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已經2202年了,什么電動車省油不省錢,電動車比燃油車開著還貴的論調還有人信?說什么內行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不管從專業角度,還是從親身經歷的角度,不客氣講,比我內行的不多。回答這個問題——為什么內行人說純電車比燃油車開著貴——因為有燃油車企給充值啊!
省油不省錢,這算是提到新能源,那些假行家最常說的一句話。先不說對不對,大家先思考兩個問題:第一,日系的雙擎HEV,比如說卡羅拉、雷凌的雙擎,包括凱美瑞、CRV的混動版,那種不能充電的混動就沒有電池嗎?有電池,不也涉及到換電池成本的問題嗎?為什么大家說卡羅拉省油的時候,沒人提換電池的問題?沒人提什么省油不省錢?要知道,這些日系混動車,絕大多數都是沒有電池(電芯)終身質保的,哪怕就是個續航三公里左右的小電池,國內更換費用也要在一萬五左右!這才是真的省油不省錢!
第二,這些并沒使用過新能源車的外行,有的甚至連汽車的三大件都搞不清楚,它們是如何知道電池衰減問題的?如何知道一塊動力電池好幾萬的?他們在面對新鮮事物的時候,如何一下子就能聯想到十年之后換電池的成本問題的?沒人教,他們是怎么知道的?那么問題來了,是誰教的?
最后,說換電池好幾萬的,怕是不知道電池有終身質保吧?一些不知道能活多久的新勢力我不敢說,像是紅旗、廣汽埃安、奇瑞、比亞迪這些車企肯定是黃不了的。我是比亞迪唐一代車主,自己電池還挺好的,沒換。不過身邊因為續航衰減,換電池的不下20個,都一分錢沒花。
有人拿20多萬的唐DM和16萬的唐燃油對比,唐DM24萬左右起步,燃油版16萬多,兩者差價接近8萬。接下來開始算賬:唐DM有80%充家用電,百公里十元錢,20%燒油,百公里80元,(油價按照8元計算),每一萬公里的使用成本是800元電費+1600元油費,2400元。而唐燃油都是百公里80元,一萬公里成本是8000元,每一萬公里,省5600元,8萬元的差價,需要開14.3萬公里才能省出差價,一般家用車一年也就開個一萬來公里,基本上要開十年!
再結合電池成本問題,得出結論:新能源車不省錢。
而實際是這樣嗎?唐燃油版,零百加速11秒左右,而唐DM,哪怕是入門款,也是5.1秒。我們不談起步用電的動力響應更快,低速更安靜,動力更平順,更低碳環保,而且一個是兩驅,一個是四驅的問題,我們只聊動力,零百5秒級的車在你心目中應該是什么價位?零百11秒級的車在你心中應該是什么價位?
以奧迪A6L為例,2.0T低功率版的起售價格是41.98萬,零百加速8.3秒,而高功率的45 TF SI,224馬力,零百加速7.9秒,只快了0.4秒,就要44.38萬了。而3.0T版本,零百加速5.6秒,比低功率的40 TF SI快了2.7秒,售價54.7萬,貴了差不多13萬!哪怕都和四驅的相比,2.0T四驅46.88萬,起售價46.88,零百加速7.5秒,3.0T的起售價也貴了小8萬!
關鍵是,3.0T的可不省油,甚至比2.0T的還要費油!
的確,都叫唐,都叫A6L,不同的動力總成,它就不是同一款車!奔馳A級多少錢?頂配才25萬,1.3T的發動機,零百8.3秒,A級AMG多少錢?小40萬!2.0T高功發動機,零百4.9秒!油耗比A級高得多!
而且,新能源車也不都貴啊!秦PLUS DM-i,驅逐艦05,帝豪L 雷神Hi·X,都在15萬以內,和同級別的合資燃油轎車屬于同一價位。動力更強,油耗更低,還能純電行駛!純電車,海豚、元Pro、哪吒V、AION Y都是十萬級的,也都有電池終身質保。市區代步比什么飛度、致炫、威馳都強。純電車跑長途上高速是不行,可是小型車你上什么高速?
