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好萊塢巨制《速度與激情7》(以下簡稱《速7》)在中國內陸公映,零點場5100萬創歷史紀錄;到了白天則摧枯拉朽,狂卷3.4億,再加上零點場和統計誤差,首日票房達到4億,遠遠超過去年7月《變形金剛4》創下的2.23億首日紀錄。
而由于《速7》的強勢表現,昨天全國的單日票房達到了3.8億(不包括《速7》零點場),超過今年農歷大年初一(2月19日)的3.73億,位居影史之最??赡壳凹确菬衢T檔期,也非重大節假日,《速7》的表現只能用“瘋狂”兩個字來形容。
知乎用戶回答
知乎用戶:袁冰濤
我們經歷過的真正意義上的票房爆炸是這樣的:
2009年全年總票房才60億,每周就是1億。但是元旦剛過之后卡梅隆的傳奇作品就拿下了單周2.9億。然后變形金剛上映時的首周4天4億深深震撼了國內觀眾。而今天速激7的首日4億震撼了整個好萊塢。
這個就是中國電影市場能夠做到的,也應該做到的。
在泰囧上映的時候,我曾預測阿凡達2將會首日4億,最終40億?,F在證明,中國電影市場的容量一直被低估。速激7已經達成。
速激7爆棚的理論基礎是這樣的:
1、目前的全國飽和排片量是15萬場每日,平均座位數在140個每場。在操作過程中,由于有些影城過于偏遠或者老舊或者裝修改造,無法正常吸引人流,加上一些時間過于不友善的場次,不可能實現場場爆滿,通常有個10%以上的折扣。所以中國市場的極限客容量是1800萬人每日。
2、站在這個基礎上,速度與激情7拿到了60%以上的排片,9萬場,也就是說他的極限客容量大概在1100萬人。而最終他驚人的拿下了場均109人,動員了接近1000萬觀眾。所有理想模式下可能賣出的票居然全都賣出去了。容量沒有問題,后面就是如何實現了這樣的觀眾期待。
3、速激系列歷時14年,積累了大批粉絲,尤其是歷史級別的速激5和之后口碑沒有掉落的速激6讓這個品牌成為炙手可熱的標桿。中國市場是非常注重續集電影的,因為好萊塢的電影公司不具有在中國發行電影的資質,所有進口影片都是中影和華夏代理發行(其實兩家是一家)。出于各種原因,中影是不愿意大力宣傳引進片的。所以,好萊塢電影基本是“裸映”——不像國產片一樣進行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所以影片的天然知名度,是最重要的宣傳渠道。在這一點上,已經7集的速度與激情,就跟鋼鐵俠、變形金剛、哈利波特等具有了同等的、不可逾越的優勢。
4、影片本身確實足夠震撼,也許劇情上不如速激5這么完整流暢,但是動作場面是做到了歷史級別,絕對有誠意。把一個如此成熟的系列拍出了前所未見的場面,中國觀眾是特別鐘愛大片的,而此片大片范兒十足。
5、前面說到大片,從12月傳統的賀歲開始,我們一直沒有看到正統意義上的好萊塢大片。只有霍比特人(被霍比特粉抗議所以修改了關于霍比特人不受歡迎的說法,答主作為腦殘指環王粉對霍比特人恨鐵不成鋼,不過結論主觀了)和不以場面取勝的王牌特工,以及不知所云的木星上行這些影片。這些有的不是超級制作,有的口碑不好,有硬傷的電影已經打動不了中國觀眾了。整整5個月之后,市場迎來第一部完整意義上的好萊塢動作超級制作,市場積壓已久的觀影欲望蓬勃而出,也是可以預料的。
6、當然一些其他的因素也在推波助瀾,包括中國觀眾偏愛的現代背景下的動作片這一類型、包括刺激的賽車題材、包括主演保羅·沃克的辭世帶來的影迷懷念、包括周日上映所有的觀影行為被強行壓到這一天(所有正常的周末觀影安排被強制性的從周五周六統一安排到了周日)……
諸多元素支撐了速度與激情7的單日票房爆炸,不管原因如何,這背后表現出的市場力量是最震撼的。到阿凡達2上映的時候,我們可能做到單日6億,最終60億,也就是10億美元,甚至有機會成為影史上單片總冠軍,超越北美的所有歷史記錄。而國產電影也將毫無疑問的從中獲益,這才是最振奮人心的。
很多知友不同意最后一句,一部引進片在中國巧取豪奪10億美元為什么國產電影能夠從中獲益?下面引用自己在另一個問題下的回答,向大家解釋一下我個人對于這件事的粗暴看法。
因為中國電影市場的增長有兩個引擎,一是影院基礎建設驅動,另一個是內容驅動。
前者還要依附于后者,如果缺少內容,則大量的新建影院沒有產品,生意自然不會好。
影院建設者當然希望有大量的好電影排隊上映,他們不怎么在乎這個電影是來自中國、香港、美國還是尼日利亞。增加內容供應肯定會大大提高影院建設的熱情,觀眾看爽了,買票的多了,影院就會越建越多。影院建的多,大家看電影就會更便宜、更方便。基礎觀眾多了起來,對于中國電影業怎么能不是好事?
