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爵先生按:武德九年,天象異常。太白星三次大白天的出現在天空正南,星光直逼太陽的光芒。古人認為,太陽象征天子,其光芒被星光所逼,預示著皇位不穩,天下大亂。太白經天這一異常天象給大唐帝國的政局帶來極大的震蕩,為了維護各自的利益,李淵、李建成、李世民展開了更加激烈的交鋒,為了斬斷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李元吉派刺客暗殺尉遲敬德。深夜,一條黑影竄上了位于長安城西北的布政坊的高墻,尉遲敬德就住在那座里坊之內……
接上篇:
不久,李淵帶著三個兒子去長安城南打獵。
李建成有一匹胡馬,膘肥體壯,脾氣暴躁,難以駕馭。他把馬給到李世民說:“這是一匹良馬,能跳過好幾丈的山澗。弟弟你善于騎馬,可以騎騎試試。”
李世民騎上了那匹馬,馬尥了好幾次蹶子,李世民都敏捷的從馬背上跳下來,毫發無傷。李世民估計也有些得意,但得意就容易忘形,得意忘形就容易禍從口出。李世民對身旁宇文士及說:“太子想用馬殺我,死生有命,他哪能傷的了我?”
李建成聽到了這句話,就讓李淵的妃子在李淵那吹枕頭風說:“秦王說他有天命,將為天下主,哪能那么容易死呢?”
大唐帝國往事
李淵聽后大怒,先招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后再召李世民,斥責他說:“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你們為什么就那么心急呢?”
李世民趕快磕頭解釋,但是李淵不聽。
這個時候正好下面報告說突厥又入侵了,李淵就換了一副面孔,寬慰了一下李世民,跟他商量突厥的事情。
由這件事可以看出,李世民已經失去了李淵的信任。李淵對李世民的態度完全是功利主義的,用得著了就給個好臉色,用不著了就訓斥一頓,之所以還沒有跟李世民徹底翻臉,完全是因為突厥這個強敵還在。
前不久李建成和李淵的妃子還因為突厥的事情在李淵面前詆毀李世民,說:“突厥雖然屢屢犯邊,但是得到財物就會退兵。秦王外托抵御之名,其實是想總攬兵權,為謀權篡位做準備。”
武德九年(626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這一年連太白星都不安分了,根據史書的記載,這一年出現了太白星三次在大白天出現:武德九年五月,太白晝見;六月丁巳,經天;己未,又經天,在秦分。太白就是太白星,也就是金星,如果白天在天空正南位置出現了太白金星就叫太白經天。
太陽的光芒很明亮,一般情況下,太陽出來的時候星星的光芒就會被掩蓋住,所以白天肉眼看不到星星。如果白天看到星星,那么就是天象異常。金星出現在太陽旁邊,說明金星的光亮將要超過太陽了。太陽代表天子,光芒被星星蓋過,說明下面的人要謀反了。
古籍上有說“太白晝見,天子有喪,天下更王,大亂,是謂經天,有亡國,百姓皆流亡”,又說“經天則晝見,其占為兵喪,為不臣,為更王,強國若,小國強”。
其實,太白經天只是一種普通的天文現象,并不能預示什么。但是,由于古人迷信,太白經天會引起一些人的恐慌,這種恐慌的情緒會促使當事人做出一些決定,這些決定可能會引起某種重大后果,每當這個時候,那顆太陽系中普通的一顆行星就會背鍋。
六月丁巳的那次太白經天之后,秦王李世民讓行臺工部尚書溫大雅鎮守洛陽,派遣秦府車騎將軍張亮率領千余人奔赴洛陽,想要秘密交接山東豪杰,等待時機,隨機應變。秦府的人事調動引起了齊王李元吉的警覺,李元吉控告張亮圖謀不軌,下令進行拷問,張亮自始至終沒有說出秦王的意圖,李元吉只好放了他,讓他回了洛陽。
這次的太白經天不僅讓李世民蠢蠢欲動,也引起了李建成的恐慌,他決定要采取行動了。
