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招生時間的先后,每年天津的小升初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小外”作為一所外語特色學校是目前天津小升初階段唯一還保留“自主命題面測招生”權利的學校,招收“天津戶籍+學籍”的應屆小學畢業生。
由于報名人數眾多,學校需要先通過電腦隨即派位選出少數有資格參加面測的學生,考試之后再通過成績擇優錄取。
今年報名學生共8286人,搖中參加面試的學生1280,最終錄取321人。全市各個區報名小外、參加面談、錄取人數及錄取率的統計如下:
2021年共有12所寄宿制民辦初中面向全市招生,每人限報1所,如果報名人數超過學校的招生計劃將通過電腦隨即派位錄取。
被這類學校錄取的應屆小學畢業生將不再參加學籍所在區的初中招生錄取,如果學生未被搖中的話,則不會影響他們后續在本區的升學派位。
在各區六年級畢業考試結束之后,最大規模的小升初入學工作正式開始,一直會持續到七月份。
天津小升初的基本原則為“學籍優先”,即畢業小學在哪個區就在哪個區完成小升初。
其中濱海新區、津南區的公辦初中采用多校劃片與單校劃片相結合方式招生;其他非市區的公辦學校采用單校劃片(即對口直升)方式入學,面向本區招生的郊區民辦初中會安排在這之前進行。
對于市內六區,雖然每個區的志愿填報規則略有差別,但均采用“多校劃片、公民同招、搖號錄取”的方式招生,
也就是說對于家長認可度比較高的公辦和民辦初中,家長只能選擇一個填為第一志愿,如果沒搖中的話其他熱門學校也就沒有機會再去了。
對于畢業小學學籍與戶籍不在一個區的學生,可以選擇回戶籍所在區上初中(外省學籍本市戶籍學生同樣可申請)。
不過申請之后只能由教育局安排進入有空余學位的公辦初中,有可能在戶籍所在片區內統籌,也可能全區統籌。
天津在經歷了2015、2020年兩次小升初搖號調整之后,一些初中校的成績排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其中市內六區的轉學只能安排到有空余學位的公辦初中,濱海新區的熱門學校也不再招生,而其他各區的多數公辦校還是能夠對口轉入的。
另外武清、西青、東麗等區的民辦初中可能會組織安置考試,感興趣的家長可關注相關招生信息或直接向學校咨詢,當然這類考試以后肯定會越來越“卷”。
天津的初升高沒有任何保送、直升(除'小外')與分流機制,是所有初三畢業生都要參加的考試。
而且能上哪所高中完全由中考成績與其所屬行政區決定,“一考定乾坤”相對比較公平,當然也有些殘酷。
從整體上只有約三分之二的孩子能讀高中,這個比例看上去壓力有一些大,實則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物理男曾寫過關于天津中考的詳細介紹,具體詳見:《一文讀懂天津中考》
天津中考一直執行的“市內六區整體鎖區、非中心城區獨立鎖區”的招生政策。
簡單說就是正常情況下,市內六區的考生可以根據中考成績報考這六個區的任意一所公辦高中;而郊區的考生只能在報考本區內的公辦高中,只有特別優秀的幾名學生才有機會去“市五所”讀書。
市區與非市區考生在中考時可填報志愿范圍的差別非常大,孩子的戶籍和學籍所在區就基本決定了未來學校的選擇范圍。
由于中考為統考統判,成績可直接對比,基本上看每年的錄取分數線就能判斷出哪些學校更好。
(今年四校理科實驗班的招生計劃)
掃碼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