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醫入門的四大表格
中醫陰陽五行的人體類象表格
身體癥狀
陽的癥狀:熱證、實證、表證。
陰的癥狀:寒證、虛證、里證。
1
面紅、發熱、熱感、躁動不安。
面色淡白、精神萎靡、冷感、肢冷、倦怠無力。
2
口聲鼻
呼吸氣粗、
口干,咽燥為陰虛;
口渴喜冷飲
口鼻氣熱,胸腹灼熱為真熱證;
聲細、聲低懶言,胃口差、口淡、不口渴
口淡不渴、口渴喜熱飲
虛證:口干卻喝得不多;
聲音
3
排泄方面
矢氣惡臭、大便燥結;大汗是實熱
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為真熱證或實熱證;
大便量少,小便黃、量少為虛熱證;
小便清長為陽虛證;
大便稀溏為寒癥;大便不成形
虛證:小便頻數、失禁。
排泄方面
自汗:氣虛或者陽虛證。
盜汗:血虛或者陰虛證。
實熱證:咳吐黃稠痰、膿痰、或咳血。
虛熱證:痰少,痰粘,或痰帶血絲。
小便短赤:小便(每次)量少,顏色深黃(甚至帶有紅色)。常合并尿頻、尿急、尿痛,尿血等癥狀。
4
身肢
發熱,不惡寒,煩躁不安;四肢煩熱;身疲乏力為氣陽兩虛證;
身熱,躁擾不寧為真寒的表象證;
低熱或潮熱、兩顴潮紅為陰虛證;
兩手兩足心發熱,并自覺心胸煩熱為陰虛證;
氣虛:氣短,乏力、動則氣虛等癥;
畏寒喜熱,形寒肢冷,
喜熱覆被,精神萎頹淡漠,蜷縮而臥為真寒證;
表情淡漠、困倦懶言、手足發涼為真熱的表象證;
陽虛:畏寒,形寒肢冷;
手足麻木,口唇指甲淡白為血虛證;
身肢
實熱證:神昏譫語,甚則發狂。
陰血皆虛:頭暈目眩(肝病里證),失眠、消瘦。
氣陽皆虛:面色白或萎黃、精神萎靡,自汗,納少,舌淡胖,脈無力。
陰血皆虛:自覺心跳快而強,并伴有心前區不適感。——此心悸為心病、里證。
5
脈象
脈象有力:熱證或者實證。         脈象無力:寒證或者虛證。
脈象
脈浮數為表熱證;
脈洪數為實熱證;
脈細數為虛熱證;
脈細主血虛或陰虛之一;
洪大、滑實
脈沉遲為里寒證;
脈浮大無力為真寒證;
虛弱
6
舌質紅絳苔干為真熱證;
舌質紅苔黃厚為實熱證;
舌紅苔少苔無為虛熱證;
舌有裂紋為陰虛證;
舌質淡白胖嫩
舌淡胖為氣陽虛證;
舌苔黑為真寒證;
里證
臟腑
氣血津液
肝病的眩暈、脅痛,
心病的心悸、氣短、
肺病的咳嗽、氣喘,
脾病的腹脹、泄瀉,
腎病的腰痛、尿閉等。
表證
表熱證
主證:發熱重,惡寒輕,頭痛,咽喉疼痛,有汗,流濁涕,口渴。舌質稍紅,苔薄白不潤,脈浮數。
病機:邪正相爭于表,故發熱,惡寒。熱邪犯衛,汗孔失司,則汗外泄。熱傷津而口渴。熱邪在表,故脈浮數。
治則:辛涼解表。
常用方劑:銀翹散
表寒證
主證:惡寒重,發熱輕,頭身疼痛明顯,無汗,流清涕,口不渴。舌質淡紅,苔薄白而潤,脈浮緊。
病機:寒邪束于肌表或腠理,正邪相爭,故惡寒發熱,邪氣侵犯體表經絡,致衛氣營血運行不暢,故頭身肢體酸痛。正邪相爭于表,故脈浮。
治則:辛溫解表。
常用方劑:麻黃湯
4.表實證
主證:發熱、惡寒、身痛、無汗。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浮有力。
病機:邪盛正不衰、邪束肌表,正氣抗邪,肌表汗孔固密,故發熱惡寒而無汗,脈浮而有力。
治則:辛溫解表。
常用方劑:麻黃湯。
3.表虛證
主證:表證而惡風,惡寒有汗。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浮而無力。
病機:體質素虛,衛陽不固,故惡風,汗出,脈浮而無力。
治則:調和營衛,解肌發表。
常用方劑:桂枝湯。
辨別表寒證與表熱證,是以惡寒發熱的輕重和舌象脈象為依據。表寒證是惡寒重(體寒怕寒——同性相斥)、發熱輕,表熱證是發熱重(體熱怕熱——同性相斥)、惡寒輕,表寒證舌苔薄白而潤,脈浮緊,表熱證舌苔薄白而不潤,脈浮數。此外,風寒之邪可以郁而化熱,由表寒證變成表熱證,外邪侵入肌表后容易入里化熱,表寒證(或表熱證)可以轉化為里熱證。
辨別表虛證與表實證,結合病人體質,以有汗無汗為依據。表實證為表證而無汗,年青體壯者多見;表虛證為表證而有汗,年老體弱或久病者多見。虛屬陰,陰虛則陽盛,皮膚屬陽,陽盛則皮膚發熱——熱極傷津液,所以,汗液外滲而流失,從而體現了傷津液的形式。
