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曉明
很多患者問我子宮肌瘤發生是什么原因,我卻不能輕松回答。雖然有這么多年的研究,但是我們仍然無法了解其真正的病因,也不好預測哪些人可能會出現,也不能通過打打針就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目前的狀態,對于人體自身,我們了解得遠遠不夠。
除去人本身的復雜性,醫療行為的主體,醫護人員作為人,也是一個有可能發生錯誤的個體。人非機器,有時會勞累,有時會疏忽。無論是多么有經驗的醫生,都會在他一輩子行醫中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有些錯誤甚至會對患者造成傷害。
此外,從經濟的因素來談,現階段,我們處于一個非常特殊的醫療時期。最近20多年,醫療關系變得很畸形,一方面,患者需要從自己口袋里面掏不少錢來看病,沒有保障的醫療甚至會讓一個家庭傾家蕩產。另外一方面,由于以藥養醫,醫務人員勞動所得不足,變相促使過度醫療和保護性醫療的發生,這個是體系的問題。作為老百姓,如果花了錢,解決了問題,當然好,一旦由于種種原因沒有解決問題,甚至出現傷害,那么不滿情緒自然會轉移到醫護人員身上。
要解決這個醫患矛盾,減少醫患沖突的發生,我有如下的建議:
回歸醫療的服務性:作為醫護人員,首先要改變自己,我特別強調醫療的服務精神。要從過去的家長式醫療轉變成朋友式的醫療,會讓醫患關系更加和諧。
充分的知情:醫療有風險,往往不可預測哪個患者會出現不良結局。但要把患者的利益放在最高,不該做的手術不做,如果醫療干預的風險超過受益,寧可不做。對于預計獲益要超過風險的醫療操作,開始前要和患者充分溝通,客觀闡述利弊,讓患者了解所有和醫療相關的預期結果,充分溝通對于減少醫患矛盾也是必要的。
完善保障醫患雙方利益的保障體系:尤其對于患者,如果一個醫療行為出現了并發癥等問題,應該從保險體系上得到相應的經濟補償。如果在馬路上兩輛車相撞了,兩個車主不會下來干一架,因為對于有責任的一方是由保險公司來支付所損害一方的損失。醫療領域也應該有類似交強險這樣的項目,一旦出現問題,可以通過保險來解決。
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醫療是民生工程,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的存在需要有政府的充分投入,老百姓雖然繳費少,但是不足部分要由政府來投入。要想讓醫護人員以患者利益至上,需要有保障體系確保醫護人員不至于為增加額外收入而采用過度醫療的方式。
呼吁醫療場所零暴力,在醫院內配警察,醫護人員戴鋼盔上班,并不會讓醫患沖突真正減少,該存在的矛盾依舊發生,該發生的沖突不會因為醫院內有了警察就少。問題的關鍵是要思考如何預防,如何疏導,不從根本面上解決這些問題,醫患沖突仍然會存在一段時間。(作者系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醫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