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場隱形技術違反《日內瓦公約》嗎?慕殘者的秘密世界 →
zzjeff @ 2016.03.19 , 22:00
最酷紀錄片: J.J. Abrams鏡頭中的谷歌登月競賽(
X Prize Foundation)
或許大家已經聽說了題為《
谷歌聯手< 星戰>導演制作探月競賽紀錄片》的新聞。這部由J.J.艾布拉姆斯擔任制作人,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導演Orlando von Einsiedel導演的紀錄片已經在YouTube和Google Play正式上線,分為9集,每集長約7分鐘。
目前有16支參賽的私人公司在競奪
Google Lunar XPRIZE (GLXP)大獎。隊伍們的目標是在2017年12月31日前,讓自己的漫游車在月球安全著陸,行進500米,并向地球傳回HD視頻。第一支成功的隊伍將獲得2000萬美元,其余隊伍將分享剩余1000萬美金獎勵。目前已經有兩支隊伍與火箭公司簽訂了發射的合同。
大家或許已在別的地方看過帶官方中文字幕的預告片。本文搬運的原視頻大部分段落也有英文字幕。大家可以進行選擇性的觀看:
Episode 1: 美國:Astrobotic
(
YouTube)
這部紀錄片的開篇向我們展示的是刮著風的一片玉米地。在地里勞作的是卡內基梅隆大學(CMU)教授Red Whittaker。身為機器人專家的他仍經營著一個牧場。他說:“活到我這個年頭的人,已經不夠機器有活力。” Whittaker極其重視教育的力量。他組織起學生們成立了這只隊伍。
背景介紹:Astrobotic的登月著陸器高1.6米,寬4.5米。在月球著陸后,將釋放共4臺漫游車:CMU自己的(下圖左),智利Team AngelicvM的,和2臺日本隊的(下文有介紹)。3支隊伍將分享花費與獎金。4臺漫游車將同時出發,“
在月球上賽車”,各自力爭成為第一支行進500米的隊伍。
(
Toshiki Tanaka)
Episode 2: 德國:Part-Time Scientists
(
YouTube)
Robert B?hme在東德長大,從小就憧憬著信息自由。長大后的他終于可以發揮知識共享的力量。他們的團隊通過NASA向社會公開的資料與工具制造出了漫游車與相關的系統。這個名為“Part-Time Scientists” 的隊伍里有著游戲開發者與牙科醫療器械專家之類的非專業人士,但仍在探月方面走到了世界前沿。
背景介紹:奧迪公司成為了Part-Time Scientists團隊的主贊助商,并將其漫游車命名為
Audi Lunar Quattro。車體幾乎全部是由3D打印的鋁與鈦制成,為四輪驅動。重35公斤,最高時速3.6km/h。計劃在月球上行駛2.3千米,造訪阿波羅17號在44年前遺留下的月球車。
(
PT Scientists)
Episode 3: 印度:Team Indus
(
YouTube)
Deepana Gandhi成長在一個落后的印度鄉村。她所在的研究生畢業班里只有3位女生。受到哥倫比亞號事故中喪生的印度裔美國女宇航員故事的激勵,她沖破了性別偏見,憑著數學才華成為了Team Indus飛行動力團隊的一員。在宇宙中,航天器的導航完全是依靠數學。而Gandhi說,她熱愛數學的一切。
背景介紹:Team Indus的著陸器重600kg,漫游車重12kg。
該團隊計劃使用印度的國家航天機構--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的火箭進行發射,但尚未確定具體細節。
(
Wired)
Episode 4: 加拿大:Team Plan B
(
YouTube)
Alex Dobrianski在蘇聯長大。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移民到溫哥華。他說:“我沒有真正的數學家,真正的物理學家,真正的工程師那樣的頭腦。我只是想觸碰到月球。”他把自己的退休金都砸進了這個競賽里。深愛他的妻子與孩子的成為了他精神上的支撐。
