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聽酈波老師的《古詩鑒賞》,他這樣評價一位唐代詩人,說他是真正的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他年少得志,才華橫溢,但沒想到出仕后歷經多次政治打壓后,幾次被遷徙流放,在巴山蜀水凄涼地一待就是二十多年,可盡管如此,他卻絲毫沒有消沉失落,在巴山蜀水之間編撰了有名的《竹枝詞》,在好不容易回京后,直接續寫一首《再游玄度觀》,諷刺那些曾打擊自己的政敵,這樣的豪邁、這樣的直爽、這樣的人生氣度,讓我不禁佩服起來。
所以,買了這本《劉禹錫傳》,準備好好的領略一下這位唐朝詩人的風骨。
說實話,盡管他的《陋室銘》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也曾被這篇小作打動,對對于劉禹錫這個人,卻真的沒有太深刻的印象,畢竟在唐那樣一個天才輩出的朝代,前有陳子昂、王昌齡、駱賓王,中有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后有杜牧、李商隱,劉禹錫在他們中間,真的好像不太那么有名。但真的讀過他幾首詩之后,就會發現,他在他們中間其實毫不遜色,只是,我對他關注太少而已。
先來領略一下這位銅豌豆詩人前后兩首《玄度觀桃花詩》
玄都觀桃花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每次朗讀這兩首詩,我都忍不住想笑出聲,怎么樣的傲骨,怎么樣風采,才能在被貶出京城十年后再回來,就直接寫出第一首桃花詩,又是怎么樣的傲氣,才能在又被貶十年后,還能再度開口嘲笑和諷刺那些無知的政敵們?有人說他恃才任性,我卻覺得他恣意瀟灑,管你功名利祿,一生不能使我屈服。二十年多年貶謫,我依然是當初的我,就這份真心真性,又有誰能保持的?。?/p>
今天讀書,只不過是讀了十幾頁,第一章讀完。在這一章里,還只能看到劉禹錫出身在官宦世家,雖然少年時期逢中唐之亂,但由于家教甚好,而且聰慧伶俐,所以從小就飽讀詩書,知禮孝順,而且耳濡目染結識了許多文人名士。在他剛剛二十出頭時,已經三試三中,名動京城。但由于父親去世,他在京任職一年多,就回洛陽守孝三年。年少成名的他,后世如何,下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