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題系統研究了文峰小學發展現狀,明確了博雅教育在推進文峰小學發展進程中的作用與地位,確定以博雅教育為特色的學校文化建設理念與目標。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形成了多方面的成果,現階段成果主要在我校教育、教學、管理建設等方面進行應用和推廣。
(一)博雅教學與教研文化的構建
課題組人員在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入教學課堂探索實踐。由于全體教職員工都積極參與的校本課題緊密聯系本課題,博雅教育思想已逐步滲透到教師教育、教學、教研活動中。教師的任務已經牢牢地確立,即與學生一起培養與發展起一種文化傳統,一種與人類知識文化相一致、相適應的文化傳統。從學生的精神狀態與情緒表現看,學生的思維張力、專注投入程度、積極性、探究興趣與熱情都很高。
文峰特色發展道路,使辦學理念與辦學特色相結合,使學校特色教育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學校將堅持博雅特色教育與課程建設相結合的道路,發揮好學校特色教學優勢,促進學生特長發展,繼續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與校本課程“文明禮儀教育”的研究和實施。
(二)推行學科滲透方式,是實施以博雅教育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過程。
我們努力將博雅教育理念滲透到學校所有教育教學行為中,形成校本課程。
1、在各學科中整合傳統文化教育,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
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要把人文精神滲透于學科教育內容之中,注意挖掘教育內容本身內涵的社會功能、人文精神和價值觀念等,通過教育內容融化人文精神。將人文精神融入教育內容、將知識內化為素質是教育的關鍵點。例如音樂課上,老師根據教材內容充分讓學生認識器樂、欣賞名曲,并在校內舉辦了音樂會;體育課上,老師將傳統體育項目納入課堂教學,教學生武術、踢毽等項目;美術課中,教師給學生講解臉譜的繪制等等。像數學,科學這樣的理科課程,又可以有意識的加入數學史、科學史,數學家、科學家介紹等內容。
在教育的實施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施非限制性審美化的教學。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方法,比如說實驗法、調查法和發現探究法等等,同時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廣播電視新聞等新型美感現代教育方式。課堂教學中巧設情境激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注重教學有效性。同時,要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內容和范圍,提供多種機會讓他們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走出課堂了解個學科的本性、社會功能、學科對人類命運的影響等等。
2、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綜合實踐課程,以踐行博雅育人文化精神,養成學生儒雅氣質。
中華民族的禮儀中,保留了豐富的優秀文化元素,它實際上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體現。實行禮儀教育,不僅是教會學生懂禮貌,講理貌,做文明人,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是落實民族精神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同時對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構建和諧社會也有著積極作用。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個人生存、交往的基礎。孔子曾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要“立于禮”。
我校實施博雅教育,首要的目標,就是要教育學生“雅言、雅行、雅致”。我們將“文明禮儀教育”作為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的“開場戲”,以此促進有儒雅氣的學生養成,形成有書香氣的校園文化。文明禮儀教育重在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他們的道德自覺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培養優雅的氣質和優美的儀表、風度,促進完善獨立人格的養成。
3、開設家長學校,優化博雅育人環境,協調學校、家庭、社會關系。
建立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位一體化的大教育體系,是實施博雅教育不可缺少的條件。以“家長委員會”的形式,加強學校與家庭良好的合作關系。這一形式在原有的班主任工作(如家訪、家長會、評語)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提高。通過家教專題講座、小組討論、行為咨詢、心理咨詢、假日活動、家庭交流、家長服務、家教心得交流等活動,幫助家長解決在教育子女時不時出現的實際困難,營造家庭博雅氛圍,提高教育的效率。
學校積極尋求社會的支持。學校開辟校外社會實踐基地,要求每個學生都參與社會實踐,并且每學期實踐天數在一星期以上,實踐后撰寫社會實踐報告。學校應積極回報社會的厚愛。組織師生積極參加當地政府開展的文明城市、文明社區創建、植樹造林、“感恩社區行”等工作,踴躍參加愛心活動;學校大隊委開展給孤寡老人送溫暖活動。
(三)研究成效
我們不僅將博雅教育納入學校文化建設的課題研究活動中,還將其納入學校課程建設中,即將博雅教育滲透到學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此外,為達成目標,我們成立了課題領導小組,并將本課題與學校校本課題結合實施研究。
博雅教育研究實施以來,文峰小學迅速發展壯大,文明創建獨樹一幟:學校先后被評為文登市示范學校、文登市文明單位、文登區體藝教育先進學校、文登市安全工作先進學校、威海市標準化學校、文登區課改先進學校、文登區教育科研先進學校;學校發展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