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農村中學中如何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
作者:yxsxjzx 日期:2014-6-20 8:21:00 |
0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從教育孩子的角度來說,一個孩子要成材,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三者的共同培育,缺一不可。從班主任的角度來看,要帶好一個班,一個學生,也不是光憑自己一個人的努力就容易辦到的。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合作共贏的時代。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的權重越來越大,做好家長工作已成為 當然,與家長們溝通也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新手班主任,既要注重教學質量也要注重與家長的配合,我一直努力培養與家長溝通的能力,共同教育孩子,我相信只有家校共同配合,學生的教育才能成功。作為青年班主任,才能獲得家長們的信任,班主任工作之路才會越走越寬,越來越好。 我們是一所農村中學,學生家庭條件都很普通,家長雙職工,有三班倒起早貪黑上班的,也有在家務農的,由于地區原因,母親是外地人生育子女后出走的單親家庭學生較多,隨父母來打工的隨遷子女更是占有很大比例,家長來自五湖四海的農村,素質相對較低。大部分家長對子女沒有明確的要求,由于上班時間長的原因,對孩子放學回家的作業和預復習工作缺少監督力度,存在周末孩子無人看管約束的現象。更有外地學生家長送孩子上學,僅僅是為了學校幫助看管孩子,對孩子的學習和心理沒有任何要求和關心。由于這一系列原因造成學生中出現了性格孤僻、厭學、抄襲作業、欺騙、上網,甚至逃學的現象。這給班主任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也挑戰了班主任與家長溝通交流的能力。在親身實踐和學校領導以及有經驗的老班主任的幫助下,我順利的解決了其中的問題,也增加了班主任如何與家長溝通的經驗,提高了自身的能力。我認為,要做好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能夠搭建好學校與家庭交流達到共同促進學生成長的平臺,以下幾點很重要。 一、真切關心學生,取得家長的感激與信任 感激是因對方的好意、幫助、信任、認可而對對方產生好感,是建立在感動基礎上的情緒體驗。當家長對教師有了感動和感激之情時,他們才更愿意與教師交流與溝通,所以我平時特別關心學生,接手一個新班級,我對每個學生作全面的了解,家庭成員、家庭住址、特長等等,涉及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方便我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入手,從各個方面幫助學生,為學生做好服務工作。愛默生說過: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后,同時也幫助了自己。這樣當你需要與家長溝通時,他們就會很樂意與你交流,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 張某是來自陜西的一個女孩,乖巧懂事,隨父母來宜興打工已有三年了,對于初中新環境并不陌生,她學習成績優異,令每個 二、設身處地,為家長著想 愛因斯坦說過:“對于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我也是個家長,雖然自己的孩子還沒有到上學的年齡,但周圍的很多同事都是家長,平時耳聞目染多了,也就很能理解家長的心情,事事都能站在家長的角度替家長著想,為家長解決后顧之憂,通過辦好一件件小事去贏得家長的滿意。有孩子上幼兒園的同事,時不時抱怨學校給孩子的作業難度太大,什么做模型了,發明小創作了,超出了孩子實際年齡所能承受的能力,所以這些作業變成了爸爸媽媽甚至是外公外婆的作業。還有讀小學初中的孩子作業中經常有上網查詢的內容,英語單詞交由父母背誦檢查簽字的,同事們說起這些,總是多少有些不滿:家里沒電腦的怎么辦?父母不懂英語的怎么辦?晚上遇不倒家長簽字怎么辦?這些帶給我很大的啟發,站在家長的角度能這樣想,為什么站在老師的角度就想不到呢?我剛做班主任接手的是初一,為了培養學生養成按時按量完成作業的習慣,一開學我就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本家庭作業記載本,每天將各科作業以及班級工作要完成的任務記載下來,完成后由家長每天簽字,預期理想很美好,培養了學生的作業習慣,還加強了家長的監督力度,很好。可實施一個月來,效果并不好,起初都有家長簽字,以后經常有不簽字的,有找鄰居代簽的,能堅持天天簽字的家長并不多。經過上面的事情我開始反思我的做法是否恰當。經過進一步的了解發現,能天天晚上見到家長的學生并不多,有些隨遷子女家長將孩子交由在本地打工的親戚照看,自己出去打工的也有一小部分。甚至還有一位單親家庭的孩子家長由于年紀較長,還是個文盲。我不經為自己設計的管理方法打了個冷戰,我靜下心來思考,再不負責任的家長也會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感興趣的。我改進了家庭作業記載本的方法,每天作業照舊記載,每周五記載一周來各門功課的學習情況,匯成表格,比如本周作文得了幾分,數學作業得了多少分,英語默寫得了幾個優。還劃了一塊“爸媽,我想對你說”,這塊由學生每周一次給家長說說心里話。我給每位學生的記載本上寫了幾句話,大致的意思是理解家長工作辛苦,請家長每周至少抽一次空看看你孩子的成長。我想這不僅可以達到家長的監督力度,還可以加強學生與家長的溝通。一周后我欣喜的發現了成果,有家長在記載本上開始與我文字交流,希望我們加強某一方面的管理,或解釋上周沒有簽字的原因,述說孩子在家的表現等等。我也隔三差五的在學生記載本上寫一些進步表揚,或是犯了小錯誤如何指導的話語,由于褒獎較多,學生也愿意將記載本帶回給父母,漸漸的家長 從中我也總結出來,學會傾聽,體諒家長,是構建溝通的藝術橋梁,教師要善于聆聽,并積極地給家長以反饋,要有策略地向家長描述孩子的行為,巧妙地提出意見或建議。在描述孩子的行為時,要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使家長感到教師對孩子是充滿信心和關愛的,從而愿意接受教師提出的意見或建議。