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教你如何交朋友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朋友身上,你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論語》對交友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三種好朋友的標準是什么?會給我們的生活和事業,帶來什么樣的幫助?三種壞朋友,又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怎么來分辨好朋友與壞朋友?
最近,北京師范大學
所謂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
第一,這個朋友為人要正直,坦蕩,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chan)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能頂天立地的,這是一種好朋友。因為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果決。
第二是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世界上是最深沉的一種美德。當我們一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某種傷害的時候,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更恒久。有時候,最讓我們內心受不了的是,在懺悔的時候,沒有得到他人的怨氣,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種包容。所以,有一個好的朋友,他會給我們內心,增加自省的力量。寬容的朋友,不會使我們墮落,更不會放縱自己,反而會讓我們從他人的內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有一個寬容的好朋友,是一種做人的情懷,一種悲憫,就好像是對一花一葉,一草一木的關懷中所折射出的一種耀眼光芒。
第三叫友多聞。在孔老夫子所處的先秦時代,不像現在有電腦,有發達的資訊,有鋪天蓋地的媒體。那時人要想廣視聽,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交個好朋友,把你朋友所讀過的書的那些間接經驗轉化成你的直接經驗系統。當你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你的朋友那里去,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幫你做出選擇。所以,交一個多聞的朋友,就像打開一本辭典,總能從他人的經驗中為自己獲得一個借鑒系統。
孔老夫子所說的三種壞朋友,就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這是損者三友。
第一種叫友便辟,就是性情暴躁的朋友。每個人的生活不一樣,有時碰到一件事,你還在迷茫中的時候,你朋友卻首先發怒了。社會上一些青少年犯罪,好多都是打群架,一不小心就會出人命。其實,這種事很少是一個人干的,往往是一群孩子裹挾在一起。他為什么要去呢?哥們義氣!這就說明,你遇到的是一個暴躁的朋友。作為成年世界,不見得要付出打群架的代價。但是一個人,燃燒了一場憤怒,對于我們來講,只有壞處,沒有多少益處。盲目的激情,可能會帶來永遠無法追回的后果。好朋友之間,應以理性為先,告訴他怎樣去過一種沒有危險的生活。
這是一個外國故事:講一個富孀,這位老太太家財萬貫,想招一名汽車司機,在全國發招聘廣告。千挑萬選,在眾多的應聘者中,最后選出三人,站在她面前。她給他們出了一道題:如果我車子前方,是個懸崖,你能把車緊急停在離懸崖多遠的地方?第一個司機說,我會緊急剎車把車停在離懸崖
第二種叫友善柔,是優柔寡斷的朋友。我們知道,過分的優柔寡斷,其實,是在浪費你的生命能源。你有一個機會,想辭職,要下海,想跳槽。你去問朋友,朋友說,你再想想吧!你現在的地方也不錯,萬一你要走了,你的什么什么就要丟掉了。我們有些朋友,在關鍵的時刻,會給你一種制約的力量,讓你覺得還是退一步吧。韓國人對此有一個形象的描述,說世界上有一種怪物,它前臉長頭發,后邊則是禿腦勺。迎面走過來時,滿臉頭發,面目不清,不知為何物。等它從你身邊走過去時,你才看清楚,想伸手去抓,因為它后腦勺上沒有頭發,抓不住了。這東西是什么?它的名字就叫機遇。在這個世界上,機遇就是這么一個怪物,它走過來時,你心存疑慮。等它要走的時候,你再想去抓就抓不到它了。善柔的朋友往往會耽誤你身邊的機遇。很多事情,不在于你是做還是不做,而在于你什么時間去做是最有價值的。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有保質期的。過了保質期,你再去做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所以,我們一定不要被優柔寡斷的朋友干擾了你的思維。
第三種叫友便佞,這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說,佞,就是那種心懷鬼胎的,有心計的,總是以不擇手段的方式去謀取個人利益的人。這種心理陰暗的人,往往會打扮出一副善良面孔。由于他內心有所企圖,所以他對人的熱情,比那些沒有企圖的人,要高出好幾十倍。一不小心,你被這種人利用的話,那么這一生,你就給自己套上了枷鎖。如果你不付出慘痛的代價,這個朋友是不會放過你的。其實,這也是在考驗我們的眼光,考驗我們知人論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