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
他們可以成就一個孩子,也能輕而易舉地毀掉一個孩子。
一個泰國的短片《豆芽》里的故事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或許對我們家長都有著很大的啟發。
故事中的小女孩生活在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里,她的媽媽甚至目不識丁,卻將小女孩培養成了博士。
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媽媽總是耐心地對小女孩說“我們試試”,簡單的四個字,包含的是媽媽對孩子好奇心的呵護、對孩子探究精神的啟蒙。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孩子接受“無論是否成功,我們都要不斷去嘗試”的價值觀。
我的童年從菜場開始
這個小女孩叫Ju,她生活在泰國一個有些貧困的家庭,她的媽媽在菜市場以賣菜為生。Ju的童年就是從菜市場開始的……
女孩的夢想,從豆芽開始。
靠賣菜為生的母親細心地觀察著女兒的每一個舉動,這天母親發現女兒十分出神的觀望著對面絡繹不絕的顧客。
在母親的詢問下,女兒小菊道出了心中的困惑“媽媽,為什么豆芽菜那么暢銷呢?”
“因為只有那一個攤買豆芽啊”,得知原委的女兒決定自己種豆芽。
媽媽有點遲疑,但她想了想對Ju說:“嗯,我們試試。”
簡單的一句回答,體現了媽媽樸素的教育藝術。與之對比的是,我們可以想到,當孩子提出一個建議時,父母常見的幾種反應(您會怎么做?)
“別鬧了,家里又沒地方種豆芽”;
“現在我們沒錢種豆芽”;
“種豆芽干什么?我們又不會種”;
功課都來不及做,又想玩是伐?
種豆芽有什么出息?好好讀書!一會兒還要去補課呢!
最好的教育是
從不輕視孩子的每一次好奇
于是媽媽和女兒開始了種豆芽的“實驗”,她們在家里的陽臺上放置了一些培育的工具,找來了豆子,興致勃勃地開始種豆芽。
很可惜,這一次豆芽都枯死了。Ju和媽媽看著枯死的豆芽苗,很傷心。第一次的嘗試失敗了,“普通媽媽”可能會和孩子說(您會怎么做?)
“果然,我們種不好豆芽,還是安分賣菜吧”;
“好好讀書吧,別管種豆芽的事了”;
“家里沒閑錢給你折騰豆芽了”。
我就說不行的,非要瞎胡鬧!
但Ju的媽媽不一樣,面對失敗,她的反應是:“沒關系,我們再試試。”
任何的成功
都離不開對失敗的正確態度
她們找來專業種植的圖書,雖然念書不多的母親并不知道如何才能種好豆芽,但媽媽依舊鼓勵女兒勇敢嘗試,跟著女兒一起學習,一起探索。
影片這時候交代了媽媽的學歷背景,原來她四年級就離開了學校,幾乎不會認字也不會寫字,但她非常善于解決問題,善于從書中尋找答案,跟著女兒一起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小女孩Ju念出書中關于種豆芽的方法,并和媽媽一起去實踐。
改進了種豆芽的方法后,小女孩興致勃勃地問媽媽:“這次會成功嗎?”
媽媽的回答還是充滿了力量,她說:“我們試試。”
第二次嘗試又失敗了,小女孩和媽媽陷入了沉默。
“我們試試”
解決問題的成長型思維
這里有一個小細節,媽媽看著存折上為數不多的存款,心里很發愁。但是她抬起頭,看著女兒Ju閃閃發亮的眼睛,說出的依舊是充滿魔力的四個字:我們試試。
她們繼續在書里尋找答案,發現:原來這次是沒能按時澆水。
由于生活原因,她們可能無法做到按時澆水,影片里沒有詳細交代,但我推測,可能是媽媽打零工,女兒也要上學,放學后還在去菜市場幫媽媽賣菜。
女孩家中的條件簡陋,一下雨屋子就漏水。母親抬頭看看屋頂,突然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她們在撿回來的塑料瓶子上扎上洞,并仿照屋頂漏雨的原理,制作澆水的裝置。
母女齊心協力,將水瓶串在木桿上,掛在豆芽上面,給豆芽澆水。
媽媽的支持就像以及神奇的養料,滋養著小女孩的好奇之心,激勵著女孩不斷的探索。
終于,在不斷探索下,母女二人成功地種植出了豆芽。
媽媽的支持,就像神奇的養料,滋養著小女孩的好奇之心,也激勵著女孩不斷的探索。
Ju看到豆芽長出的樣子,簡直樂開了花!媽媽看到開心的Ju,問道“我們要不要試試種點別的?”
小女孩已經學到了這種不言失敗的行為方式,對媽媽說“我們試試!”
你的思維方式
決定了孩子一生的成長高度
故事中的小女孩是有其原型的,這個小女孩名叫Netnapa Saelee。她現在已經是一位科學家、博士了,現在正在瑞典繼續她的研究。
小女孩對豆芽產生興趣,對于豆芽的生長過程進行了探索。面對女兒的要求,母親鼓勵說“我們來試試吧!”她是一個文化程度不高,但卻懂得支持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一起探索!Netnapa Saelee的成就離不開媽媽的言傳身教。
影片中的媽媽給女兒一個非常好的示范,告訴她:不要輕言放棄,不要給自己設限,在你的學習、人生之路上,你要用自己的智慧和韌勁去迎接挑戰。
大多數家庭中,對于孩子的好奇心。見家長通常是有兩種方法:
一是寶貝對豆芽產生興趣,家長反對,覺得寶貝應該把心思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比如如何學好某項技能。
二是女兒對豆芽發芽感興趣,于是家長把發芽的過程仔細的給孩子講了一遍。孩子只停留于聽的階段,對于探索的興趣也就因此磨滅了一半。
其實孩子來說,早期的探索更勝于紙上談兵。爸爸媽媽更多的是應該支持孩子的好奇心,多鼓勵孩子主動探索。而在探索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這個時候家長更應該做的是支持,而不是制止。
好的教育是鼓勵孩子探索,面對探索中的困難家長要多支持。
若以后我們碰到孩子好奇的提問,碰到困難的幾度失敗,我們會如何反應呢?相信你有自己的答案了。
《豆芽引發的夢想》完整視頻 ??
寫在最后
你是個有耐心的家長嗎?
你是否經常鼓勵孩子?
你是否經常和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尋找答案?
你經常帶著孩子去戶外發現新事物新知識嗎?
如果沒有手機、沒有網絡,只有書,你最想和孩子讀什么?
生活就是課堂,你此時想到和孩子分享什么有趣的東西了嗎?
祝愿每一位爸爸媽媽都能用自己善于發現的眼睛和堅韌有趣的靈魂當好孩子身邊最親近無私的好老師!
(END)
版權說明:
文章來源:網絡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