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栓如今已成為臨床上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老年腦血栓患者占腦血管病總人數的70%左右,腦血栓也是致殘率比較高的疾病,一旦發作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出現血栓的因素非常的多,特別是與長期不良飲食習慣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就會直接加速血管堵塞,慢慢威脅身體,那么很多人想知道哪些食物更容易增加血管出現阻塞的風險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01
腦血栓的前兆表現
1.步態異常
步履蹣跚,走路腿無力是偏癱的先兆癥狀之一。如果老年人的步態突然變化,并伴肢體麻木無力時,則是發生腦血栓的前兆信號。
2.鼻出血
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種危險信號。數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這種人可能在半年之內會發生腦血栓。
3.血壓變化
當血壓突然升高到200 / 120mmHg以上時,是腦血管閉塞的前兆。血壓突然下降,通常低于80 / 50mmHg,也是腦血栓形成的癥狀。
4.突然眩暈
在清晨起床疲勞,洗澡后若一到兩天反復出現五次以上眩暈,發生腦出血和腦梗死的危險性增加。
5.睡覺流口水
如果發現老人在睡覺的時候經常流口水,而且流口水的方向幾乎是同一面,那么就要對這種現象加以留心,這是因為血栓引起咽喉部位的一些肌肉功能失調所致。
6.視線模糊
在大腦出現血栓的時候,會影響到一定的大腦功能,并且會壓迫到視神經,進而引起視線模糊的前兆表現。
02
血栓“大戶”被揪出,是肥肉的5倍,醫生:常吃,血管或許扛不住
1.動物內臟
動物內臟是很多人非常喜歡的下酒菜,但是醫生不建議腦血管疾病患者攝入過多動物內臟類食物。
因為動物內臟含有大量膽固醇,經常攝入體內,會進一步升高血脂,更容易導致血液濃度越來越高,增加動脈硬化斑塊,甚至會使血栓復發率極高,不利于病情恢復。
2.酒精
當今社會喝酒已經成為很普遍的一種行為,很多人都養成了喝酒的習慣,雖然小酌怡情,但是經常喝酒會給健康埋下隱患,尤其是對血管的傷害非常大。
長期喝酒不僅會加重肝臟負擔,還會加快血管硬化,增加腦血栓的發生幾率,所以為了健康著想,平時應當遠離酒精。
3.咸菜、腌菜
咸菜、腌菜等是老年人最喜歡的食物,許多喜歡吃重口味的人也經常吃。然而,如果這些高鹽食物攝入過多,可能會誘發高血壓,增加血管壓力,并使血管壁發生損傷。
研究發現,保持高鹽飲食的人,更容易突發心腦血管疾病,所以我們平時的飲食盡量保持清淡,少吃高鹽食物。
4.飲料、甜食
在市面上購買的大多數飲料都存在大量糖分,攝入體內在消化系統運作下向葡萄糖轉變,無法得到有效消耗,存儲在器官內部,加深血管中血液的黏稠性,會妨礙血栓類病情的有效恢復,要盡量避免多喝。
同時一些甜食中也會加入各種糖分或者精糖,例如常吃的各種糖果,同樣會轉變成脂肪在體內儲存,不利血管健康。
03
腦血栓患者,生活中應該如何調理身體健康?
1.保持良好的心態
情緒是受大腦支配,情緒的波動都會影響大腦,平時要避免情緒波動較大,防止過度緊張、焦慮或激動的情緒,這些情緒都會影響體內的血液循環,也會容易導致血栓的形成。生活中要學會掌控自身的情緒,避免情緒失常。
2.保證勞逸結合
長時間大量的體力或腦力活動都會影響自身健康,不管有沒有腦血栓,都應該注意勞逸結合,尤其是腦血栓康復階段,更應該注意自身護理,盡可能的選擇輕松的工作,避免過度疲勞。
3.飲水充足
大部分腦血栓患者的血液比較粘稠,多喝水能夠降低血液黏稠度,吃完飯之后不能立馬睡覺,因為飯后大量的血液會積聚在胃腸道里面,幫助食物消化,減少了腦部供血,從而導致血栓。
4.及時用藥
因為腦血栓并非小病小痛,一般不受控制,出現腦梗塞的概率非常高,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通過藥物調理的方式來控制疾病的發展。因此,在發現腦血栓后,需要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通過診斷后服用藥物來消除血管壁的血栓,以免血栓加重。
腦血栓發病一般都比較突然,患者在治療清醒以后往往會有語言、肢體、行動等多方面障礙,特別容易使患者存在消極抵觸情緒,因此,給患者提供有效的情緒疏導與干預,不僅能夠確保患者積極接受治療,而且對患者病癥的恢復也有積極的影響。
同時,心理疏導也能夠提升患者治療的信心,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對身體健康恢復十分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