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木然,微信公眾號:smr8700
宇宙本身就是一個程序,它有自己的運行秩序,生生不息,井然有序。
何為天道?宇宙規律就是天道,何為神?符合規律的人就是神!
下面這13大宇宙法則,我們需要參透并學會運用!
1:序位法則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孔子說:“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這些都是在告訴我們萬物皆有序列。
每個人都是各按其位,各按其時的。每個人最終都會回歸到自己的位置,這也可以看成是價值回歸原理。
無論是世界/國家,還是一個家庭/公司,每個人都必須找準自己的位置,這就是這種“長幼有序”、“萬物有歸”。不管我們是否有意,當一個人違反了序位法則時,就會產生很多問題和矛盾,直到我們回歸序位為止。
比如,在中國經濟的上半場,大家都在野蠻生長,膽子大的淘汰膽小的,每個人都只顧埋頭賺錢,不管定位,也不需要定位,只要蠻干就能賺到錢。然而最近這兩年,經濟勢頭開始回落了,錢沒那么好做了,但是人反而回歸了,這其實是好事,因為漲潮的時候,每個人都不顧自己的初心和定位,一旦潮落,大家都需要能低下頭來找自己的位置。
中國經濟即將開啟下半場,下半場其實就是“眾神歸位”的過程,每個人都必須找回自己的位置,一旦重新調整好布局,中國經濟必須迎來新的飛躍和增長。
2020年,就是均值回歸之年。房子/股票/虛擬貨幣/估值/市值等等,都會經歷這個過程。很多財富都只不過是一場黃粱美夢,一旦到了價值重塑期,一切資產都會價值回歸。
世間萬物一定會朝著價值最優的序列去排列組合。其實人生就是一場不斷徹底認清自我的過程,無論你經歷了多高的巔峰,最后總會回歸最真實的自己。
2:平衡法則
平衡是宇宙最重要的規律之一,世界始終以它微妙又獨特的方式維持自己的平衡。
比如物質越豐富,人的智商就會越蛻化;科技越發達,人的精神就會越空虛;營養越豐富,人的生理功能就會越衰弱。社交工具越發達,人與人的距離就會越疏遠。娛樂工具越發達,人們內心就會越失落;知識越唾手可得,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就越差;
比如“喝牛奶”定律:一個天天喝牛奶的人,無論喝的奶有多好;他的身體永遠都比不過天天給他送牛奶的工人。同樣的道理:一個天天送牛奶的人,無論多么賣力的干活;他的收入永遠都比不過天天在家里喝奶的客戶,這就是神奇的平衡法則。
再比“苦難守恒定律”:苦難是人生的基本特征,每一個人一輩子吃苦的總量是恒定的,它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無故產生,它只會從一個階段轉移到另一個階段,或者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外一種形式。所以,你越是選擇現在逃避它,越不得不在未來犧牲更大代價對付它。
平衡法則的另一個表現就是:當某一個方面不足的時候,必然會與之相對應的方面出現多余。
比如“識不足則多慮”,當一個人見識不足的時候,就會過度擔心很多事情,誠惶誠恐,沒有安全感。就好像楊絳的那句話:你的問題在于想的太多,而書讀的太少。所以人們的焦慮往往是自己見識的淺薄造成的。
再比如“智不足則多疑”,當一個人認知不足的時候,就會對很多沒見過的東西半信半疑,總是在懷疑一切,徘徊不前,會錯過很多重大的機會和人。
還有“度不足則多怨”,當一個人的度量/格局不夠的時候,看到的都是不公平,20樓看到的風景,3樓看到的都是垃圾,時間一長會導致自己內心的偏激,充滿憤恨和不滿,整天抱怨和哀嘆。
還有“愛不足則多情”,當一個人內心缺乏關愛/理解的時候,往往就需要在另一個地方尋求補償,企圖找到讓另一個的愛承載自己的寄托,這不叫愛,這叫心理補償,是很多悲劇的根源。
世界就是一個天平,你每擁有一件東西,就要為你的擁有它而付出代價。相應的是,你每失去一件東西,也會因你的失去而重新收獲。
3:匹配法則
每個人只能得到和他相匹配的東西,一旦自己擁有的東西超過了自己的能力/貢獻,就會給自己留下禍患。
比如:一個人的名聲不能大于才華。一旦你的名聲大于實力,就是名不副實,就是欺世盜名,就會有災難。
一個人的財富不能大于功德,一旦你的財富大于自己的功德,就是在投機取巧,就是不勞而獲,投機取巧必招災。
一個人的地位不能大于貢獻,一旦你的地位很高,但貢獻卻無法與之相匹配的時候,必然引起周圍人的不服,妒忌,甚至被算計。
一個人的職位不能大于能力;一旦你的職位過高,而能力還不夠的時候,意味著你在行使出能力之外的權力,必然給自己的坍塌埋下伏筆。
《周易·系辭下》里有幾句話: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一個人,永遠只能享受和他相匹配的東西。得到一件東西的最好方式,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配的上它。
4:整體法則
任何一個東西,都既是世界的縮影,又是世界的全部。