還有宋Pro DM-i,星途追風ET-i,瑞虎8PLUS 鯤鵬e+,算上不交購置稅,相當于15萬級的SUV,價格也不貴啊!電池也都終身質保。如果說純電車型在長途補能方面還有短板的話,那么插電式混動,已經全方位的可以取代燃油車了!只是很多人還意識不到這一點,一些燃油車企,也只能靠黑新能源車,來茍延殘喘,給自己的技術轉型爭取時間。
保險貴的就只有特斯拉,Model 3最高要一萬四,有折扣也要八九千(前一年沒出險)。除此之外,理想ONE、蔚來、小鵬P7大概在六七千,這是在車價超過30萬的基礎上,和同價位的燃油車相比相差已經不多了。而中低價的純電、插混車,保險價格和燃油車基本沒什么區別。我開的老唐,續保一年2500元左右,三者險300萬+車損和交強。
其實新能源車保險費用貴,也是從特斯拉開始漲價的。保險機構發現給特斯拉承保是賠錢的,所以才大幅度上漲了保費。主要原因不外乎幾點:特斯拉的事故率相對較高,反人類的單踏板模式,包括下壓兩次右側檔桿就直接進入輔助駕駛模式,甚至還可能自動加速(如果此前標定的續航速度高于目前車速的話),對車主而言幾乎是陷阱,而且偶發剎車失靈問題的確存在。
其次是一體化壓鑄的車身,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但是到消費者手里,一旦發生事故,將面臨著高昂的維修成本。以為Model Y車主倒車不慎撞墻,車身右后尾部塌陷,結果28萬的車,維修報價20萬。
除了特斯拉以外,一些動力強勁的新能源車型保費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不過多在刻意承受的范圍。比如說漢EV,首保報價在6500,續保當然更便宜,平均下來除了第一年,保險都在5000以內(三者300萬+車損),對于小30萬的車來說,我覺得屬于可以接受的。
當然,對比燃油車而言,新能源車的保費是要略高一些的,主要來自于兩方面的風險:第一是電池,純電車車底電池的價格超過了整車的三分之一,一旦托底,很容易損壞。(自燃不用擔心,那是廠家的事)。第二是動力強勁,發生事故,有可能造成的損失更大。承保新能源車對于保險機構來說的確意味著要承擔更高的風險,上漲保險費用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保險費顯然不會成為阻礙新能源車發展的障礙,目前特斯拉、比亞迪等主流新能源車企已經開始涉足保險行業了,如果保險機構哄抬保費的話,未來很有可能出現自己的車廠家自己保的情況。最后,保險費要高于同價位燃油車,這一點在一些零整比低的品牌上可以成立,但是大部分新能源車不比同價位的豪華品牌保費高。
對于純電車來說,三大件是電機電控電池,也就是三電系統。除此之外別的零部件和燃油車沒什么不同,當然也就不存在維修更貴的問題了。電機和發動機相比,故障率極低,因為電機不會積碳,而且運轉時不發生摩擦,也就沒有磨損。電控就更不容易壞了,家里的家用電器,用個十幾年乃至幾十年一點都不稀奇。
最容易出問題的其實是電池,壞是比較少見的,不過即便不壞,也必然會出現衰減。所以我只推薦電池(最不濟也要是電芯)終身質保。還有三電終身質保的品牌,那就更穩了。三大件都保你,維修成本又怎么可能會高?
當然,你非要買特斯拉、小鵬、理想這種沒有電池終身質保的品牌,維修貴也別怪別人。
而插電式混動(包括增程式)則比較特殊,像是DM-i、所有增程式,沒有變速箱,少了變速箱壞的風險——其實現在燃油車變速箱出問題的概率要遠超過發動機。發動機只要保養得當,一般不容易壞。
而比亞迪的DM車型,包括很多其他使用傳統變速箱的插混車型,不管是AT、AMT還是雙離合,都相當于有油、電兩套動力系統,理論上復雜的系統,故障率更高,而實際上卻并不是這樣。首先,插電式混動因為有電在中間調節,所以發動機絕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怠速,急加速等工況也有電機輔助,不會那么極限,大多數時候都運行在發動機的經濟工況,少有惡劣工況,所以發動機壽命更長。
同時,兩套相對獨立的動力系統交替工作,相當于減少了發動機的磨損。同樣跑十萬公里,燃油車是真十萬公里,而插混車可能混動里程只有不到5萬,整車壽命理論上也要高于燃油車。變速箱也是如此,電驅時是不需要變速箱的,而且混動時,變速箱執行換擋,電機也可以輔助將發動機拉升至合適的轉數,使換擋更平順,降低了磨損。
另外,像是比亞迪,燃油車質保4年10萬公里,新能源車整車質保6年15萬公里,三大件質保8年15萬公里,三電系統首任車主終身質保。質保時間更長,相對維修成本不是更低嗎?另外,其實很多插電式混動車型用的都是油電同平臺,甚至干脆就是油改電。大部分零件和燃油車都通用的,維修費貴能貴到哪去?