夜晚,李建成在東宮宴請李世民,但酒無好酒,宴無好宴。
李建成在酒里下了毒,李世民喝了毒酒之后,心中陣陣絞痛,只覺得天旋地轉,哇哇大口吐血。事后淮安王李神通,也就是李淵的堂弟,把李世民護送回了秦王府。
李淵聽說了這件事之后,就到李世民的府邸去看望他,了解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就斥責李建成說:“秦王一向不能喝酒,以后不準再讓他喝。”然后意味深長的對李世民說了一番話:“我們自舉旗興兵以來,蕩平海內都是你的功勞。本來我想立你為太子,但是你多次推辭;建成年齡比你大,并且已經做了很多年的太子了,我不忍心奪了他的太子之位。我發現你們兄弟好像無法兼容,都待在長安,恐怕有一天會發生變故。我打算讓你去洛陽,陜西以東的土地都歸你管轄。你可以建天子旌旗,如梁孝王故事。”
李世民哭著表示,不愿意遠離父親膝下。李淵勸他說:“天下一家,東西兩都離得也近。我如果想你了,就會到你那去,不用過于傷感。”
李世民打算啟程去洛陽的時候,李建成和李元吉認為不能讓李世民去洛陽。因為李世民一旦去了洛陽,就等于放虎歸山,放龍入海,洛陽是李世民的地盤,到了那里再想控制李世民就比較難了。如果把他留在長安,他勢單力薄,很容易取他性命。
倆人秘密的指使一些大臣給李淵說秦王府的人對去洛陽這件事表示出了極大的歡喜,看他們的架勢,好像不會再回來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又指使李淵比較親信的大臣反復向他陳述放李世民去洛陽的利害關系,最終讓李淵改變了主意。
李世民的洛陽之行泡湯了。
李建成打算用毒酒殺掉李世民的事情兩唐書和資治通鑒均有記載,但是我讀到這段歷史的時候感覺有些邏輯說不通。
首先,既然下毒了,為什么沒有毒死?以太子的勢力買到假冒偽劣產品的概率應該不會太高吧,誰敢作死賣給他假貨啊?
其次,既然都敢下毒了,為什么不直接動手在酒席上殺掉他呢,這種方法效率更高啊,為了掩人耳目?但是在東宮喝了酒之后回家死了,那就等于直接告訴了全天下太子殺了李世民,這不是禿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嗎?
李淵給李世民說的那段想要立他做太子的話也有邏輯不通的地方,讓他去洛陽建天子旌旗,就相當于把大唐帝國一分為二,一半給太子李建成,一半給秦王李世民。
李淵還沒有糊涂到分裂唐帝國的地步。帝國一旦一分為二,一天不容二日,太子和秦王必定會展開新一輪的爭奪。到時候,兩者必有一方打敗另一方,或者兩方同時被其他的勢力所擊敗。李淵不愿意看到兄弟二人在長安爭斗,難道就忍心看到兩人在戰場上兵戎相見?
總之,這段記錄很值得懷疑。有可能是后世的史官為了維護唐太宗的光輝形象故意編造的一段歷史,為李世民繼承皇位的合法性人為制造證據。
但是,那些畢竟都是正統史料,在沒有確切證據的情況下我們還只能選擇相信,有疑問的相信。就像是法官審案一樣,只是懷疑是不能給罪犯定罪的,并且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符合邏輯。
這個時候,李建成和李世民就像是兩個站在擂臺上的拳擊運動員,沒有什么好掩飾的了,開打吧,看誰誰先擊倒誰。
在這個拳臺上,李建成和李世民是同一個級別的拳手,兩人手下的人只能做輔助,但是李建成這邊多了一個李元吉,李元吉跟他倆幾乎是同一個級別的選手。
毒酒事件之后,李元吉曾經在李淵面前直截了當的建議他殺掉李世民,李淵說:“他有平定天下的功勞,沒有犯下重罪,用什么借口殺他呢?”李元吉用了“何患無辭”一詞回復李淵,說:“秦王初平東都,待在那里不肯回來,散錢財收買人心,又公然違抗您的敕令,這不是造反是什么?趕快殺了他就是了,何患無辭?”
