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一篇文章,她用溫暖、逗趣的文風講訴自己或其他女生的小故事、小情緒,配著簡約軟萌的漫畫小人,以一句晚安結尾,就像深夜準時開演的小劇場。靠打造“一個人的少女心販賣館”,24歲的北京女孩胡辛束,如今成了引人注目的自媒體界紅人,先后為香奈兒、萬達、歐萊雅、支付寶等400多個品牌做過廣告,并完成450萬天使輪融資,有幸成為繼papi醬之后,真格基金和羅輯思維這兩家公司聯投的第二人。從月薪3000元到公司估值3000萬,她是如何在短短2年內實現逆襲的?
打造公眾號,販賣“少女心”
1992年出生的胡辛束本名胡娜,是位京妞,家住二環。用她的話來講,在生活與事業上是“一點兒恐懼感都沒有”。
在北京科技大學讀書時,因為對計算機專業不太感興趣,她便用大把的時間學插畫和設計,習得一手繪畫能力。業余時間,竟然能靠著繪制商業插畫養活自己。
2013年,她在人人網上發表了一篇《我心中的10%先生》,插畫配上簡短的文字。“我心中住著一個10%先生,他看起來大概比我高10%,我二十多歲遇見他時,他的年齡也恰好大我10%,他的薪水比我豐厚得不止10%,他的知識面永遠比我多覆蓋10%……”
看似要求不高,但是所有的要求疊加在一起,就成了一個100%完美先生!在插畫的最后,胡辛束說:“或許一個10%的距離,恰好正是愛情需要的100%完美。”沒想到這篇原創漫畫發布后,瞬間就在網絡上紅了起來,還上了微博的熱搜。
愛寫愛畫愛分享,習慣性地在每一個新的社交平臺上出現自己的名字,胡辛束稱之為“占坑”。2013年5月,她順手注冊了同名微信公眾賬號“胡辛束”,但是沒怎么更新。
2014年畢業后,這個理工女并沒有順理成章變身程序猿技術宅,憑著畫插畫和寫文案的技能,她加入廣告公司環時互動,成為杜蕾斯官方微博的編輯。其間,她為自己定下目標,要連續365天更新插畫。這不僅滿足了個人虛榮心,還為胡辛束帶來了6000粉絲,但在當時沒有給她帶來任何經濟價值,每個月仍靠3000塊工資活著。
2015年1月1日,公眾號“胡辛束”正式運營,她將其定位為“一個人的少女心販賣館”,用戶80%為女性。
每晚一篇文章,她用幽默逗趣的文風講述女生之間的小故事,配著簡約軟萌的漫畫小人,以一句晚安結尾,就像深夜準時開演的小劇場。這些符合90后的口味,每個女生都有著一顆最純真最美好的少女心,她溫暖、浪漫的文字,總能戳到粉絲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引起共鳴。
公眾號剛開始運營時,粉絲不過六七千,但驚喜卻很快降臨。1月2日,她推送的一篇互動內容《給我講講你愛的那個人吧》,2天內閱讀量竟達到讓無數微信運營者艷羨的10萬+,順帶漲粉大幾千。
胡辛束興奮之余沖勁十足,然而,后續閱讀量很快又回歸到正常水平,每條的瀏覽量都停留在不溫不火的幾千上。“就像打怪一樣,還想再搞出一篇爆款,其實并不容易。”
2015年3月3日,晚上九點半,胡辛束對前一晚電影《超能陸戰隊》里的大白,很有觸動,順手寫了一篇《像機器人一樣愛你》發在了自己的公眾號上,女孩完全沒有料到,一個半小時,文章閱讀量突破10萬+,3天時間,已達330萬。這篇意料之外的“爆款”,給她帶來了3萬多的粉絲。從那以后,胡辛束的粉絲體量也從1萬多迅速增漲到5萬人,這也是她“少女心”的獨特之處。她調侃道,“可能我的內容天生適合這種平臺吧。”
胡辛束感慨“終于能接廣告了,憋死寶寶了。”畢竟接廣告這件事是現在公眾號可以存活下去的為數不多的辦法。
軟萌有趣,粉絲定著鬧鐘來看廣告
胡辛束的商業化思路源于微博,她認為像天才小熊貓等,他們做的廣告很有意思。胡辛束夢想為香奈兒、歐萊雅等每個喜歡的高大上品牌都打個廣告。她說,“文章被大家喜歡雖然很厲害,但有趣的廣告被喜歡我覺得更牛。”
果然,廣告很快找上門來。第一個廣告主來自內容底部郵箱,是一款圖片處理APP。第一次寫廣告,胡辛束很緊張,不知道效果如何。還好,該文為客戶帶來了1000多個下載量,閱讀轉化率約為10%。
此后幾個月,郵箱里都會收到不少合作郵件。胡辛束逐漸確立了廣告風格,她用軟萌有趣的語言讓文字和品牌巧妙結合,文章通篇讀起來毫無違和感。也因此,很多人評價她的公眾號是“粉絲定著鬧鐘來看廣告”。
從那以后,胡辛束進入了馬不停蹄寫廣告的狀態里,每日推送也由原來的一條變為兩條。在胡辛束正式辭職以前,工作和公眾號運營重合的半年多時間里,最多的時候她每天要寫7篇稿子。
有創意的文案和吸引人的廣告標題,是她的兩大法寶。胡辛束很照顧讀者的閱讀情緒,她說,“我需要甲方給我一個brief,講清楚需求,然后我會去按照我自己的寫作風格找切入點,最后看起來邏輯通順,巧妙而有趣的引導到廣告部分。”
獨特的標語設計也是胡辛束擅長的,原創的文字加上自己的畫畫,粉絲們覺得看廣告也是一種享受。這是她的廣告有人定了鬧鈴來看的原由,也是其他公眾號做不到的。
