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公交車上坐著一對母女,當(dāng)所有人都埋頭玩手機時,她們卻在做游戲,剪刀石頭布的簡單游戲。小小的短促的游戲聲在車廂里回蕩,非常的溫馨。有些人還發(fā)現(xiàn),這位媽媽明顯讓著女兒,讓女兒連連獲勝。
可是等孩子情緒高漲的時候,媽媽卻通過出手慢、反悔等手段去贏女兒。當(dāng)女兒生氣地指責(zé)媽媽“沒有遵守游戲規(guī)則”時,媽媽竟然擺出一副無所謂的表情說:“你已經(jīng)9歲了,要知道這個社會很殘酷的,你越遵守規(guī)則,人家越容易走到你前面!”
天啊!孩子小小年紀(jì)就被灌輸這種負面的生活觀念,真的好嗎?可是大家還來不及做出反應(yīng),這對母女又繼續(xù)玩起了游戲。這會兒,媽媽狡猾地說:“媽媽要出的是‘剪刀’哦!你要贏我的話,要出什么?”
果然,女兒出了“石頭”。可是媽媽說好的“剪刀”卻沒有擺出來,而是出了“布”。
這個時候,媽媽又趁機搬出了大道理:“你傻啊你,你已經(jīng)9歲了,還這么容易上當(dāng)?你不能死心眼地相信任何人說的話,媽媽就是通過這個游戲給你一個教訓(xùn),你要記住了,知道吧!”
這下徹底雷倒眾人了。女兒一臉委屈,氣得臉紅紅地說:“我不玩了!”
可是媽媽還一個勁兒地得意,責(zé)怪著說:“這孩子,說也說不懂,真是笨!”
唉!遇到這樣的媽媽,只能為她的女兒感到擔(dān)憂。跟孩子強調(diào)“這個世界上壞人很多,不要遵守社會規(guī)則,不要相信任何人”無疑是一種失敗的負面的教育。這種負面的認(rèn)知就會讓孩子生活在“壞人的世界”里,缺乏應(yīng)該擁有的安全感和快樂。
游戲教育應(yīng)該是釋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更多地發(fā)散思維,去認(rèn)識、理解這個世界。這位媽媽卻把戲弄當(dāng)作教育,灌輸種種負面觀念,還指責(zé)女兒很笨,簡直就把女兒推向被嘲笑和被批評的窘境。這種教育效果其實大打折扣,得不償失。
要想孩子真正地成長,爸爸媽媽們,請不要把戲弄當(dāng)作教育!孩子并沒有你想象中的不懂事和健忘,正是因為對父母無條件的信任,他們才接納你表現(xiàn)的所有情緒。
回憶下,你是否對孩子進行過這樣的失敗教育?
情景1.孩子有要好的同班同學(xué),爸媽不以為然地戲弄道:“你的同學(xué)都是你的競爭對手,你要對他們留心眼,考贏他們才是正經(jīng)事。”結(jié)果孩子對人際關(guān)系變得淡漠,不愿意主動付出與分享。
情景2.孩子哭的時候,爸媽故意拿出手機錄起來,往后還不斷播放給孩子和其他人看,嘲笑孩子:“你看你哭得多丑!”結(jié)果強化了孩子的心理陰影,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
情景3.孩子幫爸媽拿東西,不小心摔壞了。爸媽不顧孩子的心情,肆意嘲弄他:“做點小事都不會,以后長大了怎么辦?以后不用指望你了。”結(jié)果孩子越來越自卑,也不愿意再幫爸媽的忙了。
小孩子,一開始總是不懂什么是道理的。道理,應(yīng)該是父母教給孩子的,而怎么教,是對父母能力的考驗。作為父母,除了要以身作則,用行動來影響孩子外,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說話方式,用最恰當(dāng)?shù)姆绞揭龑?dǎo)。
請盡可能為孩子營造樂觀輕松的生活氛圍。孩子尚小時,不需要將負面的、現(xiàn)實的社會觀念灌輸給孩子,而應(yīng)該讓孩子盡情享受生活,專心學(xué)習(xí)。孩子的笑容比孩子的苦臉更能打動我們,切忌以成人的效率標(biāo)準(zhǔn)來控制孩子的生活,否則只能累人累己。
請用對語氣說話。如果想教會孩子一些有用的道理,可以采用具體的行動然后耐心地解釋給孩子聽。相反,一味地嘲笑和批評并無法治愈孩子的挫敗感,反而容易讓孩子喪失信心。比如想要孩子講禮貌,那么家長只需要多多在孩子們面前表現(xiàn)出禮貌的言行,適當(dāng)要求孩子照著做,孩子就容易接納家長的做法。如果家長只懂得說:“你是不是啞巴啊?”“真是讓我丟臉!”“快跟長輩打招呼!”那孩子怎么會喜歡聽呢?
親愛的家長,也許你一時無意說出了成人世界里才能接受的話語,但對于孩子來說,這完全是一種難堪的戲弄,甚至是無形的精神傷害。教育的過程并不是讓父母以這樣殘酷的面目去對待孩子。希望爸媽引以為戒,少對孩子進行錯誤的教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