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現代化 創建品牌化 走向國際化
玉華小學特色學校發展規劃(試行)
結合玉華小學歷史發展的經驗總結與現狀分析,以及學校發展目標,特提出未來三年學校發展整體規劃。
一、學校現狀與發展背景的分析
我們使用SWOT分析法,對學校目前的發展狀況進行了綜合性的分析。
因素
優勢
劣勢
機會
威脅
學校規模
1、學校有50多年歷史,67名教職工,26個班級,900多名學生。
2、三座教學樓,建筑面積17000多平方米,教室、專用教室齊全。
3、學校有優秀的文化積淀。
1、教師超編嚴重
2、生源質量不高
3、教學樓老舊
4、學生藝術、體育團體多,且非常活躍
1、有歷史,有文化
2、師生保護較好
3、學生人數減少,空間更大,可變革空間大。
1、多出需維修;
2、管道、設施老化嚴重
3、原始設計不合理
地理環境
1、位于交通樞紐,交通便利;
2、位于沙區行政、金融、教育中心
1、噪音、環境污染;
2、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3、常年接待各種考試監考任務
4、對口中學升學率不高
1、緊鄰星海灣文化體育中心,學生活動空間大;
2、周邊的紅星村、城市博物館等教育資源豐富
1、高年級生源流動性大
2、高檔社區正在建設,對教育要求更高
硬件設施
1、雙高普九剛結束,硬件設施齊備,校園網、班班通、校園電視臺全部建立;
2、學校06年建成塑膠操場,活動設施齊備,保護完好;
3、校園綠化好,果樹、觀賞花草較多,被評為大連市綠色學校;
4、學校有高級民樂演奏廳,合唱室、樂器室、舞蹈室等10個
1、硬件設施檔次不高;
2、沒有全校集中的禮堂;多功能廳
3、沒有專業的室內體育活動場地
1、上級主管部門重視我校發展,舍得投入;
2、新舊更換幾率加大
1、設備管理是難題
2、沒有充分合理啟用
3、財政撥款很難落實
教師隊伍
1、小學中學高級教師所占比例全區最高
2、市區校級骨干教師所占比例全區最高,且學科分布合理,教育教學水平高;
3、教師平均年齡33歲,學歷水平較高;
4、教師敬業、愛崗、奉獻,師德水平高;
5、學校有全國十佳少先隊輔導員;兩名省級勞動獎章獲得者;
6、教師間團結協教氛圍好,組織文化已經形成;
7、藝術、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特長培養好
1、數學、英語學科少名師帶動;
2、新崗教師16名,缺乏教育經驗,教育教學水平亟待提高;
3、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4、教師研究的氛圍不夠濃
1、年輕教師提高的空間大,發展不可估量;
2、教師年齡分布合理,師帶徒效果明顯;
3、教師的創新意識強,教育教學理念先進;
4、年輕教師英語基礎好,國際交往有利;
5、接受新事物快,學習力高
1、教師成長周期長,現階段效果不明顯;
2、教師管理、指導需要更多的關注
學校管理
1、領導班子年齡結構合理,同心協力,氛圍好;
2、領導教學能力較強,指導力度強;
3、領導能夠深入群眾,嚴格自律,做群眾榜樣,奉獻精神強;
4、學校已經形成成熟的管理模式
1、專家型管理人才沒有;
2、理論水平不高;
3、研究氛圍不弄
1、學校舍得投入,讓管理者走出去,多學習;
2、參加培訓的機會多;
3、虛心好學
1、學校發展的態勢急需管理者的能力快速提高;
2、管理者要高瞻遠矚,具有前瞻性眼光
學生
1、品質善良淳樸,沒有攀比之風,沒有偏見;
2、平均素質較佳,學習較努力;
3、尊敬師長,沒有品德惡劣的學生
1、學生家庭背景不同,社會階層較復雜,家庭教育存在較大差距;
2、離異、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較多,正規的家庭教育缺失
1、可塑性強,發展潛力巨大;
2、藝術、體育素質佳;
3、評價制度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1、較為浮躁,活潑有余,穩重不足;
2、學習沒有恒心
家長
1、較為重視子女教育,舍得投入;
2、家長受教育狀況、經濟狀況相對較為良好、穩定;
3、大多信任、理解、支持教師、學校的工作,并給予幫助
1、家長受教育狀況層次差異大;
2、個別家長不能給予孩子相應的家庭教育,依賴學校;
3、個別家長較為偏激
1、溝通能夠解決大多數問題;
2、一部分家長熱衷于參與學校活動;
1、單親家庭增加,加大教育難度;
2、對教育要求不切合實際
社區
1、能夠提供一部分教育資源
2、教育投入力度逐年加大
3、社區功能逐步完善
4、與學校聯系日益緊密
1、不能完全適應教育需求,教育資源相對匱乏;
2、人才引進、管理亟待加強
政府正加大力度
1、社區與學校應多溝通;
2、完善義工組織
二、指導思想:
我們依據SWOT分析結果,依據教育發展趨勢,著眼于學校的未來發展,穩步推進特色學校創建,特制定本規劃。
三、未來發展展望:
通過民主和諧的管理、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豐富多彩的個性化課程,以美育人的校園環境,創設寬松充實的發展環境,發揮藝術、體育獨有的育人功能,最大限度的開發師生的資質和潛能。使學生快樂的學習,在快樂中長大,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基;讓教師快樂的工作,為教師的職業理想鋪路。
四、三年發展總體目標:
實現六個“一流”,即:一流的環境、一流的設備、一流的隊伍、一流的校風、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質量。
實現六方認同:即:政府認可、家長滿意、學生歡迎、教師向往、同行尊重、國內外知曉的現代化知名學校。