背景介紹:作為加拿大唯一的參賽隊,Team Plan B將發射一個
100-150kg重的航天器進入近地軌道。著陸器飛抵月球后將用緩沖氣囊進行軟著陸。為了體現加拿大特色。漫游車內部將帶有一個冰上曲棍球桿。
(
adobri.com)
Episode 5: 日本:Hakuto
(
YouTube)
日本東北大學教授吉田和哉親身經歷了2011年的那場海嘯。目睹了大自然的力量與社會的脆弱,他希望工程師能用自己的力量保護人類的安全。向其它星球移民將是非常好的選擇。他說:“如果地球出事了,月球殖民將是一個絕妙的主意。”
背景介紹:“Hakuto”即日文中的“白兎”。Hakuto使用的是
“雙漫游車”系統:四輪的“Moonraker”與雙輪的“Tetris”。兩車之間有系繩相連。遇到月面坑洞時,“Tetris”將被下放到坑內進行探索。該團隊在日本國內有著很高的人氣。
(
Team Hakuto)
Episode 6: 美國:Moon Express
(
YouTube)
Naveen Jain自稱在1983年來到美國時身上只有5美金。他輾轉多地最后扎根硅谷,最后在互聯網泡沫破滅前成為了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在印度時,貧窮與饑餓的我,抬頭看著月球能到滿足,因為地球上最富有的人看到的也是同樣的東西。” 他認為月球上的氦-3可以解決地球上的能源問題,因而創立了Moon Express。
背景介紹:Moon Express的著陸器將釋放一個質量小于10kg的“跳蟲”(hopper)。該裝置將
在月球表面反復蹦跳,達到移動500米的競賽要求。去年底,Moon Express宣布著陸器發動機測試已完成,并已簽訂了進行3次不同發射的合同,其中前兩次計劃在2017年。
(
Moon Express)
Episode 7: 以色列:SpaceIL
(
YouTube)
SpaceIL是一家以色列公司。聯合創始人Yariv Bash的祖父在1944年被納粹選去組裝V1和V2火箭。Bash因此認為自己與火箭有著淵源。以色列當下的政治環境沒有阻止他追求自己的夢想:“當你從太空中看地球的時候,你看不到國界。你只是只是看到一顆滿是人類的星球。當人們意識到自己的大部分時間被花在戰爭等沒意義的事情上的時候,改變就會發生。”
背景介紹:相比其它隊伍,SpaceIL更喜歡
使用火箭發動機。他們使用“跳行”(hop)設計取代“漫游”(rover)設計。在月面表面第一次著陸后,航天器將再次點火起飛,在500米以外的地點著陸。SpaceIL已宣布,將在2017年下半年用SpaceX的Falcon 9火箭發射升空。
(
SpaceIL)
Episode 8: 墨西哥: Moonbots Mecaliks
(
YouTube)
Jana González今年9歲。父母離婚后,她沉迷上了電腦游戲。但Five Nights at Freddy's讓她深刻領略到了機器人的神奇。她學習了編程,加入了一個僅由女生組成的3人隊伍,參與了“Moonbots”國際競賽。
背景介紹:“Moonbots” 模擬登月競賽是由Google Lunar XPRIZE組織的STEM挑戰賽, 每年一度,向全世界17歲以下的學生開放。González用
瑪雅文化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將自己的機器人命名為“Ixchel”。有超過30個國家的200多支隊伍參與了2015年的競賽。González與其它三支隊伍分享了最終大獎。
(
conacyt)
Episode 9: “Race for the Prize”
(
YouTube)
如果你還沒看過預告片和以上幾集,但想了解整個事件的大概,可以先看最后一集。這集對Google Lunar XPRIZE競賽的目標做出了概括性的總結,并介紹了之前沒有詳細講解的隊伍,包括巴西隊、意大利隊、馬來西亞隊、匈牙利隊等。
[
zzjeff via
Inverse &
Vox]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