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就張羅著要去武夷山,終因凡塵瑣事直到初秋才得以成行。
這是四年間的第三次武夷山之行,較前兩次不同,此行的目的,除游山玩水之外便是問茶。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我的茶莊已經營了六年。幾年間因為受大氣候金融危機的影響,生意起伏不定,好在我小富即安心理使然,起起伏伏間倒也做到淡看云起云落,且在忙碌與閑暇之余,做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看想看的風景,日子于我,倒還算清閑自在。
無錫到武夷山,自駕需七八個小時,雖然駕照到手七八年,但天性愚鈍膽小的我卻少有駕駛,所以這一路唯有辛苦老公。因為是臨時決定,下午三點啟程,到達已是燈火闌珊時。
前兩次,武夷山可圈可點的景點差不多都已去過,所以第二天重點是在山間穿行,看山、看茶山,看樹、看茶樹,看水、看清澈通透的溪水,品茶,品武夷巖茶。
雖然與茶接觸了四年時間,但極其不思進取的我對茶,真不敢說了解。謙虛地說連略知皮毛都不算,因為那一葉之中學問實在太多,若不是自小耳濡目染或潛心研習,亦或是天性于此本就是為茶而生,有誰敢自我標榜說了解。
大自然給了武夷山特殊的地質地貌,起伏的山連綿著延展著,而勤勞智慧的武夷人依仗大自然的饋贈,將一座座可以利用的山利用起來,雖然只是一色的綠,但放眼望去,依舊不乏美感,如一件件精心而就的作品。
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來武夷山,真的感覺不到這里濃郁的茶的氛圍。穿大街走小巷,林立的店鋪琳瑯滿目的幾乎都是與茶有關聯的。隨便走進哪一家,買不買他們的茶不重要,重要的是店家那一聲熱情的招呼:喝茶!
穿行在山路之間,目光所及入心入眼的多是茂盛的茶園,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如一幅畫似一處景,享受!
與鐵觀音不同,武夷巖茶一年只在春天采摘制作,到了秋季,茶農會將茶樹修剪一番,剪下來的枝條葉片直接培埋在茶樹的根部作為肥料“化作春泥更護茶?!?/p>
此行雖然未見采茶制茶的過程,不過看一看滿目蔥盛的茶山茶園茶樹,品一品茶農們泡制的巖茶,聽一聽他們娓娓講述的茶的歷史,終算不虛此行,這樣想著走著回味著, 身隨車輪的移動,心繼續向往著前方......
這條河流,有九寨的感覺,河水清澈見底翠綠如玉。
一條峽谷一條河流,近乎貪婪深呼吸,清新通暢入脾入肺。
武夷山“華西村”-----著名的星村
茶廠,初步了解一下制茶工序。
路遇一隊騎行的旅友,最羨慕的出游方式,一輛單車一個背包,隨走隨停隨看。 夢想著有朝一日可以成為他們這樣的人。
累了,坐下來歇歇腳,農家樂品嘗當地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