辨別表證與里證,多依據病史的詢問,病證的寒熱及舌苔、脈象的變化。一般地說,新病、病程短者,多見于表證;久病、病程長者,常見于里證。發熱惡寒者,為表證(寒熱同時出現);發熱不惡寒或但寒不熱者,均屬里證(寒熱僅出現其中一種)。表證舌苔常無變化,或僅見于舌邊尖紅;里證常有舌苔的異常表現,脈浮者,為表證;脈沉者,為里證。
十二經絡之足太陽膀胱經
主治病候
本經腧穴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精神方面、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病癥和熱性病,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的病癥。本經主治頭、項、目、背、腰、下肢部病證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側線的背俞穴及第二側線相平的腧穴,主治與其相關的臟腑病證和有關的組織器官病證。如小便不通,遺尿癲狂瘧疾,目痛,迎風流淚,鼻塞多涕,鼻血丑,頭痛,項、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側本經循行部位疼痛等證。
十二經絡之手太陽小腸經
主治病候
本經腧穴主治頭、項、耳、目、咽喉病,熱病,神經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睪丸,目黃,頰腫,肩臂外側后緣痛等。下頜腫、耳聾、中耳炎、眼痛、頭痛、扁桃體、失眠、落枕、腰扭傷,目黃、上肢后邊內側本經脈過處疼痛等。
十二經絡之手少陽三焦經
主治病侯
本經腧穴主治側頭、耳、目、胸脅、咽喉病,熱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腹脹,水腫,遺尿,小便不利,耳鳴,耳聾,咽喉腫痛,目赤腫痛,汗出,頰腫(腮腫),耳后、肩臂肘部外側疼痛、無名指運動不靈等證。
十二經絡之足少陽膽經
主治病候
本經腧穴主治側頭、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熱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口苦,目眩,瘧疾,頭痛,頷痛,目外眥痛,缺盆(鎖骨上窩)部腫痛,腋下腫,胸、脅、股及下肢外側痛,足外側痛,足外側發熱等證。
十二經絡之手陽明大腸經
本經穴位主治頭面、五官、咽喉病、熱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虛癥:腹痛,腹鳴腹瀉、大腸功能減弱、肩膀僵硬、皮膚無光澤、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實癥:腹脹、易便秘、易患痔瘡、肩背部不適或疼痛、牙疼、皮膚異常、上脘異常等。
十二經絡之足陽明胃經
主治病候
本經腧穴主治腸胃等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某些病癥和咽喉、頭面、口、牙齒痛、鼻等器官病癥,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之病癥。如腸鳴腹脹,水腫,胃腸病、目、神志病、胃痛,嘔吐或消谷善饑,口渴,咽喉腫痛,鼻血丑,胸部及膝臏等本經循行部位疼痛,熱病,發狂等病證。
十二經絡之手太陰肺經
本經腑穴主治、肺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咳嗽,氣喘,少氣不足以息,呼吸短促,咳血,傷風,胸部脹滿,咽喉腫痛,手臂內側前緣痛,缺盆(鎖骨上窩)痛,肩背和上肢掌面橈側痛冷,肩背寒冷、疼痛等證。手心熱,煩心,小便頻數,尿色亦有變化等。
十二經絡之足太陰脾經
主治病候
本經腧穴主治脾胃病,婦科,前陰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胃脘痛,食則嘔,噯氣,腹脹、便溏、下痢,黃疸,身重無力,舌根強痛,下肢內側腫脹,厥冷、足大趾運動障礙等。