此后,胡辛束的工作量越來越大。她每天22點22分更新公眾號,之所以選這個時間,是因為晚上10點人的感性情緒會上升,這時很多人都是靠在床上上網、玩手機,人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有數據統計,晚上10點到10點30分之間是人的閱讀高峰期。”
胡辛束堅持定時發布內容,她希望人們把她的公眾號看成是一檔電視節目,而不是一本可以隨時翻閱的雜志。電視節目是定時播出的,人們在這個時間段會有期待。因為這樣的工作節奏,女孩過得超級忙碌。
2015年9月,女孩索性從單位辭職,專心打理公眾號。她每天一登上QQ,就會同時有六七個廣告主過來詢問報價和排期,談好的廣告她都用小本子一一記下,合理安排。
在多個場合里,胡辛束不止一次被問到同一個問題,“你們團隊有多少人?”每次她都答一句,“只有我自己。”的確,她一個人對接商務,一個人創作內容,一個人畫圖,一個人排版。胡辛束說,那是她覺得最有成就感的事。
隨著廣告越來越多,溝通創意,商討合作,回絕廣告主,胡辛束每天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甲方交涉,她很清楚這不是一個內容創作者該干的事兒,但她不得不自己做,很痛苦。
胡辛束“單打獨斗”了將近11個月,焦慮感與日俱增,也是在這時,遇到了現在的合伙人劉小斯。她此前就職于羅輯思維社區電商部,創辦過線上營銷公司,曾代理客戶在“胡辛束”投放廣告,效果很好。劉小斯被她特別的植入方式所吸引,覺得挺有趣,11月份就正式投奔了她。
此后,劉小斯包攬了商務方面的工作,讓胡辛束這個大大咧咧的女孩專心產生內容。不僅如此,她還把對接廣告等商務合作逐步規范化,首先提升價格,篩選更適合的廣告主。然后,將廣告的匹配、排期等做得更有條理。
年賺500萬,一不小心活成了想要的自己
隨著知名度的提高,胡辛束變得越來越忙,參加活動、演講、代言……2015年冬天,劉小斯和胡辛束一起到韓國參加某品牌的活動,原本行程就非常緊,偏偏4天的時間里兩天都有廣告,晚上,劉小斯只能一直催她寫稿。長期原創內容的持續輸出,讓胡辛束覺得靈感枯竭。
從那時候開始,劉小斯意識到,公眾號要逐步團隊化、流程化,要能持續不斷的產出內容。2016年3月,她們招了一批員工,專業的設計、新媒體編輯、運營等陸續加入。“像編輯找的都是在女性消費領域較有經驗的。”團隊作戰,他們會把每周的選題列在白板上,提前規劃好每天的內容、廣告排期等。
然后,胡辛束注冊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辛里有束”。北京華貿公寓9號樓1501室是胡辛束團隊的辦公地點,相比其他商用辦公樓,這里的租金要便宜很多。150平米的房間分成辦公區、會議區還有休息區,對于十個人的小團隊絲毫不顯擁擠,還有足夠的空間養一只貓和一些花草。
精明強干的劉小斯,不僅幫胡辛束把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條,同時也教她化妝打扮。在她的幫助下,胡辛束也慢慢改變了那種沉溺在小情緒里的形象,她出了書《我想要兩顆西柚》,到全國各地辦簽售活動,也開始以網紅的身份參與廣告拍攝。這樣的胡辛束多面而立體,對粉絲來說,反而更真實可觸了。
隨著“胡辛束”品牌的辨識度越來越強,在跟廣告主之間的甲乙方關系中,她掌控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多。除了不接整容、理財這種不著調也不喜歡的品類,她要求甲方提前付清款項,不承諾數據,不接受直接供稿,也不接受兩次以上的大篇幅改稿,甚至有時會為原則而“任性”。
胡辛束說,“如果遇到有甲方在推送前半小時都沒有最終確定,我寧愿把廣告撤掉,把錢退回去,都不會耽誤推送的時間。”當然,現在不少找她打廣告的品牌,都一稿不改了。劉小斯說,他們相信胡辛束對自己的粉絲足夠了解。
“胡辛束”正式運營1年,創造了25篇閱讀量過10萬的文章,其中12篇都是廣告。有了超過50萬的粉絲,一條頭條廣告要價4萬,不議價。僅靠廣告盈利,2015年一年胡辛束的收入就高達500萬。
2015年,“胡辛束”入選為新媒體TOP100(新榜網紅TOP100排行榜),她本人也成為新媒體內容創業的網紅大咖。
風投大咖徐小平等開始注意到了這個自媒體大號。2016年6月30日,450萬天使輪融資到賬,由真格基金領投,羅輯思維跟投。“胡辛束”估值達到3000萬元!
胡辛束有幸成為繼papi醬之后,這兩家公司聯投的第二人。在羅輯思維的辦公室里,對于公司今后的發展規劃思路,羅振宇曾和她長談兩個多小時。
近期,胡辛束將把主要精力用于試水場景化電商。選定的品類有Box、文具、旅游線路,正在和供應商談合作。
從人人網到微博再到微信,胡辛束不斷嘗試,最后找到了開“文藝鋪子”“販賣少女心”的定位,并不斷沉淀品牌,挖掘到財富金礦。她說:“生活是有很多可能性的,年輕是嘗試的最好資本,你不去嘗試,怎么知道哪一種可能更適合自己?試試看,也許真能一下打開你的無限潛能。”
從月薪3000元到公司估值3000萬,這個24歲的姑娘用了不到2年,終于“一不小心,活成了想要的自己!”
編輯/王曉婷