真正可能會貴的,像是雷神Hi·X的三檔DHT Pro,高集成度,把三檔變速器做的很小,我猜測維修可能會很麻煩額,而且這是吉利獨有的技術,別的地方也沒法修。奇瑞的三檔DHT也可能存在類似的問題。發動機終身質保,三電也終身質保(首任車主),但是變速箱不是。不過這也只是猜測而已,整車6年15萬公里質保是在的,已經比大多數品牌都厚道了。
也要純電和插混分開說,純電車沒有發動機,不用換機油三濾,所謂的保養基本上就是定期的電路檢查+空調濾芯、冷卻液、齒輪油什么的——齒輪油基本上和變速箱油更換周期差不多,不會比燃油車貴的。甚至很多品牌大方的送你幾年免費保養,因為確實花不了多少錢。除非是4S店或者品牌方不厚道,否則純電車保養費用絕對要遠低于燃油車!
插電式混動,的確是油電兩套系統,但是電的部分是不需要保養的——電車保養的輪胎、空調濾芯、冷卻液不也是油車都有的嗎?唯一多一個電路檢查,多算點工時費?
實際上,插混車的保養,排除品牌因素的話,整體上成本也要低于燃油車。原因和故障率那部分一樣,因為油電雙動力,兩套系統,混動行駛里程相對要少,保養周期也就更長。我自己的老唐,此前特意找4S店打過保養記錄。平均每次保養500左右,一年一次。我因為充電方便,每次都是年限到了才保養的。疫情期間因為不能出去玩,結果一年混動里程只有100多公里,機油流出來光亮如新……
其實,保養貴不貴,和品牌有很大關系,和4S店也有很大關系。奔馳寶馬保養就是貴,那沒辦法。消費的時候肯定讓你知道什么叫豪華品牌。而同是比亞迪,甚至同是老唐,我和網友交流,保養費用也不同,也有粉絲一次保養1000多的。主要是因為他所在的城市就一家4S店,形成壟斷了。
公平地講,終身其實一共有三種終身,一種是你的終身,一種是車的終身,一種是車企的終身。像是寶沃,也提出整車終身質保,可是寶沃這個品牌都倒閉了,誰給你質保?所以,從穩妥的角度來看,一些剛剛嶄露頭角的造車新勢力,它們所謂的“終身”,你的確需要慎重。
不過,紅旗的終身質保,不值得信任嗎?比亞迪你覺得會倒閉嗎?吉利、奇瑞、長城、長安,這些車企肯定要比一輛車的使用壽命長,所以他們的終身質保是可以信任的。
的確,現在絕大多數終身質保整車都僅限于首任車主,也就是你作為車主的終身,當所有權發生變化,終身質保便失效了。不過失效不等于沒有質保,只不過質保時間由不限里程不限年限變成了8年15萬公里(根據車企規定,一般不會低于這個數)。除此之外,終身質保還有一些條件限制,比如說不能發生嚴重的交通事故,要全程4S店保養,像是比亞迪,要求連續12個月,行駛里程不超過3萬公里等等。的確感覺有些苛刻,可是,這有什么可黑的呢?
做一個簡單比喻:這就好像一位30秒先生,嘲諷一夜七次郎需要靠藥物才能維持狀態一樣可笑!這位30秒先生,不行你也吃點藥吧,吃點藥哪怕40秒也是進步。
發生嚴重交通事故脫保,這個不需要多解釋吧,嚴重交通事故后維修,整車狀態發生了變化。廠商為車輛的出廠狀態質保,不能為事故后維修完的狀態質保,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全程4S店保養,主要看4S店的保養費用高低了,如果本身不高的話,并不會給車主增加負擔。就算高,無非也就是相當于買了個延保而已。你可以不買,選擇去外面的修理廠保養,不享受終身質保而已,基礎質保還是有的。還是那句話,本身就保3年10萬公里的車,你就是全程4S店保養,不也只是保3年10萬公里嗎?
唯一一個值得詬病的就是一年3萬公里了,這一點廠商也是為了自我保護,主要是為了規避一些不規范的營運車輛。正常家用車,一般一年也就一萬多公里,如果每天通勤比較遠,那也沒辦法,你開的多,用車狠,對于廠家來說質保風險就高。最后是首任車主,這個的確不利于二手車的保值,不過對于廠商來說,它并不在乎,它希望你買新車。
總體來說,終身質保服務,即便有各種條件限制,也要比三年10萬公里要厚道的多。這是很簡答的邏輯,想不明白的話,看前面30秒先生的比喻,不行吃點藥吧。
思考第一個問題:你今天買車,今天的保值率和你有關系嗎?