還要及時了解家長的需要、困難,體諒學生,體諒家長。盡量站在家長的角度想想,注意語言的婉轉,即要使家長能夠清楚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現,又要他能冷靜地看待孩子的問題,為接下來,對于孩子的教育打好基礎。 三、適時家訪,替家長解難 學校教育只有在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互結合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實現自身的職能。家庭作為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長作為孩子成長的第一任教師,其教育功能具有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每個學生都是在不同的家庭環境里成長的,家長文化水平的差異,教育觀念的差異必然會影響到子女的教育。所以教師只有通過家訪才能看到學生的生活環境,才能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和更深的了解,才能有針對性地實施因材施教。 這一學年我遇到了工作以來最難管理的學生王某,王某也是隨遷子女,開學是他自己來報名的,起初他給學校的信息是父母都回老家,由另一個鄉鎮上打工的叔叔照看兄妹的生活。開學沒多久他經常犯各種小錯誤,多次教育后沒有成效,有一回身體不適我送他去醫院檢查,他執意不肯輸液治療,從中我了解到經濟拮據是主要原因,之后出現多次不做作業的情況,由于家長無法取得聯系,我始終保持批評教育、鼓勵的方法,沒有想到王某竟然逃學了,通過同學帶了個生病請假的口信就沒來上學,綜合他的言行,很有可能是欺騙。我和兩個 一要實話實說,不要“添油加醋”,將“恨鐵不成鋼”的怨氣轉嫁給家長,達到體罰學生的目的。二要一分為二,不要以點概面。“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一個學生的評價要一分為二,不要以點概面。把自己喜歡的學生說成一朵花,會使家長過分寵愛孩子,以至于放松了必要的管教;把某方面較差的學生說得渾身毛病,毫無可愛之處,會使家長對孩子喪失信心,增加孩子的敵視情緒。三要留有余地,不要把話說死。孩子們正在成長,可塑性很強,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學會講“只要……,你的孩子就會……”。四要褒獎教師,不要推卸責任。教師之間應該互相配合,樹立對方在家長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從而贏得家長的信任和尊重。遇到麻煩時,千萬不要相互推卸責任。推卸責任會使家長認為教師之間不團結,師資力量差,甚至想把孩子轉走。五要“多報喜,巧報憂”。當學生有進步時,一定要告知家長,哪個家長不喜歡聽到自己孩子進步的消息?如果你把喜訊帶給家長,你也高興、學生高興、家長高興,何樂而不為呢? 四、在理解中建立信任 當家長怒氣沖沖而來時,請為他送上一杯降火茶。當學生不慎發生意外的時候,作為老師一定要以父母的身份第一時間站出來,贏得家長的感激、理解和支持。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步伐,鄉鎮學校的撤并也拉長了學生上學的路程,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給路程較遠的學生安排了校車接送,車上有隨車教師管理。一天早讀課已開始,隨車教師找到我說我班上有個女生沒有上車,等了五分鐘才發車的。我撥打該生家長的電話,無人接聽。早讀課未下,學生家長一進辦公室就嚷嚷,劈頭蓋臉的指責“那么學校怎么辦事的,學生沒上車,校車就開了?”氣氛中全然不顧誰是班主任了,我趕緊給他讓座,倒茶,看著他滿頭大汗,定是趕著送孩子上學的,我語氣平和,先聽家長說清事情的緣由,原來自己起晚了,沒有及時叫醒孩子,所以遲到了。看他平靜一些了,我再告訴他校車的規定,并且為了他女兒今天校車晚發車五分鐘,可能會影響校車的正常運營,逐漸地解釋和表示對家長的理解消化了家長的怨氣,老師的理解和禮讓三分也讓家長覺得態度過于沖動,家長表示還是信任學校 李希貴在《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中指出,家長不是在具備了家教的素養后才成為家長的,也不能等孩子長大定型、家長悟出了家教的得失之后再對孩子“回爐”。再說現在都是獨生子女,一對父母只培養一個孩子,也毫無經驗可談,因此教師應把自己豐富的教育理論,把自己平時積累的各種教育方法傳授給家長,讓家長掌握教育的自身規律,運用科學的家教方法,培養孩子優良的品行。在我們這個來自五湖四海的農村家長群體中,家長的素質良莠不齊,在與家長溝通處理學生的問題時,我們要有對學生足夠的耐心,并且注意語言分寸。語言,能很好的駕馭批評的藝術,讓這類家長了解孩子不對的地方,認識到對孩子健康成長的傷害,用理智的態度來面對和解決問題。我們要讓家長感覺到老師是出自真心在關心他的孩子,而不是在應付他,不是因為孩子出了一些問題,讓家長來收拾“爛攤子”。真摯的感情可以拉近彼此的心靈,讓交流和溝通更容易也更愉快。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師與家長的溝通無處不在。因為“贏得了家長,就贏得了教育的主動權。”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教師以愛為出發點,同時,也以愛為終點,把教師對學生的那份濃濃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充分地展露給家長,讓家長深切地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他的孩子,那么我們的工作就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總之,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是一門藝術,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和積累,才能為學生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發展。 (新街中學 顧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