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司馬遷,人們首先會想到有關他的兩件事,一是他撰有偉大的歷史著作——《史記》,一是他受過宮刑。可以這么說,由于司馬遷的名氣,在宮刑的人物史上,司馬遷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他也就與宮刑結下了不解之緣,雖然他生前把宮刑當作奇恥大辱。司馬遷與宮刑的關系,也是歷代史家和學者研究司馬遷時避不開的一個話題。究竟宮刑給司馬遷和《史記》帶來怎樣的影響,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司馬遷經歷了腐刑,也叫宮刑。漢武帝后期,在一次攻打匈奴的戰爭中,李廣的孫子李陵被俘虜然后投降了匈奴,漢武帝認為這是恥辱,要殺李陵全家。司馬遷在朝堂上為李陵說情,他認為李陵可能是在等待時機逃出匈奴回歸漢朝。這就觸怒了漢武帝,將他交廷尉問罪。
在當時,觸怒漢武帝,這是要判死刑的,但是交5000金罰金,就可以贖罪。但是司馬遷家中太窮,交不出這么多。 漢武帝知道司馬遷是個很有骨氣,很有氣節的人,就想從精神上來消滅司馬遷,而且他知道司馬遷正在寫書,就想試試司馬遷。于是下令處置以宮刑。
這在當時被視為貪生怕死,并且他不再是一個完整的男人。所以說當時司馬遷頂住了極大的社會壓力來完成《史記》。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時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賦有《離騷》,左丘失明乃有《國語》,孫臏遭臏腳之刑后修兵法,呂不韋被貶屬地才有《呂氏春秋》傳世,韓非被囚秦國,作《說難》和《孤憤》,《詩》三百篇,大概都是賢士圣人發泄憤懣而作。經歷過苦難的人才值得去迎接成功,這是古往今來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