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老年癡呆癥的臨床體會
The clinicql report of the combimatwn treditional chinese with westren mdeicine treating senile dementia
姚玉達 王長宏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建華中醫(yī)院 16l006
范建宇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建華婦幼保健站 161000
主題詞 老年癡呆癥;中西醫(yī)治療(senile dementia;tv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中國圖書館分類號 R592
摘 要 目的:為了確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研究和探討如何提高老年 癡呆癥的治愈率。方法:采取中西醫(yī)藥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對22例老年癡呆癥進行療效觀察。結果:總有效率為63.6%。結論:老 年癡呆癥治愈較為困難,病程短者效果較好,病程越長,年齡越大,療效越差,而做好早期預防。防治結合十分重要,加強老年人管理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治療效果,勢在必行。
癡呆是指所獲得的大腦皮層高級功能的全面性損害,包括記憶力、感覺及運動機能、日常生活能力、發(fā)揮社會職能、語言交往和情感反應的控制能力嚴重衰退。 老年性癡呆是指發(fā)生在老年期或由成年期延續(xù)下來的癡呆。
本病在祖國醫(yī)學中屬于“健忘”、 “文癡”、 “郁癥”、 “癲疾”等范疇。現(xiàn)將我們自l997年以來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治療22例老年癡呆癥的臨床體會,討論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2例病人,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齡65~69歲10人,70歲以上12入,發(fā)病最短2mo, 最長1a3mo,腦動脈硬化性癡呆12例,單純性老年癡呆8例,糖尿病繼發(fā)性癡呆2例。有18例患者經頭部CT掃描,其中8例顯示腦回變平腦溝增寬,腦室擴大。 10例顯示多發(fā)性腦梗塞腦回變窄,腦室擴大,彌漫性腦萎縮。 4例未經CT掃描,2例有高血壓中風病史,2例患有重度糖尿病。
l.2 臨床表現(xiàn) 22例病人均有記憶力減退,感覺及運動機能障礙者16例,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者14例,有明顯的情緒變化者18例。兼證可見心煩、不寐、頭暈頭痛、言語不利、表情呆滯、動作遲緩。
l.3 診斷依據(jù)
1.3.1 短期及長期記憶損害。
l.3.2 至少有以下二項 (1)抽象思維損害;(2)判斷力損害;(3)其他皮層高級功能紊亂如失語、失用、失認困難;(4)人格障礙。
1.3.3 有明顯的情緒變化。
1.3.4 不只是發(fā)生在譫妄的病程中。
1.3.5 可找到障礙與病因關系的器質性因素或癥狀,不能用非器質性精神障礙來解釋,癡呆呈波動性進展。
1.4 治療方法
1.4.l 西藥治療 全部患者均投予口服維生素B2、B6及腦異嗪,三磷酸腺苷40mg,細跑色素C60mg加人5%葡萄糖或生理鹽水500ml每日1次靜點,用20~30d。對興奮者予口服安定7.5mg/d,對嚴重精神運動性興奮,易激惹者投予抗精神病藥奮乃靜每日4~6mg,癥狀改善即可停藥。
1.4.2 中醫(yī)辯證治療