李淵沒有表態。
雙方的斗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了,太子這邊在緊鑼密鼓的采取行動,秦王府的人也沒有閑著。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都苦口婆心的勸李世民趕快采取行動,李世民被他們的言辭所打動,逐漸動了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念頭。
太子這邊也祭出了組合拳,除了下毒、向皇上進讒言,他們還打算挖墻腳。
第一個目標是尉遲敬德。
李建成送給尉遲敬德一車金銀,被尉遲敬德拒收了。
在對付尉遲敬德方面,李建成用錢,而李元吉打算用刀。
在整個玄武門事件中,李元吉想要采取的方式都是簡單粗暴的,能用武力解決的問題,絕不想多動腦筋。
夜深了,一條黑影竄上了位于長安城西北的布政坊的高墻,尉遲敬德就住在那座里坊之內。唐朝民風彪悍,暗殺成風。武則天的寵臣明崇儼,唐代宗時期宦官李輔國,唐憲宗時期宰相武元衡等人都死于暗殺。
據說職業殺手都會一種“飛天夜叉術”,他們輕身功夫了得,穿房越脊,飛檐走壁,高來高去,如履平地。
那條黑影是李元吉派來的刺客,目標則是尉遲敬德。
刺客跳下高墻之后,悄無聲息的幾個縱躍就到了尉遲敬德的門前。
能被派來暗殺尉遲敬德的殺手肯定不是等閑之輩,一定是久經江湖,經驗豐富的老手。
但是那人看到的情景卻讓他大吃一驚,只見尉遲敬德家中門大開,他正躺在房間里呼呼大睡,鼾聲如雷。
尉遲敬德名聲在外,那可是殺人不眨眼的魔王,如果不能一擊致命,刺客肯定不能活著出布政坊。看到尉遲敬德如此自信的躺在房間里睡覺,不關門,也沒有哨兵,活脫脫一出空城計,刺客害怕其中有詐。
刺客在門前猶豫半天,最終也沒敢進去,很不情愿的走了,翻墻而出。
出了布政坊之后,殺手可能不太甘心,于是再次回到布政坊內,打算下定決心再暗殺一次。結果到了尉遲敬德門前還是不敢進去,這樣來來回回往返了好幾次,最終還是放棄了。
其實刺客的一舉一動都沒有逃尉遲敬德的眼睛,此時的他其實是在裝睡。李元吉派刺客暗殺他的計劃早就被他知道了,秦王在太子府和齊王府安插的都有暗哨,并且這些暗哨都在關鍵的時候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刺殺不成,李元吉繼續想別的辦法。
李元吉在唐高祖李淵面前誣告尉遲敬德,李淵下令逮捕尉遲敬德,打算殺掉他。李世民苦苦求情,最終得免。
史書上對這件事敘述的很簡略,既沒有說以什么樣的罪名誣告,也沒有寫審訊過程,李淵直接就打算殺人了。李淵這樣做其實很好理解,那就是什么罪名已經無所謂了,只要殺掉就行。李元吉的誣告正好讓他順水推舟,就像李元吉之前勸他殺李世民的理由一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尉遲敬德只是太子集團的第一個目標,后續程知節(即民間傳說中的程咬金)、房玄齡、杜如晦都被逐出秦王府,李建成用金錢收買段志玄,再次被拒絕。太子集團的目的很明確,抽走李世民身邊的武將和謀士,斷其左膀右臂,讓他成為一個光桿司令。
史書上記載李建成和李元吉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沒有說李淵的態度。稍加分析就不難得出,李淵其實是偏向太子集團的,因為如果沒有李淵的同意和默許,這些事情根本辦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