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北岳恒山
01
北岳恒山
恒山位于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里,又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恒山上雄關并立,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1982年,恒山風景名勝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佛教圣地五臺山
02
五臺山位列中華十大名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現存寺院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五臺山是一個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游風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
03
介休綿山
綿山起源于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綿山又名介山,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筑,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佛教禪林。綿山風景名勝區的仿古建筑群風格多樣,集華夏古今之精華,構成了現代仿古建筑物的獨特風格。綿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清明節發源地,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館。
沁水歷山
04
歷山是中條山脈的一段,位于山西南部地區翼城、垣曲、陽城、沁水4縣的交界處,最高峰舜王坪,海拔2358米。相傳舜王當年耕治此山時,曾編制了黃河流域的物候歷——《七十二候》,故后人稱此山為歷山。境內峰巒疊翠,高距云表,是山西省南部最高的山,保存著華北地區僅有的一片原始森林。這里自然風光、原始森林和古人類文化融為一體,集旅游、探險、狩獵、考古、寫生、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區;是一個大氣、土壤、水源、環境質量品位極高的、無污染的自然風景區。
05
盂縣藏山
藏山位于太行山西麓,盂縣城北十八公里處,與佛教圣地五臺山、革命圣地西柏坡緊緊相連,集北國雄奇與江南秀色于一體。“藏”源于趙氏孤兒的故事。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
靈石石膏山
06
石膏山位于靈石縣東南部42.5公里處,晉中、晉南和晉東南三地交界地帶,與介休綿山、沁源靈空山鼎足而立,最高海拔2532米,主峰海拔1878米,為山西省中南部一座風光旖旎的歷史名山,其中龍吟書院在2011年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石膏山風景名勝區現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地質公園。
07
寧武蘆芽山
蘆芽山薈萃了“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廟、關”十大景觀,集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及中國民間文化旅游示范區于一體。以蘆芽山為中心,包括馬侖草原、小蘆芽山、萬年冰洞、千年地火以及懸崖棧道、天池湖群和情人谷等諸多景點,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教名山,毗盧佛道場。
道教名山北武當
08
北武當山位于山西省呂梁山中部,方山縣境內,是我國道教發源地,也是北方道教圣地。整個景區由72峰、32崖、24澗組成。山中有道觀、石刻、壁畫、泥塑等景觀,主峰真武峰海拔1,983米。北武當山自然資源豐富,有世界珍禽褐馬雞,以及豹、麝、狍子等大型哺乳動物。主要的山石景觀有:古猿望日、石豬受難、九龍出洞、石象守山、天壺傾露、石羊朝圣、石龜下蛋、石虎、石蛤蟆、龜蛇斗智等。最令人稱奇的是“龜蛇斗智”奇觀。
09
永濟五老峰
五老峰位于永濟市東南16公里的中條山脈,地處晉、秦、豫三省交匯之黃河金三角,景區面積200平方公里。東20公里有全國最大的武廟關帝廟、黑泥漂浮浴場——中國死海;西20公里有《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中華瑰寶唐代黃河鐵牛以及全國四大文化名樓之一的鸛雀樓。1994年被國務院批準為“五老峰風景名勝區”。
太行至尊王莽嶺
10
王莽嶺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東南部的古郊鄉境內,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險絕之境,林海蒼茫,松濤彌耳,整個山上,處處是美景,處處皆可入畫,是影友拍攝風景的絕佳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