下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多起來的觀眾會不會都是奔著好萊塢去了?國產片的觀眾會不會反而減少?國產電影會不會越來越艱難?
這一連串問題,我覺得都不會發生。
我們這個市場,本質上還是一個好萊塢驅動的市場,沒有好萊塢電影,準確的說是沒有好萊塢大制作電影,就不會有中國電影市場的今天。對于中國電影業的發展來說,好萊塢提供的大量的、質量穩定的產品是我們的重要推動力。將這個引擎推到動力峰值,短期來看是搶了幾部國產電影的生意,中長期來看對中國電影有巨大的幫助。
大量觀眾的觀影習慣都是從宿舍里下載盜版影片對電影感興趣了——約會時去趟電影院做目的性消費——被1、2部《阿凡達》、《速度與激情7》這樣的影片拉進電影院做享受性的消費——喜歡上電影院觀影體驗進而更頻繁的消費——欣賞趣味從單一好萊塢電影延伸覆蓋到國產電影。
這個觀眾養成的循環,最重要的一環是先讓他對電影這件事情感興趣,對進電影院看電影形成習慣。只要市場越來越大,國產電影就能持續受益。
知乎用戶:西門金蓮
F&F's粉絲,不是4/5/6/7的粉絲,不是歐美大片愛好者。
F&Fs , 不是飆車電影,不是爆米花電影,它有關于成長,關于蛻變,關于family, 關于愛。
如果前三部你們也看過,就會知道 Dominic和Brian是如何在身份對立的情況下成為朋友,就會知道除了現在幾張熟悉的臉,還有一個Vince也是這個大家庭的一員,就會慢慢感受到,開始的時候他們年少輕狂,最后他們卻變得脆弱但堅強。
是的,Dom有了致命的軟肋:
“I don't have friends, I have family.”
有個有信念的人是太容易被傷害的,但也是無法被擊敗的。
Because of faith.
一個男人,往往因脆弱而偉大。
最初的最初,他們只是貪戀于飆車、金錢、美女,刺激,而漸漸地,他們的行動從追利,變成了只是完成一場場不可以輸的保衛戰。他們的亡命,只是為了保衛他們的family. 這樣的彼此守護,無法不讓你動容。從01年到15年,你看到的是一群男人15年的成長。
Paul的意外離去,我想對所有熱愛 F&Fs的人都是承重的打擊。是很感謝制作方仍然堅持完成7,讓我們和Paul有一個正式的告別,讓Brian有了最美麗的離場。
所以或許對于其他人,你們可以選擇看或不看;但對于我們,是選擇早一點或晚一點再見到Dom, 再見到Brian, 再見到the whole family, 所以上映第一天一定去看,從來沒有別的選擇(如果不是因為女生晚上獨自出門不安全,我是一定會去看0點場的);所以或許對于其他人,你們看完一次就足夠;但對于我們,多看一次,就多一次和family的重逢。所以連看三次,也不是因為電影票可以團購。
據說FF還會繼續拍下去,但沒有了Brian一家的FF,或許還會更精彩,但也只能是另一個篇章。
It's an end of an era.
向Paul致敬。
Good to see you again.
知乎用戶:比艾詩人
第一:保羅的離世
對。如同其他幾位答主所說的,2013年保羅突然離世讓這部片立刻加大了電影的關注度。如何完成保羅戲份?他將如何方式離開?等問題讓人更加期待。
第二:粉絲群
經過《速度與激情》系列已經累積很多粉絲,加上各種大牌明星的參演,讓電影有了一定票房保證。
第三:電影本身
本人覺得《速度與激情7》的氣氛是系列里營造得最好的一部。溫子仁是一個很會塑造氣氛的一個導演(電鋸驚魂1、招魂、死寂)。在電影里面各種耍帥(如開頭郭達來一個“真男人就不回頭看爆炸”帥哭)搞笑、驚險、美女、感動 各種元素都齊了。再加上各種特效什么的,娛樂性非常高。特別是最后的致敬處理得恰到好處。(淚目)
第四:檔期
在最近上映的電影中除了黑馬《戰狼》,相比起其他電影《速度與激情7》更有看點。另一方面,也機智的避開了與《復仇者聯盟2》的對碰。
第五:羊群效應
很多人心理“人人都去看了,我就去吧。”看這電影給了很多人裝逼的資本,朋友圈什么的已經出現大量的“For Paul”。我不是說他們全部是裝逼啦,當然也有人是真的想感慨一下,但是為什么發句致敬保羅還要配張自拍呢?!??!
綜上所述,For Pau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