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的幾點建議:(譯自日本雅虎網(wǎng)上新聞)
所謂“斷舍離”,既是把家中不要的東西處理了,對于不擅長整理的人來說,如何著手可能是個難題。
建議之一,劃小片實施。
比如,廚房、洗臉臺,鞋柜,這些地方的物品比較容易判斷出“要”,
還是“不要”。起居室等利用時間較長的空間,雖然想盡快使之寬敞利落,
卻需要耐性,慢慢來。
建議之二,重新審視現(xiàn)有物品
不斷地扔,不斷地買,則失去了“斷舍離”的本意。把同類物品聚合起來,看看雷同之物到底有多少,想想為何會有這么多的重復購買,那么,以后應該減少這類事情發(fā)生。
...
建議之三,“要、不要”與“有用、沒用”
整理某處時,先把該處藏物如數(shù)拿出,有些物品一眼就能判斷是不是垃圾,有些物品則很難決斷,此時若用“要、不要”來判斷,答案永遠是“要”,而用“有用、沒用”來判斷,該取該舍,就一目了然了。
斷舍離注意事項:
一,警惕病態(tài)斷舍離
說“扔”,就被“非仍不可”的意念所轄制,強迫自己扔東西。這樣不僅得不到斷舍離的意義,反而影響情緒。斷舍離,不是“速戰(zhàn)速決”的行為。
二,不用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扔掉。
到店里就能買得到的東西,無所謂,而有紀念意義的東西,需慎重。
結束語:
斷舍離,不是為"扔"而"扔",而是學會“放手”,不被不必要的“物”所累,擺脫執(zhí)著心。生活簡單而舒適,是斷舍離的最終目的,切記!!
斷舍離,實際上是一種非常深刻的思維方式。有些人從根本上難以接受,那么,就請把“斷舍離”的倡議斷舍離(放棄)吧,這也是斷舍離。
近來盛行整理整頓,除了斷舍離之外,還有其它異曲同工的方法。以適合自己的方式達到居家環(huán)境舒適的目的,就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