十二經絡之手少陰心經
主治病候
本經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咽干,口渴,目黃,脅痛,手心發熱等。渴而欲飲,手上臂內側疼痛,掌中熱痛,心痛,心悸,失眠,神志失常。
病機分析:手少陰心經支脈從心系上夾于咽部,心經有熱則咽干;
陰液耗傷手少陰心經穴位則渴而欲飲;心之經脈出于腋下,故脅痛;
心經循臂臑內側入掌內后廉,心經有邪,經氣不利,故手臂內側疼痛,掌中熱痛。
心脈痹阻則心痛;
心失所養,心神不寧,則心悸,失眠;心主神明,心神被擾,則神志失常。
十二經絡之足少陰腎經
主治病候
本經腧穴主治婦科,前陰病,腎、肺、咽喉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咳血,氣喘,舌干,咽喉腫痛,水腫,大便秘結,泄瀉,腰痛,脊股內后側痛,痿弱無力,足心熱等病證。如月經不調、陰挺、遺精、便秘、泄瀉。
十二經絡之手厥陰心包經
主治病候
本經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心痛,胸悶,心悸,心煩,癲狂,腋腫,肘臂攣急等證。
十二經絡之足厥陰肝經
主治病候
本經腧穴主治肝病,婦科、前陰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腰痛,胸滿,呃逆,遺尿,小便不利,疝氣,少腹腫等證。
中醫診斷推測生理、病理之圖表
自然界
五行
人體
五味
五時
五色
五化
五音
五氣
五方
五季
五臟
五藏
五腑
五竅
五形
五榮
情志
五質
五液
五聲
五嗅
平旦
臊(膻)
日中
小腸
日西
長夏
日入
西
大腸
夜半
膀胱
橫向就是一個系統,比如,木系統就包括肝臟、膽腑、目竅、筋形、當肝膽二經絡的氣血充足的時候則雙手的指甲皆榮華、光澤、潤滑。
十二經脈名稱
對應臟腑
旺時
衰時
右足少陽膽經
膽腑
子時23:00~1:00
午時11:00~13:00
右足厥陰肝經
肝臟
丑時1:00~3:00
未時13:00~15:00
右手太陰肺經
肺臟
寅時3:00~5:00
申時15:00~17:00
右手陽明大腸經
大腸腑
卯時5:00~7:00
酉時17:00~19:00
右足陽明胃經
胃腑
辰時7:00~9:00
戍時19:00~21:00
左足太陰脾經
脾臟
巳時9:00~11:00
亥時21:00~23:00
左手少陰心經
心臟
午時11:00~13:00
子時23:00~1:00
右手太陽小腸經
小腸腑
未時13:00~15:00
丑時1:00~3:00
左足太陽膀胱經
膀胱腑
申時15:00~17:00
寅時3:00~5:00
右足少陰腎經
腎臟
酉時17:00~19:00
卯時5:00~7:00
左手厥陰心包經
心包
戍時19:00~21:00
辰時7:00~9:00
右手少陽三焦經
三焦腑
亥時21:00~23:00
巳時9:00~11:00
1,補則在此經的旺時辰內針灸此經的五腧穴。反之,瀉則此經的衰時辰內針灸此經的五腧穴。
2,除了子午流注會應用此經絡時間表之外,臨床診證的臟腑之間的五行相生相克的病邪傳遞方向也與此時間表格有啟發意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裘沛然 > 學術觀點 二、關于經絡針灸的研究
腧穴功效主治記憶法
病證通說307-317.
傷寒論 第234條諸家解說
中醫診斷學題庫
麻黃附子細心湯             燦伍/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茂名市| 三河市| 商都县| 准格尔旗| 绥滨县| 石门县| 龙岩市| 东源县| 黄平县| 桓台县| 左权县| 柳河县| 怀宁县| 阳山县| 西平县| 临颍县| 华容县| 古丈县| 广宁县| 台州市| 肥城市| 莒南县| 固阳县| 贵州省| 宾阳县| 辉县市| 凤台县| 东光县| 巴楚县| 河西区| 托里县| 叙永县| 上栗县| 佛学| 汉中市| 田阳县| 洮南市| 台江县| 东平县| 葵青区| 罗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