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自民黨長期執政期間,政治界的“首相”是自民黨總裁,但在經濟界,由日本最大企業聯合組成的經濟團體聯合會(經團聯)的會長,則擔負著財界“首相”的作用。內閣首相與財界首相,組成了日本政治與經濟的聯合,構成自民黨執政時代的一大特色。
歷屆首相“財”緣
當然,這并不是經團聯疏于對日本政治的理解,對政治走向的判斷出現了錯誤。早在7月議會解散,大選剛剛開始的時候,經團聯已經看到失去民意的自民黨很難在這次選舉中取勝,民主黨政權的出現,本來是在預料之中的。
不用多說什么,現任財界首相、經團聯會長御手洗富士夫比普通日本市民更多地感受到了政治風向的變化。9月16日,鳩山由紀夫(以下簡稱“鳩山”)在議會當選為內閣首相,接著是發表了內閣名單。那些在民主黨處于在野時代的“影子內閣”的大臣們,基本上沒有人順利地從影子中走出來,成為執政內閣的大臣。當政治需要民主黨動真格的時候,鳩山選擇了黨內外最有實力的政治家,對他們分別委以最適合于其本人的重任。從內閣大臣的人選上看,鳩山是要擺出民主黨的最強陣勢,要在內閣起始階段辦出幾件漂亮的事來。
御手洗在2006年出任經團聯會長后,鳩山是他必須合作的第5位首相,也是他心里最沒有譜的一位。想當年小泉純一郎坐在首相位子上時,御手洗從佳能公司總裁當選為經團聯會長。小泉首相對美國市場經濟模式的頂禮膜拜,這讓在美國工作了20余年的御手洗內心有著巨大的共鳴。
小泉之后的安倍晉三首相,更是御手洗的忘年之交。御手洗是親眼看到美國愛國主義熱情的人,安倍晉三的“美好日本”理念,讓御手洗似乎也看到了日本的希望。可惜的是安倍晉三一個那么主張建設美好日本的人,自己卻缺失了日本文化中的堅韌精神,小遇挫折,便甩手不干了。
對于再后的福田康夫首相、麻生太郎首相,御手洗雖然也給予了巨大的希望,但走馬燈般的變換首相,讓這位財界首相都有些目不暇接。好在是經濟界的“首相”一般一干就是兩年,可以連任,沒有發生過干不好就甩手的前例。穩定的體制,也讓日本經濟沒有發生太大的動蕩。
財團的政治“慣性”
但問題在于,2006年御手洗成為經團聯會長的時候,日本沒有人會相信有一天民主黨能打倒自民黨成為執政黨。自民黨執政,大企業率領日本企業走向繁榮昌盛,看上去優秀廉潔的日本官僚在世界上絕無僅有,《讀賣新聞》等發行量過千萬的大媒體為執政黨、為大企業、也為國家機構大唱贊歌,這些讓不少日本人認為天不變,道亦不變,這套體制能一直維持下去。
可是現在,日本變了,在御手洗還在會長位置上時候,一個剛成立十幾年的年輕政黨,取代了自民黨,走上了日本政治經濟的最高舞臺。從鳩山內閣的布陣上看,這個政黨無疑要維持長達4年的統治時間。
2005年,小泉剛剛提出改革,當時的經團聯會長奧田碩立即表示支持,經團聯在日本選舉中只支持自民黨一黨的政策旗幟鮮明。這樣的支持一直持續著,而且絕非口頭上一句簡單的話。
2007年,自民黨從經團聯這里獲得的政治捐款為29.1億日元,同年民主黨雖然也獲得了一些捐款,但僅有8000萬日元,兩者差了28億多日元。從政治捐款上就能看出經團聯對自民黨情有獨鐘。
經團聯總部負責分配政治捐款的高管表示,對于自民黨的各種政策,各大企業會員企業大都給了A級評價,但他們給民主黨的評價,通常為B和C。政治捐款是根據企業評價的結果,然后進行分配的,給自民黨的政治捐款是給民主黨的36倍,可見基本上經團聯不看好民主黨的經濟政策。
這種政見上的不寬容,只與自民黨建立良好關系的狹隘做法,帶來了御手洗會長在民主黨政權時代的地位上的不穩定,這是日本民主主義的最大缺憾。毫無疑問,過去自民黨加經團聯,政治與經濟緊密結合的模式,現在開始出現了裂痕。
內閣反擊
一個明顯的結果出在鳩山內閣的政策制定上,已經開始超出了財界的容忍程度。比如碳排放就最能說明問題。
如果把1990年當成100%的話,民主黨希望在2020年比1990年減少2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提出了與歐洲主要國家目標完全一致的數字目標。但日本產業界覺得日本的節能減排已經做得非常到位,接下去大量削減排放量的空間已經不大。對自民黨提出的削減9%左右的數值目標,日本一些企業已經很不滿意,一下子提出25%,更是他們不愿意接受的。
而在消費稅問題上,民主黨主張在今后4年內不提高稅率,這也與大企業的要求所去甚遠。日本財政支出已經大大超過了財政收入,解決財政赤字,企業希望用提高消費稅的方式,但這直接會影響普通消費者的生活。在消費稅問題上,財界也與民主黨見解相左。
“我希望新政權在充分討論其政策對國民生活及經濟的影響之后,在國民的理解之上,推行自己的政策,與國外進行相關的交涉。”日本電氣事業聯合會會長這樣批評鳩山內閣。
同時日本鋼鐵聯盟會長也在敲邊鼓:如果全世界各國都有意愿設定一個目標的話,我們的國際談判也可以向這個方向努力。事實上,如果全世界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也絕對不會是比1990年減少25%這個數值。
對此,鳩山內閣開始反擊。
民主黨曾要求國會傳訊現任經團聯會長御手洗,讓他在國會就佳能公司的一些非常規做法做出解釋,實際上是找借口給這位搖擺不定的會長施加壓力,這讓御手洗在處理經團聯和民主黨的關系問題上左右為難。
隨著民主黨施政方式的逐漸明朗化,日本政商之間的這種利益糾葛,顯然還會繼續下去,日本經濟的復蘇就在這樣一個亂局中蹣跚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