財能力,我們可以從實際生活出發,按照以下的提綱,和孩子一起列出家庭消費支出的項目。
物質生活消費—-指吃、穿、住、用、行的消費
按消費內容劃分 精神文化消費—-指學習、休閑、娛樂費用、子女的教育費用等消費;
家庭消費的分類 勞務消費—-指花錢購買各種服務,如理發、修理等
生存資料消費—-以能維持生存為限度
按消費目的劃分 發展資料消費—-發展德、智、體等方面所需的消費
享受資料消費—-滿足以上兩項需要以后的進一步
豐富自己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的消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應該讓孩子懂得節約之美。初步樹立理財的意識,培養理財能力和正確的價值觀,在消費的時候更加理性,更加符合現時的身份。我們可以繪制適合自己家庭實際情況的小檔案,和孩子一起來完成,讓孩子了解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
特別提示:
家庭貧困并不恥辱
人人仰慕的大富人,有不少出身貧寒,而富貴人家的浪蕩公子卻大多一事無成,并且晚年貧困潦倒。也許您現時的經濟狀況并不理想,但千萬別造成孩子的錯覺,以為他也會一生不濟。俗話說“人窮志不窮。”一個人不是生來就注定要貧困的,有勤勞和智慧就能脫貧致富。
家庭作業:
1.讓孩子列出家庭消費支出的項目
2.讓孩子了解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
測一測:你是小小綠色消費者嗎?
有了家庭消費和收入的概念后,讓我們的孩子再來看看自己在消費時遇到的情況。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測試,看看我們的小小消費者是否合格做個綠色小消費者。
經常
偶爾
從不
不管自己需不需要,東西便宜就買
0
1
2
看到一樣自己很喜歡的東西時,不問價格一定要買
0
1
2
購物時喜歡聽營業員或朋友介紹
0
1
2
別人有了一件名牌衣服你一定要買
0
1
1
喜歡大減價時買東西
1
2
0
你比較注重物美價廉
2
1
0
大件商品看售后服務
2
1
0
在購物之前寫清單
2
1
0
買環保型產品、綠色產品
2
1
0
總計
0—5分的孩子,你屬于盲目型消費,一定要認真學習如何綠色消費,開始學習節約啦!
6 —12分的孩子,你偶爾有些盲目型,但是只要平時注意,還是可以成為綠色小消費者的!
13—18分的孩子,恭喜你!你是個非常合格的消費者,具有非常出色的消費素質,是一名真正的綠色小消費者!
小調查: 你的錢到哪里去了?
小 調 查
你每個月的零花錢大約是 元
你的零花錢是從 得到的
你的零花錢一般是這樣安排的:
午餐 大約是 元
交通費 大約是 元
零食 大約是 元
買玩具 大約是 元
學習用品 大約是 元
…… 大約是 元
課外書 大約是 元
剩余 大約是 元
你處理剩余的錢的方式是 。
你對零花錢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改進的地方?
經過上面的分享,我們應該讓孩子從賬單中體會自己的消費在家庭消費中所占的比例,體會父母的辛苦,學會感恩,懂得尊敬、關心和體貼父母長輩,學會理性消費。最好有機會讓孩子親身體驗掙錢的不易。
暑假我當小報童
倘若你什么時候看見我或我的同行在街上賣報,請一定支持一下。買一份報紙也好,或者僅僅給我們一個微笑,這都是給我們新一代年輕人最大的鼓勵。
漫長的暑假真叫人百無聊賴,經同學介紹,我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給《羊城晚報》當報童,既可以賺幾個小錢,又增加社會實踐的經
歷,何樂而不為呢?
中午,我抱著一大疊新鮮出爐的晚報從發行站出來,興奮、緊張、害怕、憂慮各種心情都融入每一滴汗里……
我站在十字路口人行道,托著手中的晚報向路人展示。可人們都匆匆而過,目不斜視,誰也沒有發現我這個不起眼的小報童。
正當我拿著12份報紙發愁時,一輛單車停在我面前,好家伙,單車上的人也是賣晚報,他興奮地問:“你賣了多少份?”
“暫未‘發市’。”
“跟我來吧,縮在這里人們當你是木柱呢!我賣了40份啦!”
天啊,這個比我還矮1個頭的小家伙居然賣了40份!
“快過來!”他已一溜煙跑在我前頭。
我只好半信半疑地跟著他。他在前面大聲的呼叫:“晚報!《羊城晚報》!快來買啊!”聲音鏗鏘有力。見我膽怯地縮在后面,他說:“你一定要大聲叫賣,要勇敢一點!”