1.4.2.1 腎虛型(6例)老年人腎精虧損,髓海不足,不能充填于腦或腎精虧損肝陰不足,肝陽上亢擾亂神明,證見頭痛、目眩、以滋腎填髓、鎮(zhèn)靜安神。六味地黃湯合滋水清肝飲加減:龜板、山芋、獲神、生地、丹皮、山桅、龍骨、牡蠣。偏于髓海不足者加枸杞子、山藥;偏于肝陽上亢者加決明子珍珠母。
1.4.2.2 氣虛血瘀型(14例)因老年人腎氣虛損,元氣不足,無力推動血液運行,因經彌瘋阻,血瘀于上,清竅閉塞而為患。此型多見于中風之后。證見:偏癱或瘦廢、表情呆滯、面黃無華、倦怠無力語言窒澀、舌淡或紫、苔薄白脈弱。治以益氣活血通絡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黨參、當歸、赤芍、桃仁、丹參、地龍、甘草。
1.4.2.3 痰火上擾型(2例)老年人平素脾虛,生濕、生痰、 痰濕內停,郁而化火,痰火上擾神明。證見:頭痛、面紅目赤、 心煩不眠、甚則毀物傷人,大便干燥。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治以清熱除痰,醒腦開竅。方用生鐵落飲合二明湯加減:玄參、生地、膽星、石膏、貝母、獲神、朱砂、二冬、黃連、甘草、麝香。若痰涎重者加瓜婁、石菖蒲、若火熱重者加知母、梔子。
1.4.3 精神療法 根據(jù)老年人性格變異,應對老人進行精神保護,環(huán)境要安靜,在平時盡量滿足其嗜好,避免過度家務操勞,避免各方面的精神刺激等。
2 結 果
22例病人經中西醫(yī)結合治療3~4w,顯效2例(氣虛血瘋型),好轉12例(痰熱上擾型2例、氣虛血瘀型10型)無效者6例(腎虛型4例、氣虛血瘀型2例)因病情加重突發(fā)腦血管意外死亡2例。 從總的治療效果看,癥狀改善總有效率為63,6%,主要指幻覺, 妄想和行為紊亂或興奮躁動等精神癥狀有所減輕,癡呆者無1例好轉。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65歲,因精神衰退,記憶力差2mo于1998年10月24日就診。患者患腦動脈硬化病史5a,自98年初,經常出現(xiàn)頭痛,手足麻木,繼之左上下肢活動受限,經市一院確診為腦栓塞。半年后出現(xiàn)記憶力明顯減退,時有妄想、幻覺、心煩不寐。查體:血壓22/14kPa,表情呆滯,思維判斷能力差,有欣快感,性格焦慮、脆弱,人格行為保持尚可。查左側上下肢肌力均Ⅳ級腱反射活躍,病理征未引出。舌淡、苔薄白、脈細。輔助檢查:腦CT掃描示:雙側腦梗塞,腦溝變寬,腦室擴大,腦萎縮。 腦電圖:枕區(qū)呈
γ慢波。西醫(yī)診斷為多發(fā)腦梗塞性癡呆。(中醫(yī)辯證為氣虛血淤型)投予維生素B1、B6、B12、腦異嗪、三磷酸腺苷及細胞色素C6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一日一次靜點。中藥:黃芪30g、黨參25g、歸尾10g、赤芍20g、川芍15g、丹參20g、桃仁10g、甘草10g,三劑水煎服。服藥后頭痛失眠減輕,但情緒尚不穩(wěn)定,繼按上方連服七劑,病人心煩不寐基本消失,但時而還有妄想、幻覺存在,又按上方服七劑,不但精神癥狀基本改善,且左上下肢肌力得到恢復,走路比較穩(wěn),臨床治療顯效。4 討 論
目前,本病尚無特殊的治療方法,為了提高腦的功能,阻止或延緩癡呆發(fā)展,我們應用改善腦循環(huán),促進腦代謝的藥物,對癡呆伴發(fā)的精神癥狀有效,但對癡呆的進行性發(fā)展均未獲得肯定的效果。祖國醫(yī)學認為:“人進入老年期,天癸數(shù)窮,體質自有所變化,氣血漸衰,真陽氣少,精血耗竭,神氣浮弱,返同小兒”。 “入之記性皆在腦中,小兒善忘者,腦未滿也,老人健忘者,腦漸空也。”本病的病因病機主要為年老腎精虛損,精神不能上充于腦,以致髓海空虛,而痰凝血淤則使腦竅受阻,元神失用,產生各種癥候。本著中醫(yī)治病求本,審因論治的原則,和適當調整病人的環(huán)境。從上述22例病例觀察可見,病程短者,痰火上擾型、氣虛血瘀型癥狀改善較好;病程長者,腎虛型療效較差或無效。關于老年癡呆的預防和治療將有待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