思考第二個問題:你今天買車,賣車是3年后,3年后保值率不會變化?會怎樣變化?
思考第三個問題:新能源車保值率差是因為什么?
思考第三個問題:合資車,或者說日系車保值率高,是因為什么?三年后呢?
保值率高的都是加價多的
第一個問題不用說了,有邏輯的人都知道,今天的保值率反應的是三年前的車在今天二手市場的表現。而用過去的經驗套用,這是典型的經驗主義錯誤。
第二個問題也很簡單,3年后保值率必然會發生變化。如何變化,從趨勢看,最近兩年,新能源的滲透率穩步走高,甚至超出了政策層面的預期。比亞迪更是一路逆市上揚,眾人皆綠它獨紅,4月份所有車企銷量幾乎腰斬下跌,而比亞迪強勢逆襲,為什么?因為它停產了燃油車!因為新能源的時代來得比我們預期的更早!都不用等到3年后,現在準新的DM-i車型,二手的幾乎不賠錢!
第三個問題有點難了,我們一起探討。做二手車的朋友我認識不少,說句不客氣的話,素質高、學歷高的不多,收車怎么定價?根據經驗!這車好不好賣,能賣多少錢決定了它多少錢收。如果是比較冷門的車,他怕不好賣,所以收的時候也會狠狠的壓。而前幾年,新能源就屬于冷門,以我的一代唐為例,19年的時候,車齡三年的一代唐,二手車售價才七八萬,收車價我見過5萬多的(有瑕疵)而到了去年,車齡漲了2年,售價反而漲到了八九萬。
另外,新能源車的保值率低,也和頻繁的更新換代有關。15年的一代唐是DM2.0技術,18年開始是DM3.0,現在DM-i,DM-p相當于DM4.0了。技術迭代太快了!而且有不少人選擇賣了老款買新款,造成了比較大的賣方市場。
第四個問題,日系車保值率高,原因主要在幾方面,第一個是保有量的確大,第二個是更新換代慢,新款進步不明顯,新老差異小。第三是最主要的,接盤俠多。像是飛度這種工業垃圾,仍舊有人花七八萬接盤,只能說是認知水平沒提高。
而現如今,國產車銷售占比越來越高,在今年4月,已經首次超越了合資品牌,銷售占比57%!這意味著,國產車的保有量會越來越大,同樣的,保值率也會上升。而合資品牌在銷售上已經沒有優勢了,尤其是以保值著稱的豐田,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加起來都沒干過比亞迪!而比亞迪已經停產了燃油車,光憑新能源,月銷過十萬,而且手握訂單超過50萬!這樣的趨勢,在三年后必然會體現在保值率層面。
我們拿具體車型來說,秦PLUS DM-i,10-15萬級別,零百加速7.9秒,油耗3.8L而且能充電跑,做到零油耗,百公里用車成本不到10元!這個使用體驗哪個燃油車能達到?其實業內人士看的很清楚,燃油車的末日會比我們預想的還快,我不止一次放言:2年后,不會有新的家用級純燃油車上市!燃油車連新車到時候都沒人買了,誰會買二手車?即便買要不要把未來5年油耗成本折算到車價里?
我干二手車的朋友,現在不少都約我吃飯,因為我早在一年前就提醒過他們,收車慎重,尤其是日系車。現在,普拉多還叫囂著50多萬,可是你去問問,有幾個不要命的敢這個價收?其實市場已經開始有變化了,只是敏感的還是少數人罷了。我在此可以立帖為證:3年后,日系車保值率打骨折!
王傳福說過,目前新能源汽車,已經在方方面面都超越了燃油車。而我,早在王總之前一年就說過類似的話。并不是我眼光多么長遠,實際上在汽車圈,這基本上早就已經形成共識了。最近是DM-i帶火了比亞迪,帶動了整個新能源汽車的加速滲透。其實早在13年—15年,變革就已經開始。零百加速4.9秒的唐,全時四驅,能純電行駛,只要20多萬!你可知這部車給那些自詡技術領先的國際大車企造成了怎樣的震撼?不黑新能源車行嗎?只能一邊黑,騙你們買燃油車,一邊加緊技術研發,尋求轉型!15年的時候,有誰會做電車?有誰會做插電式混動?而現在呢?哪個正經造車的品牌旗下沒有新能源車型?這就是大勢所趨!
蔚來的李斌說,要多懷舊啊,還去買油車?華為的余承東說現在買燃油車就如同智能手機時代買功能機。類似的話我也沒少說:總之,不要在49年加入國軍,不要聽那幫外行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