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時間看完這本近500頁,30萬字的《北上》,順手還寫了讀書筆記
那天我大體數了數,截至到今天,今年我大約讀了80多本書,離我100本的目標還有點距離(有些書我借朋友了,具體多少我沒統計出來,所以這里只能說大約),但是問題不大,因為后面的十來本已經在書架上了,就等著我臨幸了。
大家都知道讀書好,讀書妙,讀書多了呱呱叫,可是很多人一拿起書來就頭疼,眼暈,看不進去,耐著性子看幾分鐘,早已經是百爪撓心,有這個功夫玩一會手機不好嗎?吃兩把雞他不香嗎?
于是,剛翻了兩頁的書就被束之高閣,繼續擱在架子上吃灰。
這是大多數人的日常,所以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沒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也沒有口吐蓮花和下筆如有神的本事,蹉跎一生,平庸一世。
認識一些文字圈里的大佬,他們每年的閱讀量都是千萬字起的,更有甚者都能達到幾千萬,當然,咱們普通人如果不靠文字吃飯,那大可不必和他們比,但是每年有計劃的讀上幾本好書,對個人的成長進步和身心健康都會有很大幫助。
下面,咱們說說怎樣才能輕松愉快地每年讀完100本書。
一年100本,這個數字說出來就挺嚇人,細算更嚇人,因為基本上每3天就得看完一本!按照一本書20萬字、300頁來計算的話,那每天就要看6、7萬字,100頁左右!這簡直是不可完成的任務。
別慌,咱們再來說一個閱讀速度的問題,中學教學大綱上有規定,高中生每分鐘的閱讀字數不低于600字,那咱們就取這個最低的閱讀速度,每分鐘600字,那一個小時就是3.6萬字。
按照這個速度,每天兩個小時,大約就能看7萬字,也就是說只要每天保證兩個小時的閱讀時間,按照咱們上面的計算,理論上一年就能看完100本書。
當然理論歸理論,畢竟讓誰每天雷打不動地看兩個小時書,而且不能分心不能玩手機啥的,都挺難受,這個需要鍛煉,需要養成習慣。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在看一般書的時候(不是那種晦澀難懂的專業書籍),我多次測驗過自己的閱讀速度,根據書籍的種類不同,我的閱讀速度大約在4-6萬字/小時,如果是更通俗一點的書,比如網絡爽文什么的,那速度會更快一點,8-9萬字/小時沒問題。
其實看書速度不是關鍵,大家都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持久力才是王道,你看書再快,每天就看兩分鐘,那也沒啥卵用。
我知道大家每天都很忙,忙工作忙生活,每秒幾百萬的上下,回家還要柴米油鹽,偶爾還要和狐朋狗友來點娛樂活動啥的,但是有一個時間段,我相信大家基本上都沒多少事,那就是晚上10點以后。
這個時間,電話也消停了,世界也安靜了,除了特殊職業,普通人應該也沒那么多工作要忙了,即使你的工作是996,那晚上10點你也應該下班到家了。
填飽肚子,洗個香噴噴,咱們就該讀書了。
我一年能看100本書的關鍵,就是能在每天晚上10點以后,雷打不動地讀上起碼兩個小時的書,除了地球爆炸和外星人入侵,基本上再沒有其他事能打擾我。
為啥呢?咱們玩個游戲他不香嗎?追個劇他不爽嗎?天天出去喝酒唱歌他不好玩嗎?
我承認,這些事在短期內都比看書要爽得多,前兩年我這也是這么干的,每天不是玩游戲就是追劇,不是胡吃海喝就是去打牌K歌,好些年過去了,我毫無長進,而且還退步了不少,腦子空空,思維混亂,每天如同行尸走肉一樣,整天就想著怎么玩。
蹉跎了幾年的時光以后,我猛然覺醒,感覺如果自己再這么浪下去,這輩子真得廢,雖然周圍大多數人都是這么過的,但我不能這樣,畢竟從小老師就教育我,說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作為接班人,這樣的生活態度只能接到生活的毒打。
于是我痛定思痛,強制規定自己每天必須得看會書,剛開始的時候我老是坐不住,所以規定每天只需看10分鐘,看完10分鐘,愛咋浪咋浪。
人是個奇怪的動物,有些好習慣看起來很難養成,但是一旦養成了,其實也就那么回事。
我從每天10分鐘開始,逐漸能夠靜下心來,其實每天讀書這件事,最難的那部分是讓自己坐到桌子前翻開書,一旦翻開書了,問題就解決了60%。
大家琢磨琢磨,是不是這么回事。
剛開始那段日子,我每天坐10分鐘都挺難熬,老想著看看手機,摸摸電腦,要么就是起來喝水溜達上廁所,反正就是抵觸一直坐著看書,這時候我就和自己較勁,罵自己:“你他媽的真是個廢物,十分鐘都坐不住,連個小學生都不如!”
內心深處我漲紅了臉:“誰說我不如個小學生,不就10分鐘嘛,我看!”
堅持一段時間以后,我適應了每天10分鐘的靜坐,而且你真要是靜下心來看進去,書里的內容其實比你想的要有意思。
這簡直就是廢話,一本書如果寫的和屎一樣,打死它也出版不了,每一本暢銷書或者名著背后的作者,哪一個的文字功底會差?
因此,看著看著就成習慣了,從開始的每天10分鐘,慢慢一口氣能看半小時,后來是一小時,再后來就是連看兩個小時不帶眨眼,要不是顧及到第二天需要上班,我一口氣都能看個通宵。
其實通宵看書這事我也干過不少,比如看大劉的《三體》,比如看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而這一切,都是從每天看書10分鐘開始的。
實行這個方法的第一年,我磕磕絆絆看了10來本書,別小看每天這10分鐘,真要是聚精會神,10分鐘小萬把字就看完了,一天一個小中篇和玩一樣。
第二年,我看了30多本書,而且以名著居多,因為名著普遍比較厚,一本書能看好久,看著也過癮。
然后就是漸入佳境,我切實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所以從今年開始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余生每年都要看100本書!
按照我的看書速度,其實一年150本咬牙也能看完,比如我剛用了兩天就看完了徐則臣的《北上》,一共30萬字,兩天看完非常輕松,順手還寫了篇讀書筆記,但是一味追求讀書速度沒啥必要,這又不是跑100米,搞那么快干嘛。
讀書最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有多少收獲。
我給自己規定,真碰到好書要不定期重讀,比如《三體》、《挪威的森林》、《平凡的世界》等等,而且還要寫讀書筆記,所以每年看100本新書就很好了,這樣老書新書之間能達到一個平衡。
這里分享一點最有價值的讀書感悟:讀書一定要寫讀書筆記!這是把書里的內容變為你自己東西的最好方法!
我的原則是讀百寫一,也就是如果這本書有20萬字,那寫個2000字的讀書筆記就可以了,筆記里可以摘抄好的語句段落,但更多的是自己的所想所悟所得,這樣書里的內容才能變為你自己的東西。
你說一年看100本書有用嗎?還真有用。
我的最大的變化就是說話、寫東西都比以前強了很多,肚子里有貨,真是能溢于言表。
現在單位里起草個文件,寫個方案啥的,一般都是我的活,甚至朋友公司取名啥的也都找我,我問他們為啥,他們說誰讓你讀書那么多,出口成章的,這著實讓我受寵若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