比如我們可以透過個體窺見整體,例如中醫耳穴針灸、都是透過耳朵或手掌來診斷與治療全身。
比如太陽系里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運轉,和人體內五臟六腑的協作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人的脊椎有24節,一年有24個節氣。
所以人身上每一點都在宇宙之中有著其對應點。通過反觀與內視,所有的星系都會在人體之中找到對應的位置。
我們要有一滴水而看到整個大海,就是整體法則的極致。世界上沒有一件事物是獨立的,世界就象一個大房間,有無數的門,從任何一個門都能進入這個房間,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法門。
比如易經有“象數義理”四大法門,這四個法門就是研究易經的四個途徑,圖象,數字,道義,理論等等,都是我們探究世界真相的途徑。
任何一個角度/途徑/切入點,都是通向世界奧秘的鑰匙。我們只需要選擇適合自己,能發揮自己所長的那條路即可。
5:因果法則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切都是因果輪回。
每個人的每一次經歷都是有價值的,失敗了會留下教訓,成功了會積累經驗,這些經歷總會在另一個地方/另一個時刻顯出它的價值,這就是'因果定律'。
人們每天都生活在因果定律之中。從天體運行、四季輪回,到小河叮咚、大地回春;從花草樹木、魚蝦成群,到紅杏枝頭,山巒疊起……這一切都和因果定律息息相關,也可以說是因果定律運行的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凡事有因必有果,任何事實也必有前因。從來沒有平白無故掉下的餡餅,也沒有無故加之的災難。種什么樣的因,必會收獲什么樣的果。每一個作用力,必有一個反作用力回來。
如果生活中你為自己設定了想要的得到的結果,你就需要追溯前人,看一看那些得到這個結果的人是怎么樣做的,并為這個結果不停地努力、付出,如果你能夠做和成功人士同樣多的事情,你獲得的結果也將和他們同樣多,這不是奇跡,而是一個很自然的規律。
6:相信法則
人,表面上是一個物質肉體,其實是一個系統、一種思想載體,更是一個敏感的信息場,無時無刻都在與外界的信息、能量進行交換。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狀態和所念所想,這就形成了你的氣場。你想什么,你相信什么,你就有什么樣的氣場,于是就形成了一個將你環繞的世界。
所以,世界是你用眼睛、耳朵、嘴舌頭等感官系統創造自己的實相,所以一切只取決于你的感官系統。你相信世界是怎么樣的,世界就是怎么樣的。
比如,當你正在戀愛時,你看到的外界每一個人都是可愛的,到處都是光亮、光明的,而且很多原來你不能接受的事情,你也都能夠一笑置之。
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但是因為你的狀態不同,所以生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這就叫: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會發生,則不管這件事是善是惡、是好是壞,這件事就一定能會發生在這個人身上。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運修造的原則。
在你眼里深信不疑的事,必將會不久就能實現。這種感召會無形當中影響你的行為,引導你往內心上不斷靠攏。
想給自己種福,必須建立好的信念。
7:吸引法則
世界是什么?是你內心信念在現實里的一種投射。把你的心念發射到宇宙中去,宇宙就會響應你的想法給你想要的。
如果你天天積極樂觀,你的氣場就是正能量的,會吸引大量好的人、好的事。如果你整日怨天尤人,你的氣場就是負能量的,會吸引大量壞的人,不好的事。
為什么那些我們一直擔心事總會防不勝防的發生呢?就是因為我們強烈意識、默默念叨的事物總是會被吸引到這里。
再比如,現在很多人對垃圾信息產生了很強烈的依賴,比如不厭其煩的刷著朋友圈,不斷的閱讀那些手機上的無聊訊息:暴富的、明星小三的、八卦野史等等各種段子,長期泡在這些浮華的內容里,你就變的浮躁不堪,因為你本身已經形成了一個負能量氣場,讓你越陷越深。
避開這一切的最好辦法就是讓自己修成一個正能量的人,你是什么樣的人,就能吸引什么樣的人,這就是吸引力法則。
8:在乎法則
很多人之所以總是走不出困境,都是因為被自己在乎的東西操控了。
有一次,孔子給顏回講了一個道理:在一場賭局中,決定勝負的東西既不是技巧,也不是運氣,而是你賭博時候的下注。
為什么呢?有人拿普通瓦片當賭注;他賭得自如瀟灑,因為不在乎這個瓦片,所以不急不躁,穩扎穩打。有人拿昂貴帶鉤當賭注;他賭的戰戰兢兢;因為總擔心帶夠輸掉了所以心存恐懼了,手腳被困。而那些拿黃金當賭注的人,在賭局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就神志昏亂了,因為他太在乎了,患得患失,氣度和魄力全無,其結局可想而知!