1、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改革得到廣泛認可;
2、藝術、體育教育校本體系完善,形成規模;
3、完善學校功能區建設,形成富有審美人文氣息的學校文化環境;
4、初步形成科學化、人文化、自主化的學校管理系統;
5、以校本研修為依托,打造名牌教師,品牌學科,形成研訓文化
6、以高質量的教學服務、育人功能逐步優化學生生源,優化學校周邊環境。
五、分年段目標:
第一階段:嘗試、探索,把握發展方向(2008.9—2009.8)
1、全校教師參與學校未來發展規劃,明確個人成長方向,形成發展合力。
2、跟蹤調查,全面盤點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改革十年的成績與問題。
3、優化校本課程建設,全面整合課程設置,凸現藝術體育特色。
4、總結提煉學校以往的管理經驗,形成穩定的管理模式,培訓年輕干部,掌握管理藝術與技巧。
5、依托學校的省級研究課題,總結提煉具有玉華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抓好新崗教師隊伍培訓,骨干教師能力提升,給課題研究成果顯著的教師搭建展示的舞臺,逐步形成區域范圍內的名師效應。
6、狠抓課堂教學質量,全面提升主科教學成績在全區的排名,保持藝體課堂教學的優勢。
7、重新組合、優化學校教育資源配置,科學規劃學校閑置空間,并力爭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
第二階段:實踐、實干,提升辦學質量(2009.9—2010.8)
1、在專家指導下不斷修訂學校發展規劃方向及內容,進一步明確行動方案。
2、將學分制引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并結合前一階段的總結進行全面深入的矯正,與當今評價改革趨勢相適應。
3、培養青年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和學校管理才能,將青年教師引入學校管理機制,以“反思促成長”理念引導教師自主管理,教師自主發展意識得到強化,。
4、打通教師發展渠道,在幫助教師形成個人教學研究特色的同時,將其全面推向省市級展示舞臺。并幫助部分研究成果顯著的教師著書立說。
5、力爭主科教學在全區名列前五名,打造區級品牌學科。
6、學校藝術體育特色檢查評估形成量化指標。
7、學校功能區建設啟動。
第三階段:提煉、升華,收獲三年輝煌(2010.9—2011.8)
1、回顧特色學校發展歷程,總結提煉教師專業發展、教育教學、特色建設等多方面的經驗,匯集出版研究系列叢書《琢玉成器春華秋實》。
2、發表有關《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改革》的論文五至六篇,并得到省、市乃至全國范圍認可。
3、科學、民主、自主管理模式已經形成,80%教師自主發展在行動中體現。
4、10名品牌教師、3個品牌學科在市區顯現,得到廣泛認可。
5、藝術、體育的育人功能得到全面發揮,藝術體育各項活動及比賽成績均名列全市前列,后備人才輩出,并受到家長、社會認可。
6、功能區完善,藝體特色鮮明的校園環境文化氛圍打造完畢。
六、主要行動指南
1、優化教師隊伍
(1)師德教育人文化
1、完善校史陳列室的育人功能;
2、將“名校長傅佩華”、“全國十佳輔導員孫明湖”、 “遼寧省優秀教師許紅”、“遼寧省優秀班主任付朝暉”、“遼寧省優秀科技輔導員鄭義鐸”五位典型人物的事跡匯編成師德培訓手冊;
3、繼續進行每兩年一屆的“感動玉華年度人物評選”,使樹身邊人物,學身邊人物成為風氣。
(2)教師培訓校本化。
1、打造精品教研組,依托校本研訓,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2、指導教師建立個人博客,實現多方互動,使教師不斷“升值”;
3、發揮骨干輻射作用,分層次進行培訓。新崗培訓形成體系。
(3)教師發展一專多能化。
“基石杯”青年教師競賽形成制度,使得學校的各領域均有拔尖人才。
(4)骨干教師培養精品化。
開辦骨干培訓班,采取“校內培訓——赴先進地區學習——出國培訓——廣納賢士”的思路,培養一批省、市、區、校教學骨干、學科帶頭人及優秀教師,形成各學科的教學風格與特色。
(5)教育科研優質化。
1、為研究型教師成長搭建舞臺,給予優惠政策。
2、完善教育科研的操作程序和獎勵辦法,激勵教師人人自覺主動地進行科研活動
3、設立優秀科研項目獎,鼓勵教師有自己的見解和追求。
(6)教師評價主體化。
探索建立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注重教師自我評價和過程評價,記錄教師的成長過程,突出反饋調節功能。
(7)教師發展現代化
加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使教師能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的探索,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提高教學效益。利用網絡空間為學生服務、為家長服務。
2、提升辦學質量
學校以德為本,以質立校。
(1) 德育工作突出針對性、實效性、創造性
①實施案例研討的培訓方式,培養研究型的班主任。
②為學生搭建自主發展的舞臺:如“一周校長”,“和諧天使”、“班干部崗位輪換制”,讓學生參與學校與班級管理,讓所有學生都有鍛煉機會,在校外參加社會服務,學農、學軍,科技發明,社區服務,培養學生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和實踐能力。
③深化評價制度改革,引進學分制,改革學生成長記錄冊。
