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肝臟發生病變對生命的威脅是巨大的。
肝功能衰退或者肝臟病變會出現各種信號,如果不及時發現并治療就會延誤病情。當出現以下情況中的一點或者幾點時,就應當引起注意,及時去醫院檢查是否有肝臟疾病。
(1)面色晦暗
患病情況下的面色晦暗不同于太陽曬黑的面色,它主要以暗淡而無光澤度且伴有嚴重的黑眼圈為主,其中大多數為慢性乙肝的早期癥狀。
(2)肝區不適
在所有的肝病癥狀中,肝區不適較有特異性,大多是由肝病引起的。肝區不適往往都與肝腫大壓迫肝包膜有密切的關系。主要表現在:右上腹或右背部疼痛,且疼痛程度不一,有時會有脹痛、鈍痛或針刺樣痛感,活動時加劇,且時間不一,左側臥位時疼痛減輕。
(3)出現肝掌、蜘蛛痣
在大拇指和小指根部的大小魚際處皮膚上出現了片狀充血,或是紅色斑點、斑塊,加壓后變成蒼白色,就是常說的肝掌,它是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重要標志。
肉眼可見痣體周圍的毛細血管擴張,呈放射狀排列,就是常說的蜘蛛痣。一定意義上,蜘蛛痣是肝臟功能衰竭的警示燈。肝掌、蜘蛛痣都會隨肝功能的好壞變化而減輕、消失或增長。
(4)出血傾向
如肝功能減退,會使凝血因子合成減少,從而出現肝病出血現象。如牙齦出血、胃腸道出血、痔瘡出血等,且出血時難以止住。
(5)食欲減退,惡心厭油
肝臟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分泌膽汁,而膽汁中的膽鹽對脂肪的吸收消化起著重要作用。一旦肝臟受到損害,影響到分泌膽汁的功能,就會引起食欲不振、惡心厭油等癥狀。
(6)發熱
發熱也是肝病典型的早期癥狀。尤其是急性黃疸型患者早期常有發熱的現象,多在37.5—38.5℃,高熱者少見,一般持續3—5天。
(7)尿黃如茶
肝炎病毒導致肝細胞破壞,從而影響膽紅素的代謝。使肌紅素進入血液增多,經尿液排出體外較平時增加,故尿色加深,尿的顏色越黃說明肝細胞破壞越重,病情好轉,尿色也會逐漸恢復正常。
(8)疲乏無力
肝病早期往往容易出現四肢無力、精神不足等癥狀。這是由于肝炎患者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出現障礙,導致人體能量不足。此外,由于病毒導致肝細胞破壞,使得肝臟制造和儲存的糖原減少,也會出現此類癥狀。
(9)眼睛、皮膚變黃
白眼球和皮膚變黃的現象也叫黃疸,是肝炎中最易被發現的病變。形成黃疸時皮膚和黏膜就會呈現黃色,最明顯的是眼白(白眼球)、皮膚變黃。
如果人體出現了以上某些癥狀,那就說明肝給人體發出了預警信號,這時候應該引起重視,及早就醫,做好防治工作。
1、養肝宜多飲茶
茶葉是清肝瀉火、平肝解毒降壓降脂的天然良藥,適合胸悶不舒、肝郁氣滯、肝火旺盛、肝熱毒盛者常飲,尤其對脂肪肝、陽亢所致的高血壓、濕熱黃疸等有很好的調養作用。除了直接飲茶外,在食療中,中藥材與茶葉的搭配也很常見。
比如蒲公英根茶、菊苣根茶、苦蕎茶等都有不錯的護肝效果,它們既可以單獨飲用,又可以搭配成蒲公英菊苣苦蕎茶后混合飲用。
蒲公英,可去肝火,排肝毒,預防肝損傷,并且蒲公英被稱為“春天里最好的下火草”,有廣譜抗菌的作用,又被稱為“天然的抗生素”,有很好的去火消炎、清熱解毒的效果。
菊苣根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其根莖也有特別好的保肝作用,無論是藥物性肝損傷,還是酒精性肝損傷,都可用,均有效。
苦蕎中所含的黃酮類物質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以及因半乳糖胺和CCL4等引起的中毒性肝損傷均有一定的療效。
三個搭配在一起,不僅可以排肝毒,預防肝損傷,還能提高肝臟解毒能力,促進肝細胞恢復健康!
2、青色食物解肝毒
青色入肝,青色的食物對養護肝臟非常有益。青色即為綠色,以蔬菜類食物為最多,多有清肝解毒、平肝降火的功效。
如菠菜、芹菜、空心菜、油麥菜、生菜、芥藍、油菜、西蘭花、豌豆、四季豆、綠豆、豇豆、苦瓜等,肝病患者不妨多多食用。
3、酸味入肝,有一定的疏解肝郁、促進消化、柔肝解毒、收澀止血的作用,對肝郁氣滯、肝火旺盛、飲食油膩不化、慢性肝炎、肝熱出血、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等均有一定的調理作用。
酸味水果是首選,
如柑橘(黃疸者不宜)、檸檬、山楂、獼猴桃、烏梅等。此外,烹調中加醋、食用酸奶也是好方法。但酸味也不要過量,否則反而傷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