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內膜破潰、疼痛十余年
患者十余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口腔潰瘍,當時面積3*3MM左右,單發,未引起重視。采用口腔潰瘍貼外用,病情好轉后,未繼續治療;再次加重后,口服華素片、西瓜霜、北豆根片等未能解決問題,后發展到10*11MM大小,擔心癌變,在醫學院附屬醫院住院,接受系統治療1月,潰瘍面積稍小,未能徹底治愈。就診時潰瘍面積10*12MM,單發,疼痛難忍時用涼水漱口,感覺稍舒,伴口臭,大便干結,牙齦紅腫,舌尖紅,舌根白膩,齒痕舌,脈象左右寸口浮弦,右尺沉緊。
診斷:口瘡(虛火上炎)
治法:滋腎潛陽,養陰清熱
方藥:黃 柏20 砂 仁15 炙甘草30 龜 板20 附 子20
麥冬30 天冬20 地骨皮25 苦杏仁25肉桂10(后)
鎖陽30 玄參30生地20 浮萍15 生甘草15 五付
另:蒲公英30、忍冬藤30、野菊花30、黃柏20 加水煎成300ML,每天含漱十余次。
二診:服藥五天后,疼痛明顯緩解,大便從第三天開始每日一次,潰瘍面積有縮小之勢。效不更方,守方七劑。漱口藥繼續使用。
三診:潰瘍愈合,未訴不適,內服藥再進三劑,每劑服兩天,鞏固療效。囑忌食辛、辣、咸食物。
半年后,帶女兒(患唇繭)前來就診,問及潰瘍病情,稱未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