④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充分利用各種紀念日培養學生的艱苦奮斗意識,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按年級分解經典誦讀的內容,有效達成玉華小學的學生六年積累300首古詩詞的目標,在經典文化的滋養中孕育美的心靈。
⑤扎實推進養成性教育:使孩子養成一生受用的100個好習慣。做家庭的好孩子、社會的好少年、學校的好學生。實現六愛:珍愛自己、關愛長輩、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生活。
(2)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樹立“高質量、低消耗”的評價理念,建立學業成績目標體系,建立教學質量的跟蹤評估體制,對教師教學工作實行全過程性評價,關注起點、過程和結果。控制平行班之間優秀率、不及格率的差距,優秀率控制在10%,不及格率控制在8%。控制正答率和錯誤頻率,最基本的知識與技能的正答率應不低于85%,某些重要知識的錯誤頻率在一個班里不超過3人次。
各學科考核的質量指標底線:
低年級
中年級
高年級
優秀率
60%—80%
50%—60%
40%—50%
及格率
100%
98%
96%
①突破傳統的教學觀念,自學、反思形成制度,引導教師形成 “養成善思、樂學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探究、自主創新的能力。”的教學理念
②突破傳統的課程設置,開發校本課程,以“歡樂大本營”活動為載體,擴充課程內涵,開發藝術類、運動類、實用技能類、學科延伸類的校本課程,讓學生在“歡樂大本營”活動中,你行,我行,他也行,讓校本課程滿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③突破傳統課程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課堂教師講課時間不超過20分鐘,把時間還給學生;優化教學方法,有效實施探究性、合作式學習;優化教學形式,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和計算機輔助教學。
④以“提升教研組長職業素養的校本研修策略研究”為研究課題,培養一支優秀的教研組長隊伍,有效實施“五段式校本教研”模式,形成同伴互助的良好氛圍,整體推進教師的專業能力。推行“三小”工程,深化專題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⑤繼續深化考試制度改革,加強考改實效性研究。重點研究“用科學命題引導高質量教學”,提高命題的信度、效度,加強檢測、分析、反饋、矯正工作的指導,每次檢測后,均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分析,跟蹤薄弱班級和薄弱年級,提高“兩率”,堅持每月一次的教學質量分析會,全面提升教學效益。
3、優化特色建設
繼續發展藝術、體育特色,彰顯教學特色。藝術類各項比賽進入區前三名,體育各項比賽進入區前三名。民樂隊奏響大連市,走出國門。加強群眾性藝術、體育活動的普及與發展。在高層次理論的指導下,總結提煉特色。
4、優化校園環境建設
規劃校園文化環境藝術工程建設,尤其是操場文化。開辟體育樂園,讀書樂園,加大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配備,使學校成為學生向往的學園、花園、樂園。成為教師敬業、樂業的沃土。激發師生愛校熱情,留戀學校,有歸屬感、幸福感。建一座標志性雕塑。建體育館、大型圖書館、閱覽廳、陶藝坊、讀書長廊。建教師的讀書休閑陽光屋。學校面向社區開放,創建高效能的學校。
5、對外交流取得新進展
打開國際視野,創建現代化國際學校。建國外4所友好校。國內其他城市2所、市內1所,農村2所。每年組織教師、學生出國訪問,出市學習。做好友好校回訪交流工作,帶著課題進行交流,開闊師生視野,培養大氣睿智的玉華人。
6、優化學校信息化建設
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引領學校發展走向現代化。繼續加大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配置力度,努力改善教師的辦公條件,實現人手一機。加強網絡教室建設,為使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接受信息技術教育,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創造條件。要通過購買、自建、交流共享等多種途徑,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各類教育信息資源,努力實現教育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實現各級各類信息資源在更廣大的范圍內共享。積極參與區域資源統籌建設與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提高學校信息化水平。
7、優化學校管理
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實現超越制度的文化管理。人文管理——團隊管理——自我管理,90%的教師與學生實現自我管理與發展。
總之,所有的設想都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去思考、去實踐,我們將堅持科學發展觀,相信在北師大專家的引領下,玉華人一定會同心同德,再創輝煌!
玉華小學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