“我怕被人笑。”
“怕什么!咱們光明正大。再說了,《羊城晚報》可受歡迎呢!”
我還在猶豫不決之時,他又賣了兩份。我深呼一口氣,鼓起勇氣喊起來:“新鮮出爐的晚報!”我的聲音有些顫抖,但環顧四周并沒發現誰在笑我,反而有人向我投來支持的目光。我壯起膽子讓聲音變得更大一些:“晚~報!晚~報!”
沒過多久,一個神圣的聲音傳來:“細路(小孩),給份晚報!”
我馬上遞上晚報,我第一位顧客是個中年婦人,她遞給我一張皺皺的卻分外沉重的一元紙幣。我笑著對她說:“謝謝你,你是我第一位顧客!”
她聽后微微一笑:“做暑期工呀?”“嗯,積累一下經驗。”
“比心機(多用功),后生仔(年輕人)大把世界。”
“是!”哈哈,勇敢踏出第一步,就是成功的開始。
光在街上叫賣還不夠,我和我小小的導師又把目標延伸到店鋪。我們一間一間鋪推銷。
“老板娘,買份晚報解悶啦!”“不用了,有報紙了。”
“哦,好的,謝謝你。明天幫襯我們買晚報啦!”
“好的好的,明天幫襯你啦!”“先生,買份晚報看下?”“不買,我不關心國家大事的。”
“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何況晚報這么多疊,總有一份合你心意。”
“有什么看呀?”
“嗯,今天有利率上調和減利息稅的消息,和你的切身利益有關。今天還是開獎日,‘好彩’版也不錯。”一拿報紙我就先瀏覽一遍,現在推薦起來就方便多了。
“有無乜送呀?(有沒有東西送)”他還在猶豫不定。
我笑了笑:“最新鮮的資訊和最實用的信息無價。”
“呃,好啦好啦,買份啦。”
當然不是永遠都這樣順利,有時候我們也會遇到別人的白眼,也有人不滿地趕我們走,但這都是少數,我們雖說不上為社會作貢獻,但總算自食其力,艱苦奮斗。走在街上,我們看到的更多是行人友善的面孔,贊許的目光。這種感覺真好。
對了,倘若你什么時候看見我或我的同行在街上賣報,請一定支持一下。買一份報紙也好,或者僅僅給我們一個微笑,這都是給我們新一代年輕人最大的鼓勵。 (張新楠)
特別提示:
別讓孩子從小習慣揮霍
從小習慣于揮霍金錢的人,長大也不太會愛惜錢財。從小知道一分一厘來之不易,長大也會明智理財。孩子需要從小培養節儉的觀念,不能養成見什么買什么的壞毛病,否則會導致欲望難填,釀成悲劇。做父母的該說“不”時就說“不”,別拿金錢來換取孩子的笑容。
教孩子不義之財不可取
很多盲目崇拜金錢的人最后都會落得悲慘的下場。從小讓孩子樹立健康的金錢觀很重要。人要身安必須心安,不義之財絕不可取。貧窮不是犯罪的理由,走歪門邪道致辭富,終要被國家繩之于法。為濁富不若為清貧,與其整天不得安寧,惶惶不可終日,還不如自由自在的清貧好。
零用錢協議
孩子在初步建立金錢概念后,家長可以開始給予孩子日常的零用錢,此時,家長定要堅守和實踐以下兩大原則:
原則一:定量
根據孩子實際消費需要而給予金額,可幫助孩子培養節制和自律理財的習慣。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需要預算,然后家長和孩子一起分析是否合理,支持合理的開支,否決不合理消費。
原則二:定時
要據實際需要,與孩子協商好,每周或每月定時發給孩子零用錢。這樣做孩子較容易學會自己計劃消費。使用零用錢時,孩子會不知不覺超出預算,家長要跟孩子說清楚,如果本周用完零用錢里的金額,要直至下周才可再增值。
鼓勵儲蓄和分享
在開始給孩子零用錢之前就應該與孩子有相關的具體協議。例如孩子每月零用錢為20元,若父母與子女雙方協議一個月內可消費5元,那么,父母便不應干涉孩子買什么東西,而結余的15元便可儲蓄起來。如果孩子想從儲蓄里動用一點錢,購買小禮物送給家人、好友或同學。他們應先征得父母同意,一起商討消費用途和所用金額。父母趁機引導孩子學習格價,購買較實惠的物品,而不是一看到心儀物品便花盡儲蓄購買。
壓歲錢管理
若把每年的壓歲錢交還給孩子運用,他們可能轉眼便花掉。因此,父母應先跟他們說清楚那筆錢的用法,若遇上用錢不節制的孩子,便應由父母保管壓歲錢,每當孩子要動用,就要向父母申請,而家長更須從旁監察他們用錢的方法。
特別提示:
金錢并非唾手可得
