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昨天,帶孩子去小區樓下玩時,碰到兩個老人也在遛娃。偶然間,聽見一個老人說“你知道7號樓的那個xx吧,自從她女兒懷上二胎后,她就辭職過來,幫閨女帶孩子了。”
另一個老人接了句“難怪以前沒怎么見過她。好像她女兒有婆婆,就在咱小區對面的飯店上班。”
“沒錯,那個xx原來也在那里上班。聽說不是她女兒的婆婆不愿帶孩子,而是她自己屁顛屁顛地非要幫忙帶。
你說傻不傻,好好的錢不賺,非要幫別人帶孫子。知道這件事的人,都笑話她是冤大頭。”提起話頭的老人說道。
簡單的幾句對話,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場景,卻讓人心中唏噓不已。
好像不知道從何時起,在城市里,姥姥成了帶娃的主力軍。她們退而不休,放棄自己安穩的生活,甚至背井離鄉去幫女兒帶娃。
有人說這是一種新傳統,也有人不屑一顧地反問“奶奶不會帶孫子嗎?姥姥這是自作自受”。
對此,只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很多時候,并非她們想要和誰搶功,而是迫于無奈和對女兒的愛。
可是,就像那句俗語“姥姥帶娃,是搞空燈兒”。很多人覺得,姥姥辛苦將外孫帶大,到頭來卻是一場空。
那么,帶孩子的姥姥們后來怎么樣了?
吃力不討好,被女婿挑剔,卻又無法逃離
曾聽一個遠房親戚說,她幫著女兒帶娃,純粹是吃苦受累不討好。每天24小時工作制,全年無休。不但要做飯、洗衣服、帶孩子,還要倒貼錢。
但女婿就像刺猬一樣。不管怎么對他好,都暖不熱他的心,甚至連媽都很少叫。動不動還各種挑剔、埋怨,說她這里做的不行,那里做的不好。
等外孫快兩歲的時候,她實在受不了,想要一走了之。
可是女兒女婿不讓,說不放心奶奶帶。有她在,不管做什么都安心。
而她也不想讓自己年輕時吃的苦、受的罪,女兒再受一遍。所以,最終選擇了妥協。
媽媽心疼女兒的天性,讓她無法逃離。但她的心里很清楚,自己是不可能在女兒家養老的。也許等被榨干徹底沒用的時候,就會被請走了。
唉,年邁的姥姥被迫擠進女兒的家,并沒有享福,只有無盡地付出。
始終融不進去,各種不自在,卻從不說出口
對于很多女孩來說,即使結婚生子以后,自己依舊是媽媽的心頭寶。每次回到父母的家,如同魚兒回到大海,各種自由自在,肆無忌憚。
于是,當親媽來幫忙帶孩子時,她們以為自己的家也就是媽媽的家。殊不知,對于很多姥姥來說,始終融不進女兒的小家和這座城市。
即使女兒和女婿都很孝順,但她們還是覺得各種不自在,凡事都客客氣氣的。
譬如:桌子上放著水果、點心,就算放壞了,她們也從不主動去拿。只有當女兒硬塞在手里,才會吃一個。
中午炒菜,有雞腿或者肉,她們不舍得吃,只挑青菜。當女兒往她們碗里放時,她們往往會說自己不愛吃或者吃飽了。
偶爾早餐燒糊了,她們會趕緊下樓給女兒女婿和外孫買吃的,然后自己喝一天的剩飯……
在這個家,她們享受了天倫之樂,但不自在也是真的。她們想回老家,找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圈子,也羨慕同齡人整天東游西逛。
可是,這世上所有不愿委屈孩子的父母,都在委屈自己。她們從五十多歲開始帶外孫,一直到六十多歲還在帶。身心疲憊,卻從不說出口。
最后想說,姥姥們帶娃,心疼的是女兒,成全的是女婿,穩定的是一個家。
她們當然知道帶外孫的路很苦,也想過悠哉自在的退休生活。或者趁身體還健康,找份清閑的工作,多存點養老的本錢。
但比起這些,她們更愛自己的女兒。
所以,倘若她們提出需要金錢和情感支持,不要覺得“當媽的怎么會計較這么多”。
倘若她們的做法不合時宜,也不要埋怨和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