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莊關帝廟】
張莊關帝廟,位于祁縣東觀鎮張莊村北部,由于村莊急劇擴大,現在關帝廟已經處于村中心了。此廟座北向南,一進四合院形制保存完整,總面積約500㎡。始建年代無考,現存建筑為清代遺構。整組建筑中的所有殿宇,均為灰瓦單檐硬山頂,屋面全部為新瓦新建。由于左側緊靠民居,只能看到她右側的外部情形。
【關帝廟前右視】
【關帝廟后右視】
【山門右側磚雕】
【正在修繕】
我是中秋節當天去的。我到時關帝廟已經基本修繕完畢,正在彩繪。因為兩座門都朝里面關閉,所以斷定里面有人,便去敲門。老半天才有一個人出來開門,一聽口音就是外地人,他很客氣地放我進來了。
【崇寧殿】
【崇寧殿內的梁架】
關帝廟正殿是崇寧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前檐出廊。柱頭和補間均設置斗拱一朵,共七朵。明間出斜拱,這幾乎是明清寺廟建筑的“定律”了。我到時崇寧殿已經彩繪完畢,看不出原來的樣子了。因為我看到整座廟宇的屋面已全部更新,猜測可能木構也更換了。
我一邊拍照一邊和他閑聊,得知他是山西沁縣人,是個彩繪工,現在就由他一個人來完成張莊關帝廟的彩繪工作。我問他彩繪以前的前檐木構是否更換?他說沒有更換,確實是原來的構件。我不太相信,他說他剛從“長治城隍廟”完工過來這邊,長治城隍廟可是“國保”哦!說明他還是認真的。
進了大殿里面看到梁架,我才確信木構件沒有更換。但是大殿的內外墻壁已經粉刷一新了,沒有了任何壁畫的痕跡。象這種明清時期的小型寺廟,結構形制很簡單,而且整個山西省遍地都是。一旦沒有了壁畫,基本就沒有什么價值了......
【明間斜拱】
【柱頭鋪作后尾】
大殿前廊上的七朵斗拱,除了明間一朵以外,均為四鋪作,華拱出頭刻作假琴面昂。不過有個情況,是我當時看到比較覺得新奇的。后來幾天里,我又相繼發現兩座寺廟有相同的情況,才感覺這是一個普遍現象:耍頭后尾上置“T”形替木以承托前廊的算拱枋。呵呵,不用“昂”的情況下,斗拱后尾夠不著哦!
【大殿右側墻面磚雕】
【右配殿】
【左配殿】
左右跺殿中保存了幾幅壁畫,其中右配殿的壁畫相對完好一點,右壁素繪一幅“雷公”。左壁壁畫已經褪色,看不太清楚,按照神話傳說的規律,應該就是“電母”吧。跺殿的山面上也有壁畫殘存,但是構圖和內容都很簡約。不過這也說明一個情況:既然這么簡單的素繪都能得以保留,說明正殿內的墻壁上,在修繕以前就已經沒有壁畫了!
【雷公】
【電母?】
【從大殿看山門內側】
【山門內的建筑基址】
山門建筑的內外兩側完全一模一樣。但是在山門內側,緊連著山門基座的正前方,發現有明顯的建筑基址,非常整齊完好,明顯高出院內的青磚地面,大約有12㎡面積,砌邊的砂石上有方形孔洞。這個基址上會是什么建筑---舞臺?獻殿?
【鐘樓遺址】
【鐘樓外側的磚雕】
張莊關帝廟的鐘樓基座保存完好,甚至還有三根立柱原地挺立,可見樓頂是人為拆毀的,不是倒塌。而鼓樓已經蕩然無存,外向的形制是重建的單層墻壁。
張莊關帝廟,由于喪失了壁畫,是祁縣現存寺廟中最普通的一座,但是她所在的張莊村是一個大村莊,人口眾多,經濟條件相對較好,有條件保護她,所以看來她的命運要比本縣其他寺廟好一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