想用金錢來滿足孩子是荒謬的。如果您沒有時間照顧孩子,遇到他不高興時,就用錢來安慰他,孩子會感覺到金錢比父母還要親。錢來得太容易,他會覺得家里有花不完的錢,所以自己根本不用刻苦學習。一個從小就習慣胡亂花錢的孩子,將來很可能要與貧困為伴。
人最大的財富是品行
30 年前,美國華盛頓一個商人的妻子,在一個冬天的晚上,不慎把一個皮包丟在一家醫院里。 商人焦急萬分,連夜去找。因為皮包內不僅有 10 萬美金,
還有一份十分機密的市場信息。
當商人趕到那家醫院時,他一眼就看到,清冷的醫院走廊里,靠墻蹲著一個凍得瑟瑟發抖的瘦弱女孩,在她懷中緊緊抱著的正是妻子丟的那個皮包。
這個叫希亞達的女孩,是來這家醫院陪病重的媽媽治病的。 相依為命的娘兒倆家里很窮,賣了所有能賣的東西, 湊來的錢還是僅夠一個晚上的醫療費。沒有錢明天就得被趕出醫院。
晚上,無能為力的希亞達在醫院走廊里徘徊,她天真地想求上帝保佑,能碰上一個好心的人救救她的媽媽。突然,一個從樓上下來的婦人經過走廊時,腋下的一個皮包掉在地上,可能是她腋下還有別的東西, 皮包掉了竟毫無知覺。
當時走廊里只有希亞達一個人。她走過去撿起皮包,急忙追出門外, 但那位女士卻上了一輛轎車揚長而去。
希亞達回到病房,當她打開那個皮包時,娘倆都被里面成沓的鈔票驚呆了。那一刻,她們心里明白,用這些錢可能治好媽媽的病。媽媽卻讓希亞達把皮包送回走廊去,等丟皮包的人回來領取。
雖然商人盡了最大的努力,希亞達的媽媽還是拋下了孤苦伶仃的女兒。后來商人就領養這個的女孩。
她們母女不僅幫商人挽回了 10 萬美元的損失,更主要的是那份失而復得的市場信息,使商人的生意如日中天,不久就成了大富翁。被商人領養的希亞達,讀完大學就協助富翁料理商務。雖然富翁一直沒委任她任何實際職務,但在長期的歷練中,富翁的智慧和經驗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她,使她成了一個成熟的商業人才,到富翁晚年時,他的很多想法都要征求希亞達的意見。
富翁臨危之際,留下這樣的一份遺囑:
在我認識希亞達母女之前我就已經很有錢了。可是當我站在貧病交加卻拾巨款而不昧的母女面前時, 我發現她們最富有,因為她們恪守著至高無上的人生準則,這正是我作為商人最缺少的。我的錢幾乎都是爾虞我詐、明爭暗斗得來的,是她們使我領悟到人生最大的資本是品行。我收養希亞達既不為知恩圖報,也不是出于同情,而是請了一個做人的楷模。有她在我的身邊,生意場上我會時刻銘記,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什么錢該賺,什么錢不該賺。這就是我后來的業績興旺發達的根本原因,我成了億萬富翁。我死后,我的億萬資產全部留給希亞達繼承。這不是饋贈,而是為了我的事業能更加輝煌昌盛。我深信,我聰明的兒子能夠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
富翁在國外的兒子回來,仔細看完父親的遺囑后,立刻毫不猶豫地在財產繼承協議書上簽了字:我同意希亞達繼承父親的全部資產。只請求希亞達能做我的夫人。
希亞達看完富翁兒子的簽字,略一沉思,也提筆簽了字: 我愿接受先輩留下的全部財產和他的兒子。
特別提示:
品行是最好的無形資產
良好的品行是最好的無形資產。一個人沒有信譽就會寸步難行。告訴孩子,切莫輕視個人言行的細節,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存入你的信用銀行。一個細小的言行會讓一個人成功,也會讓一個人失敗。信用等級越高,人生之路越寬。沒有信譽不僅難以借貸,而且難以立足人世。
切莫重物質輕精神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才是真正的富有。告訴孩子,一個人若單純追求物質生活,會越活越精神空虛,最后迷失人生方向,落得人財兩空。父母過于看重財富,會影響孩子正常的成長。請別在孩子面前張口是錢,閉口是錢的,孩子不會喜歡斤斤計較,惟利是圖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