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丁當上班的時候,聽辦公室同事說感覺最近氣溫回升了,昨晚就減了一床被子,結果一晚上都沒睡好,倒不是因為冷,而是腿抽筋了。
是不是因為缺鈣啊,喝牛奶會好一點嗎?
想到自己也在睡覺的時候抽過筋,一晚上反復折騰幾次實在是太折磨了,丁當趕緊帶著同事的問題請教了殷醫生。
你是哪一種抽筋?
抽筋,也叫肌肉痙攣,通常是在不自主、無征兆的情況下,神經肌肉異常興奮,引起了肌肉的過度收縮。
抽筋時肌肉明顯緊繃、收縮,疼痛難忍,持續數秒或數十秒之后逐漸緩解,也可能抽完之后還是有痛感。
它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夜間抽筋:包括在任何靜態的情況下所發生的抽筋,如睡覺或靜坐時。最常見的就是老人、兒童的小腿肚和腳趾部位抽筋。
中暑抽筋:常見于運動員,與脫水和體內電解質的平衡失調有關。
疾病性抽筋:見于器質性疾病或者中風后遺癥的患者,多由于先天性疾病或神經損傷,如癲癇、破傷風、產后痙病、小兒高熱驚厥等,肌肉失去支配,過度興奮導致。
生活中最常見的抽筋包括運動抽筋和夜間抽筋,常見的抽筋危害不大,也不太會導致二次傷害,只是有些影響生活質量。
但若在高空作業、游泳等期間抽筋,可就得當心了。
為什么會抽筋?
1.寒冷刺激
寒冷是抽筋最常見的誘因,可直接刺激肌肉,引起其強烈收縮,血管突然痙攣。
2.體弱疲勞
老年人體弱,肌肉力量比較差,再加上機體代謝功能減退,就會導致抽筋。
而對于年輕人的抽筋可能是由于運動過度,導致肌肉短時間內持續收縮,體內產生大量的代謝廢物,肌肉的緊張狀態在夜間也未得到改善,就會刺激小腿抽筋。
3.出汗過多
運動時間長,出汗多,體內液體和電解質大量丟失。
造成了體內低鈣、低鉀、低鎂,加上大量代謝廢物堆積,內環境紊亂,也容易發生痙攣。
4.低鈣血癥
在肌肉收縮過程中,鈣離子起著重要作用。當血液中鈣離子濃度太低時,肌肉容易興奮而痙攣。
老年人鈣質吸收能力減弱,鈣質也比較流失明顯,兒童及孕婦則是因為機體消耗過多鈣。
5.局部壓迫
如長時間仰臥,使被子壓在腳面,或長時間俯臥,使腳面抵在床鋪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長時間處于壓迫狀態,引起肌肉「被動攣縮」和血供不足。
6.血管因素
當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時或存在血栓時,血液循環受阻不暢,就會引起下肢發涼、麻木和間歇性跛行。
血液循環不暢,代謝產物不能被及時帶走,達到一定濃度時,就會刺激肌肉收縮,引起疼痛抽筋。
抽筋了該怎么辦?
1.腳趾抽筋
要「反其道而行之」,即朝抽筋的反方向扳腳趾并堅持 l~2 分鐘以上,即可見效。
2.小腿肌肉抽筋
可坐位或靠墻,雙手扳腳尖使腳趾上翹,接著盡量伸直膝關節,熱敷或輕度按摩放松緊張的肌肉。
3.游泳抽筋
先深吸一口氣憋住,身體仰浮,用抽筋腿對側的手抓住腳趾向身體方向拉,用另一手向下壓膝蓋,使腿后部伸展,緩解后上岸繼續按摩休息。
一般抽筋的危害比較小,及時處理就能即刻緩解。
但如果抽筋反復發作,就需要去醫院排除血管、神經的器質性病變,以免延誤病情。
抽筋可以預防嗎?
1.驅寒保暖:睡前熱水燙腳,對小腿肌肉進行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2. 堅持鍛煉:平時加強運動,活動前注意熱身,改善血液循環,增強肌肉收縮能力;
3. 適當補鈣:多吃維生素 D、鈣片、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蝦皮、海帶、豆腐;
4.改善血供:消除引起血管管腔直徑變小的因素,減輕體重,提倡飲食清淡,多食富含維生素 C 和植物蛋白的食物。
5.藥物控制: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改善脂質代類的藥物及維生素 E 等藥物,同時積極防治可能加重腿部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