還有一個例子:一個男生追女生,越在乎女生,心中越放不下,越追不到她。為什么呢?因為他太想得到對方了,以至于做每一件事的目的性很強。這導致女孩子有一種被夾持的感覺,潛意識中就想離這個男生遠一點。
而那些能放下的男生,都善于用“欲擒故縱”的辦法,這才真正掌握了追女生的大道,他們看起來若即若離,卻悄然間抓住的女生的心。
很多人事情做不好,就是因為手里的東西攥的太緊了,或者總是盯著目標不放,總是放不下,所以誠惶誠恐,畏畏縮縮。“凡外重者內拙”,意思是:越看重外物的人,內心一定笨拙。
如果一個人能放下,就在他放下的那一刻,很多死結都解開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自然就有了。所以,很多人不是敗給了對手,而是敗給了自己。
世間的大部分失敗,其實是敗給了“在乎”二字。我們的眼睛本來都是雪亮的,只是被貪、嗔及癡念屏蔽了,才迷霧重重。為人做事,“放下”就是最層次的操控,也是主導一切變局的秘訣。
9:當下法則
曾國藩有句非常經典的座右銘: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
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然而,大部分人的生活狀態都是這樣的:
活在對當時當下事物的不屑中;
活在對未來的期待或者恐慌中;
活在對已經過去事物的懷念中;
我們無論怎么活,寧可活在各種虛構的幻想中,就是不愿意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是很知名的禪語,是說人應該放下過去的煩惱、舍棄未來的憂思,把全副的精神用來承擔眼前的這一刻。
人生,失去此刻就沒有下一刻,除了這一刻是真實的,其它全是虛假的。
《金剛經》里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里的的“心”就是“妄心”,除了當下的是真心之外,其它都是妄心,起心動念皆是虛妄。
人在20——30歲歲的時候,總以為未來才是最好的,因為那時應該會應有盡有。但一旦你到了40——50歲的時候,無論你多么有錢和地位,你都會無盡懷念20/30歲時的青春。你會感慨無論多少錢,你都愿意換回青春。
這就是人生。其實每一個當下,就是人生最美的時光。
事物最靠前的20%的部分,坐擁了整體80%的資源。這就是80/20法則。
這個法則極其廣發的存在在各個角落。比如世界上排名靠前的20%的人,坐擁了世界上80%的財富;排名最靠前的20%的自媒體,坐擁了80%的流量;我們80%的成果,往往得益于是由20%的付出帶來的,等等……
這個法還衍生的另一個規律:現實中80%的問題(困難),是由20%的主要矛盾帶來的,我們必須集中自己80%的精力,去應對這20%的主要矛盾,才是性價比最高的做事原則。
我們經常說的選擇比努力重要,其實就是指“做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事“更重要,我們要把80%的經歷放在“做正確的事”上。
切記面面俱到,大而全的做事方式。什么事都在干,往往什么都干不好。真正有價值的事情就那么一兩件,大多數人的失敗,是因為他們自始至終沒有找到那個應該聚焦的點,一定要找到那個屬于你的20%。
11:重復法則
歷史總是驚人的形似,世界也在不斷重復。
如果把古代和今天的很多事對比后,就會發現一個規律:歷史從未過去,歷史永遠都在不斷的輪回。如果讀懂了歷史,就讀懂了未來。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現在正在發生的、將來還會發生的事情,在過去就都已經發生過。
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哪怕再匪夷所思,前人都遇見過。那么,從歷史中去學習那些真正厲害的人所遇到的事,所做出的選擇,會對我們有更多的啟示。
