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起在學習上就是尖子,每次測驗、考試成績都能達“優秀”或“優良”以上的水平,最起碼的能有80分以上的成績,家長也就滿足了。但有誰能保證孩子在考試時,因為某種原因不能適應試題,或偶爾失誤致使考試成績不好或一落千丈呢?做家長的也有做錯事或做事不慎失誤的時候,更何況一個孩子?所以,孩子在考試后成績不好的原因有許多,作為家長重要的倒不是孩子的考試成績有幾分,而是如何根據孩子考試時的實際情況進行適度的心理疏導,這將對孩子的成長與進步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對一個孩子來說,考試成績不好,即使是學習極差的學生也懂得難為情或有思想負擔。此時家長不應不問緣由而先一頓訓斥或一頓竹板。這樣既不能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實際困難,也不能增強孩子的學習自信心,反而使孩子的心理更壓抑,會造成親子關系日益惡化,甚至逃課、逃夜。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得知孩子的考試成績不好后,先向孩子了解清楚沒能考好的原因,也許有的是因為試題偏難,或復習沒到位,或粗心大意看錯題自,或計算失誤,或速度慢,或身體不佳,或情緒不好,或試場環境干擾……總之,一定要找出孩子考不好的原因,然后針對其中的原進行心理疏導。因,然后針對其中的原因,家長再進行心理疏導。
如果是屬于試題偏難,就應幫助孩子分析難在何處?是否超出考試范圍?
如是,就應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告訴他一旦試題不偏難,那就一定會考好;如果是復習沒到位,有些問題沒弄清,沒掌握好方法,那就應該鼓勵他多開口,多向老師與同學請教,把知識點弄明白,提高復習效果,下次定能考好;如果是粗心大意,看錯題目或計算失誤造成的,那就指點他要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加強自我檢驗,不再失誤;如果是書寫計算速度慢,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考題而影響成績,那就要提高他做事和書寫作業的速度,增強孩子對時間的緊迫感,久而久之,他的思維會逐漸敏捷,書寫速度也會加快;如果孩子在考試時因身體不好或緊張,或環境干擾,那就更應該予以關心和安慰,決不能用埋怨和責備的口吻訓斥孩子。
作為家長,尤其是父母若能看到孩子考試后的成績不好,先不訓斥或責罵,不讓孩子難堪,而是和風細雨地了解情況,再認真仔細地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最后循循善誘地作一番心理疏導,那么你的孩子一定會在你的鼓勵指引下,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不斷產生“我有能力考好”、“我會考出好成績”的積極性,更有決心用最佳的學習態度,去克服自身的不足與困難,用最優異成績向家長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