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處理
修剪樹枝時機,大多在秋末會比較恰當。先剪到離基部1cm左右,樹勢強的不必特別處理,流出的松脂會自然干燥,保護傷口,樹勢較弱的最好涂些愈合劑,避免樹液流失太多,影響樹勢(樹勢太弱,不適合做太多的修剪)。(傷口上抹上爛泥巴,幾天后檢查,還有松脂流出的話再抹一次,這次將爛泥和流出的松脂混在了一起,效果會比較好)等留下的樹枝干枯后(約1~2年),再把留下的部份從基部剪除,此時最好使用叉枝剪,樹干愈合會較好。
叉枝剪在切口有弧形的設計,比較小的樹枝能剪出略凹的傷口,有助傷口愈合。比較大的樹枝,要再用利刃(如果使用美工刀,雙手必須戴上棉手套,同時一次不要削得太厚,免得刀片折斷,割傷自已)將已經干燥的木材修掉,把傷口修平,再涂上愈合劑,保護傷口(不論樹勢強弱,稍大的傷口都需要涂愈合劑,避免流出太多樹液,影響樹勢),加快愈合速度,傷口也比較平順美觀。
處理傷口的時機,以樹液流動快速、生長旺盛的季節(四、五月)比較恰當,利用此時植物的生理狀況,盡快增生愈合組織。
引用:盆栽舍利絲雕
組織愈合的速度,取決于以下四種條件:1.樹液流動的強弱。 2.樹液輸送的角度。 3.傷口最初處理的優劣。 4.傷口的保護程度。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樹液輸送的角度,實驗得知,一個圓形的切口其最慢愈合的地方,是最上及最下兩點,如圖1(下圖)所示。 原因是樹液以最短距離輸送,圓形的兩端正好是死角,所以這兩個點是最慢愈合的地方,因此作業時把圓形切口兩端,雕刻無死角的眼睛形狀,如圖2(下圖)所示。 如此一來就能符合樹液輸送原理,形成無障礙空間,使樹液流動暢通無阻,加速愈合速度,也能讓疤痕平順美觀。
注:在實驗階段時,常常因為必須把傷口手術得更長,直覺上誤以為傷口變大了,愈合時間必會拉長,甚至擔心會留下更大的疤痕,因此遲遲不敢下手。反之,實驗結果證明此法效果卓越,不但可以縮短愈合時間,并能使傷口平順自然。
(文字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