比如各種龐氏騙局,在人間已經流行幾百年了,無數前人已經上當,但龐氏騙局還是被后人不斷的翻新和包裝,而且每次人們依舊還是會上當。人類口口聲聲要吸收教訓,其實人類從來不會吸取歷史的教訓。
人類為何不停的在重蹈覆轍?因為人性從未改變。
12:無常法則
《孫子兵法》里說:水無常形,兵無常勢,無常才是事物最本質的狀態。
世界上的東西都不是永恒的,都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很多女孩子迷戀永恒的愛情,這本身就是一種“執念”,因為人的是會變的。環境不同,地位不同,人的心境就會隨之而變化。
《金剛經》里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意思是:世界上凡是我們能看到/能表達的東西,都是在變化的。
未來所有的東西都是一種無常的狀態,不斷迭代和更新,充滿了各種不確定。包括各種平臺/產品/服務,硬件/軟件,有形的/無形的,都在從固定不變的,變成可以組裝/共享/迭代的。
世界一直在平衡與打破平衡之間不斷循環,每當一種大家的習以為常的循環(鏈條)固定之后,總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發生,打破原來的平衡,形成新的循環,一切又很快趨向于合理。
新舊平衡之間的利益沖突,是世界永恒的主題。世界進步最大的阻力,其實并不是人們思維的固化,而是來自于既得利益者的阻撓,但無論舊勢力多么強大,最后總會被歷史淘汰,這也是鐵律。
社會經濟越發達,無常的狀態越明顯,循環被打破的速度就會越快,因此如今這個時代各種變化來襲,人類幾乎已經應接不暇,但是無論循環被打破的多么快,只要你時刻都有價值,你就永遠都有存在價值。只要你能代變新勢力的利益,你就終究有一天被成全。
13:對沖法則
人類社會每產生一個不公平的現象,都會對應的產生另外一種反抗的形式,兩者互相對沖,以保證結果的公正。
幾個老同志這樣語重心長地對90后說:“別玩那些區塊鏈啊、比特幣什么虛擬的玩意,人生應該做點實事,比如踏踏實實的上班,然后買個房子、娶個媳婦多好。”
一個90后這樣回答說:“你們這些老同志就知道忽悠我們,這些年你們經過不懈的努力,終于把幾千塊成本的鋼筋水泥,搞成了10萬一平米的房子;如果我們不再另謀出路,把一堆堆數字和字母搞到10萬一串賣給你們,我怎么買得起你們的房子?怎么對得起這個時代?”
看懂了嗎?兩代人的荒唐就這樣對沖了。其實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機會,每一代人也都有自己的無奈,但是荒唐永遠都是和合理并存的。
當一件產品的價格設置不夠合理、嚴重偏離了其使用價值,它也是一種“假貨”,比如昂貴的奢侈品。
再比如淘寶和拼多多的出現,讓山寨產品橫行,價格站越來越激烈,但世界上這也是和奢侈品的一種對沖。
奢侈品為了能夠躺著賺錢,利用人性的虛榮,再加上文化植入、稀缺性等等,一直把價格設置的很高,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奢侈品的存在是合理的,因為很多人愿意為這種高價而買單,它們滿足了人們虛弱的需求。但是,廉價產品的存在也是合理的,因為它們以更低的價格做出類似的產品,也是滿足了底層人們消費的需求。
奢侈品可以把100元成本的東西賣到一萬元,為什么就不能有人把10塊錢成本的東西,賣到11塊?
一切局部的惡,都是為了整體的善。一切局部的不和諧,都是為了整體的和諧;凡存在就合理,這是世界唯一的真理。
上述13大宇宙法則,它超越時空,放諸四海皆行,冥冥之中,操控著我們的時運,人類無論經過多少輪回都會延續下去。
一個人唯有參透這些規律和法則,才可以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一切財富和變化都是外物,你在過程種形成的格局和心境,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